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河南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构建路径

  李敬2024-01-29

  一、构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是重要课题

  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旅游产业优质升级的重大现实需要。特别是“双循环”格局下的文旅深度融合也必将以其特有的要素整合、技术创新、产业关联、价值增值等内在逻辑,引导更多产业探索融合发展新路径。河南拥有交通枢纽优势、文旅资源优势、国家战略叠加优势、热点产业政策优势等,推动文旅全面深度融合,构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构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是文化和旅游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文旅文创产业发展的战略任务,更是锚定“两个确保”、推动河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河南构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存在的问题

  近年,依托独特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河南各地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文旅产业多元发展,旅游模式不断创新;非遗考古齐头并进,活态传承效果明显;重大项目陆续落地,文旅业态发展正劲;文旅文创相互融合,品牌培育成效显著。但也面临不少现实问题,需要我们持续发力,加快构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一是在“主动融”上仍需发力。首先,以文促旅思考不深。如图书馆、城市书房、农家书屋等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仅有少数能够充分挖掘并结合地方特色设计打造,部分完成指标任务后常年处于关闭状态。其次,以旅彰文谋划不深。如对部分历史文化古迹、文化遗产和古村落停留在修复和保护上,未能使之在旅游产业开发中真正“活起来”。

  二是在“深度融”上仍需发力。如,融而不强。优质文旅资源的深度开发不足,优质文旅产品的策划能力不足,优质文旅宣传的市场效应不足,普遍存在“有说头、缺看头”“有资源、缺转化”“有建筑、缺场景”“有形态、缺业态”,文旅双轮驱动、同频共振、互融互进的态势不强。再如,融而不活。“文化重事业,旅游重产业。”市县一级重发展旅游经济,省级层面更注重文化繁荣兴盛,文旅事业“一张图”“一盘棋”的局面尚未完全形成。

  三是在“创新融”上仍需发力。如,融而不新。文旅文创产业的创意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多数企业还致力于规模的扩大,而在提高核心竞争力方面发力还不够,创新研发能力有限,产品业态迭代升级不足,难以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做出相应调整。特别是兼具文化内涵、技术水准和创新能力的文旅产业复合型人才储备不足、结构不合理、队伍不健全。

  三、河南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构建路径

  当前,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已成为河南锚定“两个确保”、全面实施“十大战略”的重要一环。要全面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进一步把好融合方向,找准融合路径,提升融合效益,加快构建河南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一)遵循文旅融合的正确导向

  一是求真求善求美导向。要有大情怀、大视野、大格局,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对标审美取向、凸显核心价值、引导世风良俗,以优秀作品鼓舞人,以优质产品服务人,给群众以真的体验、善的引导、美的享受。

  二是为民惠民利民导向。要关注民生、关心民情,沉到基层、降低门槛,让群众能参与、能体验、能受益,努力让老百姓“口袋鼓起来”“精神富起来”。

  三是合心合力合能导向。文旅系统融合,职能重新划分,只是完成了第一步,更为关键的是合心、合力、合能。既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更要画好同心圆,汇聚正能量、强能量,达到“1+1>2”的效果。

  (二)着力推动全域旅游向纵深发展

  一是扩大全域旅游范围。要发挥魅力古都体验之旅、早期中国探索之旅、黄河文化之旅、功夫文化体验之旅、红色基因传承之旅、根亲文化圣地之旅等的优势带动作用,多主题多线路多圈层设计,扩大全域游范围。

  二是打造全域旅游矩阵。要紧扣文化价值、社会效益、市场需求、利用条件的评价标准,不断挖掘文化精髓,推动“4+8+N”中华文化超级IP矩阵建设。要坚持差异化、特色化,打造文化特色品牌及品牌矩阵。要组建新媒体推广矩阵,融合主流媒体,整合新媒体,塑造全域旅游主题形象。

  三是凝聚全域旅游发展合力。要坚持乡村生态游、山水康养游、教育研学游等多线路并进,文旅餐饮住宿多行业融入,管理服务监督执法多部门共管,为游客打造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形成全地域打造、全领域开发、全行业参与的局面。

  (三)以创新驱动文旅融合新模式新业态新引擎

  一是构建文旅融合新模式。要大力推动网红经济、夜间经济、创意经济、体验经济等新模式,实现文旅产业供应链重塑、产业链整合、价值链融合。要利用重大时间节点打造一批具有国际水准和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集群和文化地标。要融合新媒介、新技术手段拉动文旅“破圈效应”,通过赋予情感附加值,链接精神属性等方式构建文化体验集群。要建立区域文旅产业联盟,推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文旅产业协调发展。

  二是拓展文旅融合新业态。要发展工业旅游,打造展示工业文明、体验工业文化等主题的工业旅游精品线路。要发展乡村旅游,打造高端民宿集群,形成“住乡院、吃乡宴、听乡戏、忆乡愁、购乡品”的全链条、高品质发展模式,推动乡村的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要发展红色旅游,借助重要精神财富,展示精神之魂,培育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要发展生态旅游,连点成线、串景成廊,打造精品生态旅游线路,让绿水青山变出更多“金山银山”。要发展康养旅游,依托中医药文化、温泉养生、山区疗养等资源,拓展康养旅游市场。

  三是打造文旅融合新引擎。要创新呈现方式,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融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于一体的呈现模式。要创新传播方式,不断探索中原文化的国际表达,推动文旅产业主动参与新的全球化重构过程。要创新服务方式,利用智能化、数字化提高服务品质、改善文化体验。要创新治理方式,聚焦文旅深度融合的痛点、堵点、难点、盲点,强化制度创新和政策集成。

  (四)打好文旅全面深度融合“组合拳”

  一是推动资源组合。要科学统筹城乡文化、本土文化、外来文化,科学统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在古今交流碰撞中推陈出新,塑造多元性的特色文化。要“绣花式”精准对标,推动旅游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度融合,在历史传承中彰显现代河南的新形象。

  二是推动渠道结合。要打通线上线下结合的难题,促进文化线上传播,推动线下文化产品的创新迭代和产业生态优化,将虚拟旅游与在地旅游有机结合起来。

  三是推动人才聚合。要盘活人才开发机制、用活人才激励机制、激活人才集聚机制,不断引人、聚人、用人、育人、化人,把众多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优势。

  四是推动体制磨合。要将重保护和重效能两种体制有机结合,找到文物文化资源的研究属性与消费属性的叠加点和保护、利用、传承、弘扬四位一体的平衡点,通过科学开发、精准利用,实现资源思维向产品思维、空间思维的转变。

  五是推动战略融合。要依托重大国家战略打造一批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要将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注重发挥乡村的优势,实现城乡良性互动。要将文旅融合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融合,既传承县域文脉神韵,又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

  (作者系中共郑州市委党校中华文化教研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