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加速优势转化 推动“十四五”时期河南农业高质量发展

  王俊忠2023-11-08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建设现代化河南,实现“两个确保”目标,大头重头在“三农”,潜力空间也在“三农”。

  河南是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政治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寄予厚望,每到河南必看农业、必讲粮食生产,嘱托我们要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牢牢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实现粮食安全与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近年来,河南省牢记总书记嘱托,立足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580万亩,粮食面积持续稳定在16亿亩以上,总产量连续5年超650亿公斤,2022年夏粮总产量38131万吨,居全国第一。以“四优四化”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果蔬,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发展到1533万亩,优质花生种植面积发展到1893万亩,均居全国第一;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2600万亩以上,年产量达7435万吨,分别居全国第一位、第二位;食用菌年产量177万吨,稳居全国第一位。坚持“农头工尾”“粮头食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238家,年产值达到116万亿元,成为河南2个万亿产业之一。河南生产了全国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汤圆、7/10的水饺,正在逐步实现由“中原粮仓”到“国人厨房”,再到“世人餐桌”的转变。

  “十四五”是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个关键五年。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业强省目标,必须牢记总书记嘱托,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工作会议精神,强优势、补短板、延链条,把河南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传统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产业优势,持续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要坚决扛稳粮食安全“国之大者”的政治责任

  在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国内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紧平衡状态越来越紧的大形势下,必须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于河南这样的粮食生产大省,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就是要抓住种子和耕地这两个要害,打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组合拳,夯实粮食安全保障基础。

  一方面,要抓住耕地这个要害,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打好“藏粮于地”组合拳。一是坚决守住耕地红线。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耕地面积在11亿亩以上,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二是建好管好高标准农田。重点在划定的784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1034万亩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布局建设高标准农田,到2025年建成8000万亩,并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确保长久发挥效用。三是提升耕地质量。综合运用深耕深翻、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土壤治理等措施,力争耕地质量每年提高02个等级。

  另一方面,要抓住种子这个要害,以建设种业高地为重点,打好“藏粮于技”组合拳。一是建设种业高地。加快实施种质资源保护、育种创新攻关、良种繁育提升和龙头企业培育四大工程,加快构建种业创新体系,全面提升自主创新、企业竞争、供种保障和依法治理四种能力。二是加强技术集成应用。围绕粮食从品种到收获生产全过程,深入开展粮食作物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大力开展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创建,实施好有机肥替代化肥、旱作节水等项目,提升生产标准化水平和单产水平。三是提升装备和信息化水平。推动农机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升粮食生产信息化水平。

  二、要加快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的发展步伐

  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河南一方面要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另一方面也要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把两者统一起来,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优势特色农业,提质量、增效益,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一是优结构。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巩固“四优四化”成果,立足各地资源禀赋,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因地制宜发展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果蔬、优质食用菌、优质茶叶等优势特色作物,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向优势区集中,增加市场紧缺的优质农产品供给,提高供给体系的适配性。

  二是建基地。持续开展种植业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行动,每年择优选择一批生产基础好、优势突出、产业带动能力强的生产大县,推广优质专用品种,推行单品种集中连片种植、标准化生产和订单生产,推动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原料车间”,力争到2025年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发展到2000万亩、优质花生种植面积发展到2000万亩,为全国提供优质农产品供给。

  三是提质量。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强化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推行绿色生产模式,健全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一批“三品一标”基地县,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做大做强“延津小麦”“正阳花生”“扶沟蔬菜”“灵宝苹果”“西峡香菇”“泌阳花菇”等“豫农”品牌。

  三、要在完善产业链中构建“三链同构”的融合机制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做大做强农业产业的核心是坚持“农头工尾”“粮头食尾”,推动“三链同构”。重点是聚焦小麦、玉米、花生等十大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一是培育壮大“链主”企业。以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链主”,构建“链主”企业牵头,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广大农民跟进,科研、金融、互联网、品牌营销机构参与的模式,形成广泛的利益联合体,做大做强一批有影响力的企业,发挥其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中的生力军作用。

  二是提升精深加工水平。拓展农产品初加工,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清洗分拣、烘干储藏、预冷保鲜、净菜鲜切、分级分割、产品包装等初加工,实现减损增效。引导大型农业企业开发营养均衡、养生保健、食药同源的加工食品和质优价廉、物美实用的非食用加工产品,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空间。推进综合利用加工,推进加工副产物循环、全值、梯次利用,实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三是打造主导产业示范链。统筹利用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产业集群等项目,以市县为主体,着力打造6个小麦全产业链、5个花生全产业链、5个果蔬制品全产业链、5个食用菌全产业链、5个中药材全产业链,增强产业链竞争力,让广大农民在产业链中分享更多增值效益。

  (作者系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