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乡村人才振兴问题研究——基于对武陟县嘉应观乡中水寨村及周边村庄的实地调研

  河南省社科联课题组2024-01-2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人才是最活跃的生产力,也是乡村振兴的引领性、支撑性因素,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2021年2月,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作出具体部署。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也将乡村振兴作为我省十大战略任务之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和省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要求,需要各级党委政府把乡村人才振兴摆在重要位置,统筹做好各地人才振兴发展规划,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努力发挥好人才的引领性、支撑性作用。

  着力破解乡村振兴人才发展问题,既是领导工作实践中的一项重大战略性问题,也是社科理论界需要思考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按照主题教育工作安排,本课题以武陟县嘉应观乡中水寨村为中心、周边村庄为辅助参考,通过解剖麻雀式蹲点调研,采取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深入开展调研,以期通过高质量研究成果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乡村人才振兴现状分析

  要实现乡村人才振兴,首先需要弄清楚乡村振兴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目前人才现状是怎样的、怎样吸引留住用好人才等问题。围绕这些问题,我们对中水寨村及周边村庄进行了深入调研和比较分析,以小见大,摸清摸透乡村人才振兴的现状、困境和所需所盼。

  中水寨村位于武陟县嘉应观乡(2023年9月,撤乡设镇)西北部,郑云高速、詹泗路、秦渠路穿境而过,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全村现有7个村民小组约570户,总人口约2500人,耕地1500亩。2014年,中水寨村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2018年年底实现了整村脱贫,2020年剩余建档立卡贫困户也都退出贫困户序列。全村现有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有80%以上劳动力外出务工,务工以运输、加工、建筑等行业为主,有50户左右还在县城购置房产;约有200辆小汽车。2022年全村人均收入超过17800元。村“两委”成员6人,全村党员49人。现有小学教师14人,村医3人,新型职业农民3人,退役军人48人。近3年来,考上大学的有126人,本科生52人,大专生63人,硕士研究生7人,博士生4人。一些农村常见的空心化、老龄化、农业边缘化现象在本村表现比较明显。

  (一)乡村振兴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在与乡、村有关人员的调研访谈座谈中,普遍反映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较为急需的人才主要有乡村干部人才、生产经营人才、高学历人才等。基于人才的功能作用,归纳梳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一是发展类人才。主要是与第一要务特别是产业振兴相适应,能够带动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经营的人才,尤其是能够带动形成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带头人,这是目前最紧缺的也是最急需的人才。二是治理类人才。从目前来看,主要是能够与乡村治理有效相适应,全面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加强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维护乡村社会和谐稳定的人才;从长远来看,主要是能够适应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趋势的人才。三是服务类人才。主要是适应现代化乡村建设需要,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配套社会化服务方面的人才。四是保障类人才。主要是为农村发展和治理两大任务保驾护航,传承乡土文化,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阻断贫困、愚昧、落后的代际传递,农村基础教育、卫生健康、文化方面的人才。

  (二)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探索及成效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特别是中央出台加快推进人才振兴的意见后,中水寨村及所在的嘉应观乡围绕推进乡村人才建设做了一些具体探索,取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成效。一是发展类人才选育方面。近年来,嘉应观乡注重挖掘村干部潜力,将村支书等干部作为村庄发展、村民致富带头人来重点培养,引导各村依据资源现状,谋划发展路径,培育经济项目,取得了初步成效,比如,东水寨村支部书记朱保平凭借较好的经济头脑和与人为善的优秀品格,2011年被选举为村主任,后又当选为村支书,发动村民与村集体联合建设标准化厂房,入股参与村集体产业,带动村集体和村民们共同富裕。二是治理类人才选育方面。这类人才在推动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在2021年换届选举时,嘉应观乡党委抓牢“头雁队伍”这个核心,选优配强村级班子,大胆选用90后年轻女大学生为中水寨村村支书,年轻干部的加入为村庄发展注入了蓬勃活力。同时,在使用上,为弥补经验不足,注重加强对青年村支书的培养、教育和培训,由县、乡党委书记带队,组织年轻干部外出观摩学习,推动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三是服务类人才培育方面。这类人才在推动农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嘉应观乡政府定期邀请县农业局、畜牧中心等部门的专家能手下乡指导种植技术,邀请种植能手、行业专家交流新型技术、经验。目前,培育出20余人的专业新型农业人才,在这些人才的带动下,成立100亩以上专业合作社5家,500亩以上合作社2家。四是保障类人才培育方面。这类人才在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立心塑魂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比如,中水寨村村民自主成立有村书画协会、村乡贤理事会和村文化艺术团等“两会一团”,特别是书写“福”字较为出名,享有“中原写福第一村”的荣誉称号。在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村书画协会会长吴文胜等一批人才不断成长,协会举办的一系列活动提高了村民在文化成果上的获得感以及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幸福感。

