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能够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既是基于党长期以来的探索和实践,也是基于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深厚积淀。
一、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悠久深厚的中华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是植根于中国文化土壤上的现代化,是对5000多年中华文明传承和发展的结果,是遵循深刻历史逻辑的必然结论。
中华文明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充足底气和强大自信。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2021年3月22日,在福建武夷山朱熹园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22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深刻指出:“中国走上这条道路,跟中国文化密不可分。我们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内在的基因密码就在这里,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基因。”
在2021年“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这里讲的“道路”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包括该讲话中特别指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既然中国式现代化是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探索和创造出来的,那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5000多年中华文明,也就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是生长在中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的。
二、中华文明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支撑
中华文明在其演进过程中创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主张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正是基于中华文明具有的独特智慧,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之间的高度契合,基于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中华文化蕴含的治国理政理念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中国有管理超大型国家的漫长历史,能够为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提供丰富的治理经验;中国有民为邦本、天下为公的政治传统,能够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提供深刻的思想支持;中国有崇仁尚义、尊道贵德的精神追求,能够为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提供充足的道义资源;中国有天人合一、敬畏自然的哲学理念,能够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理想的生存方式;中国有以和为贵、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交往伦理,能够为实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提供可靠的文化保证。
三、在传承中华文明中开拓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境界
中国式现代化处于“正在进行时”,要完成好党的二十大确定的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赋予中国式现代化更鲜明的中国风格、更深刻的中国品质,更加坚定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在传承中华文明中将中国式现代化推向新的境界。
一方面,要更加坚定历史自信。党的二十大报告有着深沉的历史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历史自信不仅包括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自信,也包含对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自信。全党要在坚定历史自信中增强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增强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把握好历史大势,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以中华文明在漫长发展历程中积累的历史智慧助推中国式现代化。
另一方面,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字里行间洋溢着高度的文化自信,强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要促进和深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实现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增辉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丰富和发展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华文化立场的坚守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传承中华文明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系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