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郑州面临产业国际竞争力弱、比较优势不明显、出口产品附加值低、利用外资少等难题。《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涵盖世界最多人口、经贸规模最庞大、自由贸易区发展潜力巨大的协定,具有“现代、全面、高水平、互惠”等典型特征,与郑州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目标相契合,有利于郑州不断优化开放布局、加强与高标准国际规则接轨,实现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高水平对外开放,也将为郑州企业拓展对外经贸合作空间、增强国际竞争优势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一、郑州与RCEP高水平经贸合作的优劣势分析
(一)郑州与RCEP高水平经贸合作的优势分析
第一,覆盖全球的交通物流枢纽网络优势。郑州依靠交通区位优势,构建了覆盖全球的交通物流枢纽网络,四条“丝绸之路”架起了通往RCEP区域尤其是东盟国家的国际贸易大通道,例如,郑州航空港兴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收购柬埔寨国航28%的股份,建成了“郑州—柬埔寨”航空枢纽;开通了郑州至老挝万象国际货运列车、郑州至越南河内货运班列,尤其是广西钦州到郑州RCEP班列也同时开行,打造出“运贸一体化”、数字班列、恒温班列等河南特色品牌,为郑州全面对接RCEP合作提供极大便利。
第二,跨境电商带动形成国际贸易新零售优势。近年来郑州重视跨境电商的发展,灵活运用互联网思维,以“买全球卖全球”为目标,探索“秒通关”、保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1210模式”、“中大门”全球商品展示展销模式,成为首批国家跨境电商试点城市、第二批国家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大会永久落户郑州。跨境电商的发展有利于河南本土重要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的发展以及国际消费品和数字商务企业的集聚。
第三,人才战略支撑下中间产业具备潜在竞争优势。中间产业具体包括第二产业中附加值较高的部分(如研发设计、总部经济、售后服务、会展等)、通信电子、医疗器械、环保材料制造等产业及生产性服务业。中间产业也是人才、技术密集型产业,2021年郑州市普通本专科毕业生达116万人,在九大国家中心城市中仅次于广州(130万人),且年均增速位于九大国家中心城市首位,郑州市青年创新创业行动等战略将强化郑州发展中间产业的人才等优势。
(二)郑州与RCEP成员国高水平经贸合作的短板分析
第一,产业创新能力薄弱、竞争优势不突出,存在融入区域产业链的双重挤压问题。本地产业是开展国际分工贸易的基础。郑州先进制造业虽然取得较快发展,但出口商品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低端产品或加工产品为主,许多核心器件依赖进口,核心技术发展受限,高端产业链尚未成熟,阻碍出口竞争优势的培育进度。由于郑州产业结构与位于价值链低端与高端的RCEP成员国均有重叠,本土市场受进口商品的竞争压力会不断加大,郑州与RCEP成员国间在产业层面的竞合关系将更为复杂,需同时应对来自价值链两侧的竞争,如果传统产业竞争优势不能提升,高端产业链不能形成,还可能会面临产业“断链”或“空心化”风险。
第二,缺乏开放思维、经营粗放,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薄弱。我国70%的进出口贸易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而河南对外贸易过度集中于富士康等少数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非常薄弱。河南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中小企业生产模式总体上还局限于简单的加工组装,布局分散,技术水平落后,缺乏有效的质量和效率管理,缺少开放思维,不能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与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安徽等地企业存在明显差距。
第三,制度、平台、文化、人才等软通道对高水平开放的支撑作用有限。郑州与RCEP区域的经贸活动离不开政府、企业、消费者等主体线上线下的有效参与,制度、平台、文化、人才等软通道的支撑保障作用尤为重要。首先,郑州在机制体制改革与开放配套政策体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堵点,例如知识产权保护法规方面尚有漏洞,技术创新收益得不到充分保障,这可能会削弱企业研发动力以及与外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合作意愿。其次,郑州文旅产业发展薄弱,中原文化的传播力有限,博览会、商会、同乡会等线下平台和相关线上数字化平台的支撑作用也不足。
