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双碳”背景下推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建议

  河南省社科联课题组2024-01-29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助力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民盟河南省委、河南省社科联、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联合举办河南发展高层论坛,围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双碳”与数字经济、煤炭绿色化利用、碳排放、电力高质量发展等议题展开专题研讨,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河南实现“双碳”目标亟待破解的难题

  (一)面临发展与减碳双重压力

  2020年,河南省二氧化碳排放量4.87亿吨,居全国第6位,且存在进一步增长的客观需求。“十四五”期间,河南省能源电力需求将持续攀升,为减碳目标带来持续压力。

  (二)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不平衡

  河南省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偏低,在全国处于中等偏后水平。2020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为22752万吨标煤,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7.6%,石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5.3%,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9%,其他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1.2%。

  (三)能源“以煤为主”的现状短期难以根本改变

  河南省能源结构偏煤问题比较严重。从消耗煤炭最大的电力领域来看,短期内以高碳发电为主,低碳、零碳发电为辅的电力供应格局不会改变,还面临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条件有限,新型储能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二、助力河南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如期实现“双碳”目标的建议

  (一)探索“三绿”发展模式,推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王作功教授指出,构建河南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一方面要努力构建“三绿体系”,即以绿色价值化为支撑的绿色基础、以绿色产业化和产业绿色化为两翼的绿色主体、以新治理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引领的绿色创新。另一方面,要加快“绿色+普惠+科技”等特色金融协同发展。河南省工业经济结构上偏重工业,如电解铝、钢铁、水泥、重化工等领域,同时又是农业大省、“天下粮仓”,这些都应是绿色金融重点支持的领域,应尽快出台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积极谋划申请国家级“普惠+绿色+科技”特色金融试验区。

  (二)积极发展数字经济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注意防范数字经济可能存在的高碳风险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叶光教授指出,相较于传统经济,数字经济具有要素规模报酬递增性、数据的非消耗性和共享性等特性,数字赋能提高传统行业生产效率,碳排放和碳交易的数字化管理,都有助于“碳达峰”目标的实现。但数字经济不等于零碳经济,数字产业化特别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碳排放同样不可忽视。政府部门要提前研判,科学引导,防范数字经济可能存在的高碳风险。

  (三)遵循非煤能源供给规律,推动煤炭绿色低碳转型

  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副教授揣小明认为,煤炭减量必须考虑能源要素的可承受力,遵循非煤能源供给规律,协调推进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的优化组合,逐步实现能源消费结构性变革,稳步有序推进煤炭减量工作。推动煤炭行业向绿色低碳经济存量时代转型发展,需要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要加快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成熟发展和新型电力系统性建设;二要利用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智慧矿山数据治理,以及煤炭开采、洗选、利用的全过程降耗、减污和降碳。

  (四)科学细分煤炭产业,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

  河南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叶青海认为,要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坚持技术创新引领,针对不同煤炭细分产业量身定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政策对煤炭产业发展转型的引导支撑作用;按照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快河南省煤炭企业的转型升级,鼓励加大超低排放、高效率利用、循环利用等技术改造,推动自动化设备采煤、机器人采煤、智慧采煤系统建设,走复合化、高技术化发展之路,统筹推进煤炭减量化利用与煤炭绿色利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

  (五)推动电力行业低碳转型发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河南省电力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魏胜民表示,要以落实国家碳达峰刚性目标为导向,不断优化煤电装机结构和布局,合理控制煤电建设规模和发展节奏,推动风能、太阳能发电提速发展,全力争取外电入豫新通道,确保“十四五”时期第三直流工程投产,以绿色低碳方式满足全省用电需求,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探索一条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情况下,既能保障能源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又能实现减排目标的务实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