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发展阶段,坚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并重,实现两大战略的战略耦合以及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是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内涵所在。推动河南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耦合及协调发展,对于实现“两个确保”具有重要意义。
一、河南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发展的基本态势
通过构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两个系统的综合评价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河南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两个系统间的耦合发展程度。总体看,河南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发展的态势逐步向好。各地市间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差距较大,各地市耦合度总体处于拮抗阶段,耦合协调度差距明显。较高的地区主要呈块状、条形分布,且以郑州为中心集中分布在豫北、豫中地区,呈现“北强南弱”的特征。
结合有关规范研究,同时发现河南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发展中,还存在城乡要素配置失衡、城乡产业发展不平衡、城乡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乡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土地利用效率较低、城乡空间布局不合理、区域城乡发展不均衡等问题。
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关系认知存在误区。包括城乡关系和城乡差距原因的认知误区。二是城乡“二元”的制度结构制约。主要包括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等制度的制约。三是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包括城乡财政融合机制、城乡产业融合机制和土地资源市场配置机制。
二、河南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发展的实现机制
一要构建城乡要素资源双向流动机制。建立城乡统一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要素流动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要素市场化配置,提高交易效率,优化城乡要素顺畅流动的政策环境,引导扩散效应的发挥,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平等交换。要建立完善的人口人才管理制度,健全农业人口转移市民化制度,完善农村人才引入及留用机制;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全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农民土地财产权益,激活农村发展内在动力;完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和金融服务体系,建立资本和技术向乡村流动的引导机制。
二要构建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完善城乡产业发展规划体系,探索乡村产业发展模式,在市场准入、金融服务、产业用地供给、基础设施供给等方面积极推进机制和制度创新;完善政府引导机制,构建产业融合引导体系;建立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加速推动农产品生态化、规模化经营;完善企业与农民利益的联结机制,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闲置资金入股等形式入股企业,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增值收益;建立健全农村新兴产业发展的长效支持体系,建立乡村文化保护利用机制,完善乡村功能发挥的培育机制,发展乡村地区文化、观光农业、休闲度假、养老等产业。
三要构建城乡公共服务均衡配置机制。要建立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完善城乡医疗服务供给体系,逐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健全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机制,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基本养老保险金发放与货币购买力相匹配调整机制,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完善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
四要构建城乡空间融合发展机制。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强城乡统一规划的研究、编制和实施,建立城乡空间融合发展机制。加强城乡之间交通干线的合理统一规划布局,实现城乡互联互通;加快推进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提高城乡土地利用效率;按照“多规合一”要求,以国土空间规划为统领,科学编制市县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城乡空间布局,优化城乡空间结构体系。在城乡产业空间布局上,城镇仍要以第二三产业为重心,着重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发挥小城镇的纽带作用,促进城镇空间的集约利用。乡村以第一产业为主,同时要注重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五要构建生态环境共建共享机制。完善城乡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构建城乡环保全面推进、工农业污染防治并重,从规划、治理到监督考核的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新格局。健全城乡环境长效整治机制和科学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和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完善生态监管和定期调查制度,增强居民环保意识,提高财政支持力度,改善城乡环境,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建设宜居城乡。
三、河南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发展的主要举措
一是坚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坚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一起抓,两个轮子一起转,推动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两大战略有机结合,注重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要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二是拓宽城乡要素互动渠道,推动要素自由平等交换。逐步改革户籍制度,逐步消除落户限制;深化土地市场制度改革,激发土地要素活力;构建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机制,构建城乡统一市场,提高交易效率,促进要素双向流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调控作用。
三是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促进产业多维度融合。大力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和其他主体间建立稳定的产供销联系,共同打造联合品牌,实现利益共享;有序推动农地流转,引导适度规模经济;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扶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完善金融服务供给体系;加快农业技术创新,实现科技兴农;发展乡村旅游,弘扬乡村文化。
四是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道路、电力、通信、互联网、自来水、灌溉水和公园、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立城乡公共服务均衡配置机制,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乡村拓展,实现城乡社会耦合协调发展。
五是统筹城乡空间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立足实际,建立完善的城乡统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强规划管理和监督;深化土地制度综合改革,完善农地流转、宅基地退出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相关机制,改变粗放的土地开发方式,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率。
六是统筹城乡生态治理,优化居民生活环境。建立生态环境共建共享机制,完善环境保护的治理体系,加强居民环保意识,提高财政支持力度,改善城乡环境,从而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通过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生产,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持续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实现河南生态环境宜居美丽。
(课题组主持人:张合林 课题组成员:肖艳霞 庞玉萍 江求川 王亚晨 申政永 冯 景 郭 杉 刘文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