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这为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自觉担负起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重任。
一、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是时代之需
首先,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现实需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同样面临“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这既需要自然科学的沉着应对,也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的深刻研判。当前,我们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迫切需要增强理论的理解力、阐释力、影响力,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其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面向未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在新征程上不断取得新发展。
最后,补齐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短板的内在需要。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存在着“西方学派、西方理论、西方文化、西方思想、西方话语”至上的倾向,唯洋是尊,凌空蹈虚,脱离国情。伟大的时代,迫切需要我们大力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以研究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成为新思想、新理论、新话语的重要策源地。
二、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必由之路
首先,科学理论指导。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构建中国自主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根本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构建中国自主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必须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于全领域、全过程、各方面。
其次,植根中华文化。毛泽东同志指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构建中国自主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只有立足中国、植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只有贴近我国现实、反映时代脉搏、倾听人民心声,才能根深叶茂。因此,我们要改变对西方学术概念和理论框架的“路径依赖”,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营养,总结提炼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概念和术语,持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辟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方向、新道路。
最后,坚持胸怀天下。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构建中国自主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需要我们具有世界眼光,在尊重各国文明文化的基础上,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作者系郑州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