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短板。河南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大省,在许多方面更是落后于全国水平。以2020年数据分析,一是河南经济总量为5万多亿元人民币,但是人均GDP为8037美元,落后全国(10840美元)2803美元,从总量和人均的辩证中,可以看出乡村振兴对河南实现现代化更具战略意义;二是河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543%,落后全国(62%)6个百分点;三是在研发投入上,2020年河南研发投入强度为164%,落后全国(240%)08个百分点(国家研究与发展R&D经费243931亿元);四是从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看,与周边省份比较也有差距,河南6100家,而当前湖北10400家、湖南8621家、陕西8069家。要实现省委提出的“确保河南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是,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必须义无反顾。河南如期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不仅是实现省委“两个确保”战略目标的自身问题,而且将会在全国具有标杆意义、典型示范意义。
一、创新思维,抓好、用好国家战略赋予河南的政策资源
河南要把握好“三大战略”的核心要义,就应该站在国家层面去谋划河南新发展、新篇章。
一是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是国家贯穿“十四五”时期直至2035年远景目标的新战略。河南必须从思想和行动上入局。新发展战略是国家基于“两个大局”思想的战略安排。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河南有着独特的优势。比如,人口数量,如果把乡村资源盘活,对于“两个确保”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是中部地区崛起国家战略。这个战略不仅给河南提供战略指引、政策支持,更需要我们去主动淘金。河南不仅是人口大省,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10.而且是“天下之中”,自古以来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通南北,其发展水平在全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早在2004年党中央就提出“中部地区崛起”的概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部地区崛起极其重视。2016年1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昌召开座谈会时,对做好中部地区崛起工作提出了8点意见。2021年7月,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部地区是农业现代化的重点区域,是扩大内需、提升开放水平最有潜力的区域,是缩小城乡差距的突破之地。
三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020年8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从中央赋能河南的层面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4次视察河南,多次作出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提供了总纲领、总遵循、总指引。面对国家赋予的发展战略,站在新时代的河南要有思考。从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战略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些关键词:粮食生产与安全、自主创新(包括体制机制)、开放。第一,我们要有一种系统思维,综合思考“建设现代化河南、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的问题。第二,要把粮食生产问题主动作为我们河南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中心问题来思考。粮食生产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政治要求,河南应把粮食生产作为现代化的“大农业”理解,破除传统农业思维旧模式,谋划河南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发展。第三,从国家战略赋权中解放思想,要敢于先行先试,从体制机制创新上寻找战略机会,实现国家战略。第四,在实现国家战略中,积极寻求国家政策支持。当前,全国各省区发展虽有差异,但趋同的成分仍然很大,谁能够更加领会中央精神并结合本地优势主动谋划,谁就会得到中央更多的政策支持。
二、顶层设计,走好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三农”问题是历史性话题。站在农业大国看,我们国家虽然长期以来以农立国,创造了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中华农耕文明,但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始终是个问题,甚至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短板,中国现代化始终受到“三农”的检验。但是,站在现当代看,“三农”问题的体制性根源在于城乡二元结构。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的火车头,但简单的城镇化不能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功,城镇化也取得了惊人的进步,但是改革开放40年间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不仅没有随着整体社会的发展缩小反而是加大了。因此,党的十九大适时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2019年5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城乡融合的一个根本目的,同时也是结果。
按照中央2021年1号文件精神,县域是乡村振兴的发展单元。河南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在城与乡之间实现互动,实现要素资源的集聚,需要“合村并居”的要从规划上、时间上解决问题。只有实现自身要素资源的集聚,才能吸引外来的资源投入,才能吸引人才资源,才能促进当地乡村文化的活跃与繁荣。全面振兴是一个系统概念,当前的“一村一品”能够解决产业振兴问题,但缺乏城乡互动就不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三、重点突破,打造“中国(河南)粮谷”
粮食生产与安全是一个社会稳定发展的“压舱石”。在21世纪,河南不仅不能规避,而且应主动担当。回顾党史、国史、民族史,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贯穿其中,始终是党、国家、民族兴衰存亡的根本性问题。从国家战略看,河南的粮食生产与安全问题也始终是重中之重的问题。这是中央给予河南的厚望,也是政治要求。
长期以来,始终有一部分人认为农耕文明的农业概念、理念与经济价值低、落后产业相联系,缺少“大农业”现代农业的理念。实际上,就“农”而论,三个“农”都有独立成篇的新兴产业甚至未来产业,特别是在数字化互联网赋能的今天,产业生态概念已完全被改变和颠覆。做不好服务,也就不能叫现代农业;没有高科技,也不能称之为现代农业。要用“换道领跑”战略思考,打造“中国(河南)粮谷”。第一,河南要敢于打造世界性的地标。一方面,这是河南自信心的表征;另一方面,也只有站位高、起点高,才能够吸引人才的眼球,才能够吸引高端要素资源集聚。第二,河南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有一面旗帜,这面旗帜要有超群脱俗的河南气魄、河南特色。只有这样,大家才会方向明、干劲足。第三,能够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中国(河南)粮谷”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先行示范区,我们应主动站位,在谋划好蓝图的同时,在创新体制机制上做好大文章。
(作者系河南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