  (三)当前乡村人才建设面临的困境

  从各地人才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来看,成效是显著的,但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任务的需要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一是乡村人才的“量”不足。比如,中水寨村民大部分都不愿意留在农村工作,在村庄周围企业务工村民还不到企业员工一半,全村有80%以上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务工以运输、加工、建筑等行业为主,有50户左右还在县城购置房产。同时,现在的乡土人才大部分是自然成长起来的“土专家”“田秀才”,靠的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实践积累,而掌握一定的农村实用技术,真正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专业人才可谓凤毛麟角。二是乡村人才的“质”不优。比如,学历层次需要进一步提高,全乡共15名村支书,具有大专学历的8人,高中、中专学历7人,无本科学历;其他村“两委”成员学历水平更低,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仅占比14.06%。比如,乡村人才年龄结构不合理,中青年人才占比过低,年龄普遍偏老龄化,干部断层明显。比如,专业人才结构不合理,乡村人才队伍本身基数不大,且人才的专业类型比较单一,人才大部分集中于第一产业,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相对较少。三是乡村人才的发展空间受限。由于乡村产业发展缓慢、不集群、产业链条较短,乡村基础设施不完善、配套服务不完善,对于年轻人特别是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来说,发展空间会受限、个人价值难实现。比如,从基层干部等治理人才来看,一方面,经济待遇较低,乡镇干部评价自己的生活状态是“非常稳定的穷”。另一方面,晋升空间十分有限,乡村人才难以进入当地部门选人用人的视野。四是乡村人才来源的多样化不足。从目前留在乡村的人才来看,“土专家”“土秀才”相对易得,高层次人才难求。通过调研走访中水寨村周边的7家主要企业,企业经营者无一大专及以上学历水平,经营者的学历水平会对企业中长期发展、吸引人才等方面产生直接影响。五是乡村产业人才引领发展能力不足。目前乡村产业人才发展相对集中在种植养殖、个体经营等低附加值的领域内,且多为外出学习后模仿的成果,乡镇内和乡镇间同质化情况比较明显。如中水寨村,注册的农民合作社有5家,正常运行的只有2家,其他3家是“空壳”;村内有多家私营企业,各自为战,对村集体的产业发展贡献较小,带动产业发展能力不强。

  (四)乡村振兴人才匮乏的原因分析

  乡村现有人才缺口较大、结构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高素质劳动力大量进城,导致乡村“空心化”状况明显。二是留守农民自我提升内生动力不足,造成整体劳动技能不高。三是产业少,就业机会少,难以留住返乡人员。四是制度机制不完善,引进人才困难,留住人才更难。五是软、硬环境不优并存,对乡村人才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支持保障不足。

  二、有效解决乡村人才振兴难题的几点建议

  按中央部署要求,构建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能完备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必须系统思考、统筹谋划,着力解决好阻碍乡村人才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因地制宜贯彻落实中央要求,系统做好人才振兴规划

  自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及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作用和基础地位,并就如何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提出了系统的指导性意见。各地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坚定不移把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同时要因地制宜,防止出现政策棚架现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真正把党的惠民富民政策落实到位。同时,要加强对现有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总结各地成功经验和不足,根据新时代新征程的要求,及时对现有政策进行调整优化,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振兴的主体是乡村,但却不应局限于乡村,县域应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谋划乡村振兴的人才问题,需要在全县范围内系统谋划。县委书记应当把乡村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作为全县工作的重点之一,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摸清底数,结合本县经济状况、产业情况、人才分布状况等进行系统谋划、统筹调配,让各类人才在县域内有序流动。

  (二)当前要以挖掘本土人力资源为主渠道,着力提升本土人才“质”“量”

  乡村振兴需要多样化的人才助力,当前最关键、最重要的环节是激发乡村本土人才的活力与创造力。一要选优配强村级干部队伍。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他们是重要的骨干力量,必须配强配优。要通过挂职锻炼、驻村帮扶等方式在村级干部队伍中配强一批理论型人才,通过资源引进和加强培训等方式为农村发展创造新的产业条件,明确本村的致富路径。要积极吸收本村乡贤进村班子,这是对村级干部队伍的一个重要补充。要通过村民举荐的方式,吸纳部分本村有文化、有能力、有技术的企业家或致富能手进村级干部队伍。要抓住引导大学生就业这条路径,通过向专业技术院校对口招聘,选配一批懂得农业生产种植技术的人才进村级干部队伍。二要完善本土人才培育机制。要健全系统的县域乡村人才培育体系,优化人才结构。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乡村人才培养培训专项资金,从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多角度对乡村人才培养培育进行扶持。要搭建教育平台,充分利用高校、职业院校、农广校、党校等教育机构,定期组织符合条件的农民或乡贤进行学习培训。要分类组织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三要充分发挥乡贤的优势。要充分发挥广大乡贤接触面广、影响力大的优势,倡导乡贤利用自身技术、资金、人脉等资源优势参与家乡建设。要发动镇村干部,对本辖区内在外乡贤进行系统摸排,建立乡贤信息库并成立乡贤研究会。要打造“乡贤+”模式,倡导乡贤赋能本村建设。在建立乡贤信息库的基础上,对乡贤进行逐个走访,零距离听取他们对家乡政治经济发展的真知灼见。对于有返乡创业想法的,鼓励他们回乡创业,并在征地、项目审批等环节做好服务;对于有意向为家乡建设提供资助的,设立“乡贤公益基金会”,募集资金用于家乡的教育、卫生、养老、助困等领域。