第四,城市间竞争会削弱贸易扩大效应。进出口规模是地方政府追逐的重要指标,受中美贸易摩擦、欧洲市场萎缩等因素影响,我国许多城市把RCEP区域作为扩大外贸份额的重要区域,竞相实施开通贸易航线、通关便利化、财政补贴等竞争手段,郑州在与RCEP区域的合作基础方面处于劣势。
二、RCEP生效背景下促进郑州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着力点
(一)优化细化产业政策,以中间产业为龙头带动全产业链升级
一是整合国内国外资源,强化枢纽、人才等优势,大力发展中间产业,具体包括机电、服装、食品、日用品、建筑材料等传统优势产业的高附加值部分,通信电子、医疗器械、环保材料制造等高科技产业以及金融、物流、文旅融合等现代服务业,增加技术比较优势,主导RCEP区域中间产业细分产品的产业链构建,多维度提升双边贸易规模和质量,并以此带动河南全产业链优化升级。二是针对与RCEP成员国相比有明显竞争优势,但又可能面临产业转移风险的行业,尽快制定鼓励企业将核心技术、高附加值环节留在郑州的支持政策。三是对于可能受RCEP协定冲击的产业,需要通过技术、融资、人才、培训等扶持手段,鼓励企业加强产业基础技术研究和原始技术自主创新,减缓对相关产业与就业的负面冲击。
(二)加速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整体开放水平
一是引导和支持广大企业主动把握RCEP区域市场开放机遇,对标国际国内先进产业水平,加速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通过高质量进口融入产业链高端地位,持续增强产品出口竞争力。二是通过促进外贸企业复工复产、稳定订单、加大“外贸贷”、“出口退税资金池”等政策支持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外贸业务发展。三是有效运用RCEP协定中无纸化贸易、电子认证和电子签名等数字贸易规则,从外贸企业的管理层、组织架构、企业文化等多个层面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四是筛选郑州面向RCEP成员国拥有一定出口规模、出口潜力和技术水平的电子信息、服装、食品、医疗器械等产品生产出口基地,打造成为外贸专业型示范基地。
(三)实施优势再造战略,加大开放型枢纽经济建设
一是充分发挥郑州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加快整合陆港班列、航道港口等相关资源资产,重点构建通达RCEP区域的枢纽网络,提升与RCEP成员国在“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条丝绸之路的合作水平。二是利用好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大会等交流平台,搭建“郑州+RCEP”国际贸易数字化交易平台,继续放大跨境电商引领优势。三是在东盟国家设置物流节点,建设海外仓基地,发挥其集结中心、分拨中心和配送中心作用,提高郑州货物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四是通过枢纽和跨境电商优势带动产业发展,布局智能制造和物流仓储新业态,协调运输链、物流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等链式控制,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各环节无缝链接,从根本上解决货物“过而不留”“流而不聚”问题,走好“枢纽+物流+消费+制造”发展路子。
(四)加强制度、平台、文化、营商环境等软通道建设
一是深化制度改革,对标先进的贸易规则,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持续提升通关效率和营商环境,推进要素商品等往来便利化,加快郑州制度型开放。二是明晰RCEP成员国的市场动态与需求特征,制定“一国一策”市场开拓计划,与RCEP成员国先进城市建立友好关系,建立市场、技术、文化等线上线下交流平台,开展专题招商推介,促进双方在交通、经济、科技、人才、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交流。三是以“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城市文化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郑州“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的吸引力,建设郑州—RCEP成员国各国商会、协会等民间联谊组织,以及郑州—RCEP成员国青年线上交流论坛等平台,构筑郑州与RCEP成员国友好交流的根基。
(五)全方位促进服务RCEP区域贸易的人才体系建设
在郑州市“10条青年人才新政”、建设青年友好型标杆城市、青年创新创业行动等人才战略实施过程中,要千方百计留住本地高校毕业生和实用型人才,同时重点培养、引进以下紧缺人才,打造全方位服务于RCEP区域贸易的人才体系。一是熟悉RCEP成员国外贸政策、市场信息和风俗习惯的国际化人才,负责最新国际贸易规则的研究、解读、培训和咨询,及时了解和发布RCEP成员国市场信息;二是本地生产性和外贸服务企业所需的精通外贸业务、能够参与国际业务洽谈的专业化人才。
(课题组主持人:叶光林 课题组成员:马 飞 贾玉巧 刘 涛 聂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