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是当代社科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尹全海2024-01-2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如此殷殷嘱托,为当代中国社科工作者指明了努力方向。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系统总结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如我们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我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我们经过接续奋斗,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面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当代中国社科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人类文明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二、向国际社会讲清楚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坚定文化自信自强

  考古学和历史学的研究成果,已经实证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1万年的文化史、5000多年的文明史。在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中华文明是唯一从未中断、延续发展至今的文明。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创造的文字至今仍在使用。2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当代中国社科工作者,应当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立足中国大地,坚守中国文化立场,向国际社会讲清楚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三、让世界了解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和基本国情,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观察和认识中国,历史和现实都要看。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史,改革开放的探索史,一脉相承,不可割裂。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和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中国必然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我们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功。当代中国社科工作者要让世界了解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和基本国情,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近十年来,河南社科界积极担当作为,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通过河南社会科学学术年会、河南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南兴文化工程文化专项研究课题等载体平台,持续推动炎黄学、黄河学、中原学、甲骨学等学科化进程,不断提升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影响力、决策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了河南力量。

  (作者系河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原根亲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信阳师范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