  (三)着眼长远,完善引才机制,留住外来人才在乡村扎根

  乡村要实现振兴,仅仅依靠对乡村现有人力资源的挖掘是远远不够的,从长远来看,必须制定出台有效的引才政策,有效吸纳城市或外地人才前来支援乡村建设。一是创优人才引进环境,解决引得来的问题。要营造重才爱才的良好氛围,让各行各业的人才愿意留在乡村、建设乡村、服务乡村。要从机制上着手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能够保障引进人才的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权益的制度机制,切实保障他们的生活待遇问题,以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要全面完善农村的教育医疗、水利交通等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以宜居宜业的环境留住人才。二是提供创业支持,解决有事干的问题。县级政府要从制度机制上为返乡人才和引进人才创造创业与就业的机会和平台,其中最有效的就是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在全县范围内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繁荣的产业格局与良好的创业环境,吸引优质企业到乡村来,为乡村增加更多就业机会,为人才回流创造更广阔的平台。三是完善福利保障,解决留得住的问题。根据引进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台配套的扶持和保障政策。如针对乡村干部等管理型人才,要制定鼓励人才到基层工作的政策导向,在工资待遇、职级晋升以及能力锻炼和培养方面做好相应的扶持性规划和计划;针对引进的专业技术类人才,要在职称评审、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充分的权益;针对返乡创业人员,可在创业项目审批、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政府可以联合金融机构,成立创业基金,对于重点发展的产业,可以采取担保的方式为企业融资。

  三、几点启示与思考

  一是重视发挥乡村老党员老干部的积极作用。乡村社会相较于城市来说,社会事务运行规则有着不同于城市的独特性,很多时候处理问题,没有明文的规矩和守则,靠的是对乡土人情社会的深刻历练和个人在群众中的威望。因此,对于一些复杂问题的处理,那些文化程度、工作热情较高的年轻干部不一定强于长期在乡村任职甚至已经退休的老党员干部。因此,乡村人才振兴过程中,应发挥有较好群众基础和较高群众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的积极作用。比如,所调研的乡村,有一名67岁的老党员干部“老吴”,18岁开始接触村内群众工作,历任民兵排长、生产队队长、团支部书记、民兵营长、村委会副主任、村委会主任、村支部副书记、村支部书记,曾一度退休离任。但由于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威信高,在新一届村委换届选举时,他又被高票选举进村“两委”班子候选人,由于年龄超限,原则上是不能进入村“两委”班子的,乡党委了解情况后专门就老吴的情况向上级进行层层请示,最后经市委组织部特批,同意他进入村“两委”班子担任支部委员。2022年在村污水处理厂项目征地过程中,分管村干部做工作效果不理想,后经老吴逐户协调协商,用时近一个月终于完成土地征用,保证污水处理厂顺利落地。

  二是积极引导毕业大学生投身乡村建设。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为当前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结合乡村振兴人才缺乏问题,一方面是大量受过国家良好教育的高素质人才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是农村空心化程度严重,乡村振兴缺少有知识懂技术的人才。这中间一定存在某些环节的缺位或错位。比如,大学生专业课程设置与乡村建设中所需的乡村实用技术、农业产业技术等还没有形成合理的供求格局;对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需求的合理引导还存在缺位;针对大学生的乡村振兴人才引进计划和鼓励措施还没有到位等,政府应针对现实情况出台相应的引导和吸纳政策,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这个全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可以缓解乡村振兴人才匮乏问题。

  三是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要坚持系统思维。坚持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新的实际出发在思想和工作方法上作出的新概括、新提升。乡村振兴工作表象在农村,根源在县域经济。乡村人才振兴,不只是关涉“三农”问题,它牵涉一二三产业的共同繁荣发展,需要城乡人的整体联动,关系城乡人民的共同美好生活;不只是存在于物质层面,还体现在思想、文化、体制机制等方方面面。因此制定政策措施必须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系统思考,整体规划,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和保障作用,要兼顾方方面面的因素,既要考虑人的问题,也要考虑产业的问题;既要考虑物质层面因素,也要考虑思想、文化、制度层面的因素,只有做到多目标兼顾,协同推进,共同见效,才能取得成功。

  (课题组主持人:李新年 课题组成员:王秀芳 李瑞芳 吴 鹏 宋奕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