返回旧版

河南省绿色金融发展问题探讨

  2018-06-21

课题主持人: 赵 强

内容提要

  “绿色金融”(Green Finance)理念产生于上世纪末,又称“环境金融”(Environment Finance)或“可持续金融”(SustainableFinancing)。

  在本文中,将“绿色金融”的涵义概括为:金融部门通过引入环保理念,将环境风险纳入金融业务中,在投融资业务中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减少和限制对高污染、高能耗等行业的投资,加大对环保节能型等企业的投资,借助市场作用、政府机制和社会监督等多元制约力量,对环境破坏行为的处置以预防为主、惩防并举,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关系和谐型社会。

  绿色金融的推行与实施将有力促进和鼓励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同时对企业的环境污染项目产生强大的制约效应和倒逼机制,从而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绿色金融作为现代金融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推动低碳环保经济的重要动力之一,发展绿色金融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

  早在 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就环境保护问题纳入信贷指导政策。2012 年,银监会印发了《绿色信贷指引》,就绿色信贷与低碳产业发展的紧密关系予以肯定。2013 年,银监会出台了《绿色信贷统计制度》,正式将绿色信贷进行定义统计。2016 年,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从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完善方面做出了规划指引。2017 年 6 月,国家正式启动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方案,区域性绿色金融建设开始迈出实质性步伐。

  在中原经济区崛起的背景下,河南省面临“三化协调”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任务,能否抓住和如何抓住绿色金融的发展契机,对振兴河南经济乃至中原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与影响。而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提高绿色金融认知度、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企业征信机制、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及加强合作、鼓励金融创新等是河南省深入推行绿色金融的可行路径。

  目前,国内外研究绿色金融的文献比较丰富,从不同层面对绿色金融的发展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国外的学者们对绿色金融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绿色金融的定义概括、金融工具运用、产生效应评估等实施层面;国内对“绿色金融”的相关研究,主要围绕发展绿色金融的意义和重要性、绿色金融体系研究和绿色金融的宏观建设等方面。

  基于此,本文对河南省绿色金融建设的机遇、挑战进行具体分析,结合借鉴国外绿色金融发展经验,探索河南省绿色金融的发展道路。

  近年来,河南出现了部分河流流量减少、水质变差,一些城镇空气质量下降、呼吸系统患病人数大幅增加的现象,环境保护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而发展绿色金融是必须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长期以来,河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扩大对可再生能源等绿色产业领域的贷款投放,着力培育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环保经济的发展壮大,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2017年二季度,兴业银行在河南省已发放绿色金融资金400多亿元,为近200家绿色产业企业提供了金融支持。浦发银行在河南省发行绿色债券累计达到24亿元,绿色信贷规模超过70亿元。

  尽管如此,绿色金融的开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与障碍:金融机构的认知度较低;环保法律法规建设滞后;信息不对称与融资渠道有限;地方保护主义色彩较浓厚;已出台政策较为零散、约束力和操作性不强;河南省绿色金融发展规模小、渠道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欠缺。

  为了更好地发展河南省绿色金融,为河南省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的协调发展道路,本文积极的研究国外发展绿色金融的做法与经验,总结下来为:第一,完善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制度设计,为绿色金融服务开辟硬性保障;第二,出台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激励措施,为绿色金融服务加强政策导向;第三,设立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金融机构,为绿色金融服务扩大资金供给;第四,实施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评估机制,为绿色金融服务提供效益考核。

  在研究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本研究从河南省实际出发,掌握大量现实数据,并借鉴了国外绿色金融发展的做法与经验,创新的提出来了河南省发展绿色金融的具体路径:开展环保教育,提高金融机构的认知程度;健全绿色金融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企业征信系统,严格信贷准入和风险控制;树立集体意识和长远意识,摈弃地方保护主义;加强地区与国际间的合作,鼓励金融工具创新;健全金融组织机构体系;培育绿色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创新发展支持低碳经济的金融产品——推动绿色信贷创新、 积极发展绿色保险业务、大力发展碳金融、 凭借消费金融驱动低碳消费;拓宽低碳产业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