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关于中原学研究与国际传播的若干认识

  于向东2023-11-08

  新形势下,加强国际传播工作、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已经列入党和国家的工作议程,受到高度重视。中原学的研究也应该注重国际传播,不仅要面向河南、面向全国,还要面向世界,不仅要回溯历史、回顾以往,还要面向未来、面向人类的整体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思想资源。在实现河南更加出彩、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中原学研究必须努力为中国的国际传播工作和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中原学讲好中原和河南出彩故事,可以为认识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作出贡献

  中原学作为当代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中原学研究,建构中原学研究新范式、新路径,有助于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有助于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有助于充分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使世界更好地认识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正在和平崛起的强大中国。

  河南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长期居于重要地位,有着重大影响,“得中原者得天下”。哺育中华文明的黄河文明,也哺育了中原文明。“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的说法,体现了中原祖辈先贤和父老儿女的巨大贡献与高度自信。认识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包括认识历史上的中国和现今的中国,这些都需要了解河南、认识河南,需要讲好中原和河南的出彩故事。

  二、中原学的丰富内涵曾在周边国家产生重大影响,可以为促进文化交流互鉴作出贡献

  主要孕育产生于河南的二程洛学,可以说是历史上的中原学,中原理学是宋代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理学曾在汉文化圈的周边国家(包括日本、朝鲜、越南等)传播,形成学派、学说,产生深远影响。越南民族文化的建构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生活于18世纪越南的著名历史文化名人黎贵惇是越南民族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他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成就离不开对中国学术的吸收与转化,他通过接受宋明理学去探索“象形”、考究“三才”,以求“格物致知”,体会“道”和“仁”,在此基础上,他才得以建构起他的宇宙观、理气观。

  黎贵惇写作《芸台类语》时说,此书“于以考镜三才,酬酢百变”,或多或少会有所帮助,但“至于致广大,尽精微,以造致格物之域,则有濂、洛、关、闽之书在,愚鄙下学,何敢迭床架屋于其间”,非常明确地表达了对周敦颐、二程、张载、朱熹等人的钦佩和崇敬。黎贵惇较多地接受了中国儒学家的思想观点,如二程、朱熹以及明代薛瑄等人的著述对他的学术影响很大。清朝粤西提督学政朱佩莲曾称黎贵惇为“南藩理学第一人”。至今越南学者在研究越南儒学之初,还要讲述中国儒学,讲述二程学说。

  三、中原学开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华,可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谈及历史和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就强调,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这“四个讲清楚”,既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原学探索传承中原历史文化新路径、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原学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华,蕴含着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需要我们去深入发掘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两个相结合”的要求。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好地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更好地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方面,中原学研究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中原学研究融贯古今、会通中外,立足中原和河南,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可以为中国开展国际传播工作提供学理支撑,也可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黄河科技学院副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