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充分证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发出了大力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最强音,为新时代民营企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前,民营企业的结构性改革是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强调,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加快结构性改革步伐,实现高质量发展。民营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生力军,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民营企业加快自身的结构性改革,充分释放活力和创造力,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有更大的担当和作为。
河南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河南省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在助推“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推进民营企业结构性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经济发达省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调查显示,河南民营企业结构性改革主要还存在以下问题:大部分民营企业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新动能偏弱,关键性新要素偏少,整体竞争力不强,规模普遍偏小,产业结构较为落后,空间聚集度偏低。为此,需加快推进民营企业结构性改革,助力“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
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特别是家族制企业,以明晰产权为核心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和治理结构创新,构建责权利明晰的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引导民营企业加快建立治理结构合理、股东行为规范、内部约束有效、运行高效灵活的治理结构。鼓励民营企业制定规范的公司章程,完善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制度,明确各自职权及议事规则。鼓励民营企业完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规范优化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建立科学规范的劳动用工、收入分配制度,推动质量、品牌、财务、营销等精细化管理。探索在内部治理结构中充分发挥中共党组织对企业的领导作用,重视发挥公司律师和法律顾问的作用。
二是优化能力结构。整合企业的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化民营企业的能力结构。建立企业家科技创新咨询座谈会议制度,制定鼓励企业研发的重点领域指导目录,支持中央企业、民营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支持数字经济、平台经济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提升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借助数字技术、价值共创和跨界融合,提升民营企业的数字机会识别能力、数字化能力和数字协同能力,驱动民营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升民营企业的金融素养,鼓励民营企业探索创新资本模式。引导民营企业强化数据意识和连接意识,通过数据管理、分析和挖掘,利用数字化多媒体渠道,实现营销精准化,积极尝试创新营销模式。
三是优化要素结构。围绕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加快打造创新发展生态体系。省市协同,围绕国家创新高地建设,以打造国家实验室和省重点实验室体系为重点,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加快培育重大技术创新的孵化和承载平台。省级支持各市对标沿海发达地区,结合当地主导产业创新发展需要,制定出台最优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政策,全面提升河南省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支持县市制定出台优惠政策,提升对回乡、返乡创业人才的吸引力。强化省级金融大数据平台服务功能,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持续推动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缓解。改革创新财政科技研发经费投入机制,最大限度激励引导企业和社会自主加大研发投入。省市制定出台支持风险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的优惠政策,完善科技金融体系,为创新发展提供融资支撑。
四是优化产品结构。民营企业要通过数字智能化转型平台与消费者进行及时、深度的双向交互,借助数字技术,探索众包、众筹等模式,让消费者直接参与到产品研发设计,精准快速地把握市场变化和用户需求,适时调整优化产品研发方向和产品线,合理设计市场型产品、利润型产品和形象型产品的功能结构,在引导民营企业回归主业主责中,动态优化产品线的宽度、长度和深度,提升产品的整体市场竞争力。借助“三个一批”“万人助万企”和重点项目“揭榜挂帅”活动,引导高成长型企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引导成熟型企业另辟蹊径寻找细分赛道的增量机会、通过产品创新打造差异化。支持“专精特新”企业聚焦细分领域加快产品迭代、品类创造,打造一批带动产业升级的新产品,进入产业链的中高端、价值链的关键环。深化地企合作和央企间的合作,整合区域产品零部件企业,搭建从设计、材料、工程试验的产品开发流程,形成“研发设计+生产加工+配套+服务”链条完整的产品生态系统。
五是优化规模结构。通过招商引资、重点扶持等措施培育壮大头部企业和产业链核心企业,强化“微成长、小升规、高变强”民营企业梯次培育,加快形成以龙头企业和“瞪羚企业”为引领、高新技术企业为支撑、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的民营企业梯队,培育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形成“创新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局面。发挥政府引导、协调作用,积极围绕“链主”补链强链延链,打造需求对接、业务关联、市场融合、经营协同的企业集群,发挥企业集聚最大效应。
六是优化产业结构。抓住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创新强链、数字融链、转型延链、多元稳链、招商补链、生态畅链“六大行动”机遇,坚持“项目为王”,支持处于传统优势产业领域的民营企业通过新技术嫁接、新模式导入、新业态培育、新场景布局等开拓新赛道,实现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传统产业联动发展与协同升级新格局。推动材料、装备、汽车、食品、现代农业等传统优势产业领域的民营企业,实施一批重大创新项目,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实现迭代升级。推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功能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民营企业借助核心技术突破,实现掐尖领跑。推动新一代通信、未来网络、人工智能、前沿新材料等产业领域的民营企业前瞻布局,通过在部分前沿领域实现非对称性赶超,实现破冰引领。
七是优化空间结构。提升民营企业空间集聚度,推动区域协同,优化市本级、县域以及乡村民营企业空间结构,推动中心城区“起高峰”、县域经济“成高原”。借助金融创新、土地制度改革、政府服务优化等政策措施,通过优化产业生态、搭建产业平台、培育产业项目、壮大产业主体,推动区域融合、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助力县域民营企业以特色化、绿色化、数字化、链式化使民营企业发展为“成高原”的主体。借助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项目、资金和人才等高端要素向中心城区民营企业集聚,通过创新力、吸引力、控制力和聚集度的提升,以“大”和“强”使民营企业成为“起高峰”的主体。
(作者系郑州大学人事处处长、商学院执行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