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关于许昌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的思考

  许昌市社科联课题组2024-01-29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2022年10月,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许昌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的意见》,许昌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成为省级工作重点。

  一、许昌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的优势

  许昌地处河南省中部,是郑州都市圈次中心城市,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民营经济活跃,产业基础扎实,创业氛围浓厚,生态环境优良,改革意愿强烈,在探索推进城乡融合共同富裕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有条件、有基础、有优势。

  一是综合实力较强。从经济实力看,许昌获评河南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先进省辖市。2022年,许昌GDP达到385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居全省第3位,达到中上等收入经济体标准。许昌以全省第12位的人口、全省第13位的地域面积,创造了全省第4位的生产总值,综合实力稳居全省第一方阵。许昌在2021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中排名第86位,居河南省第3位。

  二是发展比较均衡。2021年,许昌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1.74.低于全省的2.14.远低于全国的2.56.甚至低于“全国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的1.94.许昌县域经济各具特色、竞相发展,6个县(市、区)GDP总量排名均在全省前50位,均进入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百强榜。

  三是发展活力充沛。许昌营商环境优良,在全省政务服务考评中名列前茅,获评全省“万人助万企”活动优秀省辖市。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全市市场主体42万户,民营企业数量突破10万家,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2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许昌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第66位、可持续竞争力居全国第69位,均居河南省第3位。

  四是生态环境宜居。许昌拥有百万亩花木林海和110公里河湖水系,城市建成区绿地率36.7%、绿化覆盖率41.6%,城市街道绿视率达到27.5%、全国排名第4位。许昌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宜业宜游城市”“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中国十大养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称号,入选全国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许昌的城市宜居度连年位居全省第一。

  五是公共服务完善。许昌在公共文化、医疗卫生、养老服务、城市管理、政务服务等重点领域,大力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获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成了“15分钟便民服务圈”“15分钟医疗服务圈”“15分钟健身圈”“15分钟阅读圈”“15分钟养老服务圈”等基本公共服务工程。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排名保持全省前列。

  另外,许昌有全省唯一的“金字招牌”。2019年12月,许昌全域被确定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是河南省唯一入选的地级市,全国仅有11个,全域“试验区”仅许昌、鹰潭2家。2020年10月26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现场会在许昌召开,许昌在会上作交流发言。可以说,许昌已经搭建起试验区改革创新的“四梁八柱”,为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许昌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的路径

  坚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党建“第一责任”引领和保障发展“第一要务”,着力缩小城乡、收入、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距,在推动物质基础坚实、城乡深度融合、生态环境优美、精神文化富足、社会和谐稳定等领域先行示范,探索许昌经验,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城乡建设高水平、人民群众高素质。

  (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实现共同富裕,“做大蛋糕”是基础,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坚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加快许昌国家高新区创建步伐,创建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围绕“633”工业发展体系,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打造“许昌制造”品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对德合作,加快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建设。依托郑州航空港区、中欧班列等通道,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扩大与国际市场的有效对接。积极培育民营经济主体,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持续优化企业营商环境。推进郑许一体化发展,推动交通互连、产业对接、生态共建、服务共享。高质量建设许港产业带,培育壮大航空经济、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现代物流、循环经济等主导产业,打造全省乃至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二)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着力缩小城乡差距、地域差距,实现互融互促、共富共美。高质量编制许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现市、县、乡三级无缝衔接“一张图”,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培育壮大花木、中药材、蔬菜、烟叶、蜂业等区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争创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加强乡村水、电、路、气、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小城镇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扎实推进“四美乡村、五美庭院、美丽家园”建设。传承乡土文化,保护特色风貌,建设能留住乡情、乡韵、乡愁的美丽乡村。

  (三)优化收入分配结构

  强化就业创业支撑,重点解决好农民工、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问题。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在家门口就业,鼓励和扶持返乡入乡创业。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创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拓宽农民农村增收渠道,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化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支持各地依托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代农业,拓展多元化的农民增收渠道。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拓展从业人员增收空间。完善收入分配调节与激励机制,清理规范不合理收入,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加快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收入群体结构。

  (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坚持人民至上、以人为本,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持续提升教育质量,加强中小学、公办幼儿园建设,加快发展更为优质均衡的基础教育,健全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建设中原科技学院,引进更多高等教育资源。高水平推进健康许昌建设,推进卫生健康事业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持续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促进医疗资源、人才下沉,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得上病,看得起病”。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全民养成文明健康卫生的生活方式。优化居民安居水平,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要。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建立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医养康养有机融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推动乡镇敬老院转型发展,打造养老服务“许昌品牌”。

  (五)推动文化强市建设

  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打造独具魅力的文化强市。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引领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社会风尚。持续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思想引领、道德教育、文化传承、服务群众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服务平台。深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统筹县、乡、村三级文化设施建设布局,扩大基层文化惠民工程覆盖面,满足城乡居民多元文化需求,实现更高水平的城乡均等化、普惠化。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培育新兴文化业态,推动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将三国文化、钧瓷文化、生态康养文化等打造成具有全国竞争力的许昌文化超级IP。

  (六)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定践行“两山”理念,走好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实施碳达峰行动,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让绿色成为许昌高质量发展的鲜亮底色。推进生态廊道、乡村绿化美化、山区生态修复、平原农田防护林等建设,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深化“无废城市”建设,大力发展“无废”经济,积极培育“无废”文化,全面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培育形成绿色低碳、简约适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序推动老旧街区、老旧厂区、城中村等改造,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推进城市公园、森林公园建设,提升景观道路、景观河道建设水平,提升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地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让城市更加宜居,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

  (课题组主持人:孙晓飞 课题组成员:李朕燊 陈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