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现代化郑州都市圈建设的对策思路

  郑州师范学院国家中心城市研究院《郑州都市圈建设研究》课题组2024-01-29

  目前,郑州都市圈已经正式扩容为“1+8”,力求在更大范围内统筹资源要素,打造支撑中部崛起、面向国内外竞争的高能级现代化都市圈。“十四五”时期及更长一段时期,推动郑州都市圈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对于引领河南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和中部地区高质量崛起,实现河南“两个确保”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比较视野下郑州都市圈建设呈现的主要特点

  综合考虑核心城市经济体量和都市圈内城市数量,在国家已批复的5个都市圈中,选择南京、成都、西安3个都市圈作为对比对象;筛选合肥、杭州、广州、武汉等4个都市圈开展同步对比,通过对“十三五”以来经济、产业、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基础设施和绿色发展等6个方面、56个指标的对比分析,郑州都市圈建设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经济总量相对靠前但增速平缓,核心城市发展相对较弱

  具体表现在:郑州都市圈区域范围较大但核心城市面积较小,城市化水平有待提升;人口优势明显,但核心城市人口吸引力和凝聚力还不够强;经济总量较高但增速较平缓,人均GDP水平偏低但增速较快,核心城市经济首位度有待提高;消费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但核心城市消费力相对较低;人均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偏低但增速较快,核心城市“财力”跻身三强;都市圈外贸依存度较低,但核心城市外贸依存度名列前茅。

  (二)产业发展增速快,但核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产业链衔接不够紧密

  具体表现在:郑州都市圈三次产业总量及增速均位于中等偏上水平,尤其产业增速位居前三;产业结构则呈现一二产业占比高、第三产业占比低的特点;核心城市郑州与外围城市产业总量均衡性较高,但特色优势产业不够突出,核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产业链衔接不够紧密,生产性服务业、现代农业等较为落后,尤其郑州都市圈金融业总量小、增速慢,上市企业数量与其他都市圈差距大。

  (三)科技创新要素底子薄但发展较快,核心城市优势不强

  具体表现在:郑州都市圈的科技研发投入强度为8个都市圈最低水平,且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核心城市郑州的研发投入强度远低于其他都市圈核心城市;人力资源基数较大,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数量相对较多;普通高等学校数量靠前,但质量偏低;创新平台上,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数量、国家级企业孵化载体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相对较少,核心城市优势也不突出;创新成果上,专利授权数量、发明专利授权量的总量偏低,但增速靠前。

  (四)对外交流程度日益深化,国际影响力仍有待提升

  具体表现在:郑州都市圈进出口总额稳步增长、趋势向好,但实际利用外资额较低且增速平缓,总体上贸易开放稳中向好,国际国内“双循环”格局初步显现;投资开放增速平缓,改善投资环境面临压力;文化开放大幅拓展,外国领事馆数有待“0”的突破,国际影响力仍有待提升;世界500强企业总部数较少,“引”“培”头部企业仍需着力;劳务开放规模平稳,从业结构有待优化;国家级开放平台叠加,对外开放新格局逐步显现。

  (五)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城际交通发展相对领先

  具体表现在:郑州都市圈的飞机起降次数和货邮吞吐量较有优势,郑州航空枢纽的集聚效应和航空枢纽经济的引领作用日趋明显;城际交通发展相对领先,方便都市圈内的城市通行,市域铁路也在积极探索,郑州的城轨交通目前不够发达,正在加快建设步伐;核心城市郑州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扎实,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和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局部领先,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新型经济性基础设施建设特色鲜明,新型社会性基础设施建设亮点突出,创新基础设施全速跟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仍待加大建设力度。

  (六)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仍需持续优化

  具体表现在:郑州都市圈森林覆盖率、绿地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值,但总体覆盖率较低,排名靠后;水资源匮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指标排名靠后,污水处理能力有待提升;大气PM2.5指标排名靠后,废气及污染物排放指标较优,废气污染有待进一步治理;城市噪声污染排名较优,但有待进一步提升;万元GDP能耗指标为稳中有降,但有待进一步降低。

  总体上看,近年郑州都市圈社会经济快速高质量发展,但与其他都市圈相比,整体发展水平仍相对较低,尤其在科技创新驱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发展方面,需要奋力追赶。

  二、建设现代化郑州都市圈需要思考和处理好五对关系

  建设现代化都市圈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部署。现代化郑州都市圈建设,应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核心,强化中心城市的创新引领和集聚辐射功能,加快构建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镇)紧密高效优质的通勤圈、产业圈和生活圈,提升郑州都市圈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为促进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和中部地区高质量崛起提供强大支撑,并努力为全国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创造郑州样板和示范。为此,规划建设现代化郑州都市圈需要思考和处理好如下几个重要关系:

  (一)“内与外”的关系,即促进都市圈内部协同与提升外部竞争力的关系

  发展都市圈的一项重要意义和任务是消除大城市病,避免人口和经济过度集中在中心城市,促进内部协同和一体化。但同时,都市圈建设还要着眼于提升在全国的战略定位,尤其能级较弱的都市圈要后发赶超,缩小与发达都市圈的发展差距。郑州都市圈的扩容和一体化发展,是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作出的重大决策,着眼于在全国区域经济竞相发展中再造优势,要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布局、中原城市群建设全局中提升站位,高水平高质量建设更具竞争力、辐射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二)“大与小”的关系,即处理好都市圈规划空间范围大与小的关系

  都市圈规划范围或空间尺度要按照国家发改委指导意见的定义,以特大城市为中心和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来进行科学规划。范围过小不利于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和资源优化配置,范围过大则可能增大建设成本和建设时间,不利于土地集约高效利用。要细化郑州“1+8”都市圈的空间范围,围绕郑州周边的8个城市应细化到城区和县镇,边缘非城市化地区尤其是生态功能区不宜纳入都市圈建设。

  (三)“近与远”的关系,即都市圈建设的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的关系

  近期都市圈建设要集中在都市圈的核心区,重点推进与中心城市距离最近、联系最紧密城镇的同城化,要把郑开同城化作为郑州都市圈建设的先手棋或先行示范区来布局,尽早探索试验取得经验后推广。远期要前瞻30年,对标国内外发达都市圈,围绕郑州国家中心城市能级提升和都市圈高质量一体化科学谋划。

  (四)“同与异”的关系,即都市圈建设的共性要求与差异化特色的关系

  所谓共性要求就是按照国家关于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提出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具体落实,由于各个都市圈所处的地理位置、发展阶段和承担的功能使命不同,不能按照一个模式规划建设,应允许并鼓励其积极探索和改革创新,体现差异化特色。作为区位居中和全国网络枢纽的郑州都市圈,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辐射面广、人流物流成本低等优势,未来都市圈人口和经济综合承载力发展的潜力大,要研究探索具有中原特色的现代化郑州都市圈建设模式。

  (五)“核与边”的关系,即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关系

  这是都市圈规划建设重点要处理好的,也是较难处理好的关系。关键是科学确立核心城市的集聚规模,避免集聚不经济产生的大城市病,更要避免“虹吸效应”过大对周边地区造成的发展困难。需特别重视的是,中心城市要聚焦强化核心功能,把非核心功能特别是一般制造业和服务业向周边地区疏解。要通过合理准确定位,推进形成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的合理分工和协同联动的发展格局。

  (课题组主持人:陈 耀 杜学霞 课题组成员:闫德民 徐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