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加快建设驻马店“国际农都”的对策研究

  驻马店市社科联课题组2024-01-29

  《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进重要节点城市特色错位发展,支持驻马店建设“国际农都”。驻马店“国际农都”建设,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举措,也是驻马店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要按照“世界一流、全国领先”的标准,加快推进“国际农都”建设。

  一、优化农业功能分区,提升粮食综合产能

  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基础,科学划分农业功能区,形成“一核、二带、三区协同、多园示范”的总体布局。“一核”指农业现代化发展引领核心,以驻马店市中心城区为核心,率先实现区域内农业农村现代化。“二带”指京港澳高速、新阳高速沿线地带,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区和“仓储物流之都”。“三区协同”指建设中部都市农业功能区,推动蔬菜、渔业、观光休闲农业、高科技现代农业等发展,建设“中国渔都”。西部山地生态农业区,因地制宜发展打造“确山生态羊”品牌,建设“中国牛城”“中国菌都”。中东部平原高效农业功能区,建设“花生之都”“芝麻王国”“中部奶都”和“冷藏之都”。“多园示范”指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大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多园示范的良好态势,推进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绿色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

  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推广应用智慧农业科技,推进粮食生产供给、储运交易、精深加工、科技研发融合发展,着力推进种业自主创新。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抓好耕地质量提升,积极推进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和农机装备创新,加强粮食品牌和信息化建设,深化粮食市场化收购改革,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科学推进防灾减灾,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

  二、调优种养结构,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

  按照“六高六化”目标,加快调整优化种养结构,建设优质小麦、花生、白芝麻、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生猪、肉牛奶牛、肉羊、水产品十大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做强生猪产业,做大牛羊产业,做优家禽产业。到2035年,农业种养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效种养业规模为总规模的80%以上。

  强力推进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建设,重点发展营养健康食品、休闲便利食品、新食品、保健特医食品制造,打造国际一流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围绕优质农副产品资源拉长产业链条,加快推进多元化、定制化、个性化产品供给。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农产品及其加工副产物循环、全值和梯次利用,提高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加快完善冷链物流体系,提高产品研发能力,培育知名品牌,推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加快构建、同步提升,提高驻马店市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由农产品生产大市向农产品加工大市转变。

  三、强化科技创新转化,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和大学合作交流,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组建产业创新联盟、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推动建设国家级花生、芝麻、畜禽遗传种质资源库,构建农业科技园区体系,完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争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开展农业全产业链科技攻关,以良种繁育、农机装备、农产品加工等为重点,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强化农技推广网络建设。强化科技人才培育,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实行定向招录、定向补贴,优化涉农专业设置,扩大高职院校在农村招生规模,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育计划。

  坚持现代农业园区化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正阳花生、泌阳夏南牛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7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一县一业”,以县域特色产业为主导,建设产业强县。以镇(乡)为建设主体,依托1—2个农业主导产业,建设产业强镇。拓展农业新功能新业态,依托市区周边山水生态资源,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特色餐饮和电子商务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创意农业和休闲、观光、旅游农业。挖掘乡土文化、打造精品线路、举办农事节庆开展网络直播带货、开发彰显驻马店特色的旅游农产品,带动特色旅游小城镇、特色村落、特色农家乐、休闲农业龙头企业快速发展。

  四、加快绿色农业发展,加速城乡融合发展

  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建设以“三品一标”农产品为主导,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全过程质量监管、全领域可追溯的优质农产品供给中心。推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全面建立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加强农业品牌创建,打造农业整体品牌“驻农优品”,唱响“沃野天中生态农业”称号,稳步扩大“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规模,打造以“西平小麦”“正阳花生”“邵店黄姜”“泌阳夏南牛”“确山黑猪”“宿鸭湖鳙鱼”等为代表的优质农产品品牌,以“王守义十三香”“正道小磨油”“豫坡老基酒”等为代表的精深加工农产品品牌,提升驻马店农业对外影响力和竞争力。

  打造以县城为龙头、中心镇为节点、乡村为腹地的发展新格局,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深入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打造产业先进、充满活力、城乡繁荣、生态优美、人民富裕、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强县。优化县域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基本农田、生态保护、城镇发展、村落分布等空间布局,打造国际产业承接转移示范区,培育支柱产业,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把乡镇政府所在地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探索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园、城乡融合特色小镇,发展一批田园类、现代服务类特色小镇。

  五、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立足农业“引进来”与“走出去”同步发展,构建高水平农业开放型经济。坚持引资与引技、引智并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构筑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对外合作贸易通道。积极申报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和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两区”建设,高标准创建中国(驻马店)农业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依托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扩展农业对外合作的战略支点,招引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发挥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带动效应,招引推介一批国内外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国际合作交流活动。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合作,办好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建设好国际农加工产业园。加强农业对外开放宣传,讲好农业高质量发展“驻马店故事”,努力营造良好的农业对外开放环境。

  坚持“工作推动项目化”思路,结合“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和本地特色资源优势,聚焦农业农村部重点支持的各类项目和驻马店市“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围绕粮食生产能力提升,重点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保护质量提升项目;围绕科技创新示范引领,重点实施农业科技创新研发中心建设、农业硅谷产业园建设等项目;围绕特色种养业发展,重点实施十大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围绕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重点实施面制品、油制品、肉制品、调味品、乳制品、果蔬和特色食品产业精深加工项目;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实施优势特色产业经营主体发展项目;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施农作物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等建设项目。

  六、强化“国际农都”建设保障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健全财政投入机制,创新乡村金融服务,统筹用好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调动各方资金,切实保障“国际农都”加快建设。二是强化人才支撑。持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面向国内外输出蓝领产业工人和农业技术人才。三是深化农村改革。聚焦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农民和市民的关系,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充分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课题组主持人:张霖霖 王 丽 课题组成员:李华勇 王 磊 胡洪艳 陈 静 李婧苗 张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