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乡村振兴一定要留住乡愁和烟火

  李贵成2023-11-08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进入新时代,乡村振兴成为脱贫攻坚后农村发展的重点任务,寄托着人们对美好乡村的全部想象。植根于农耕社会的中华文明,乡土情结仍是我们的精神内核。费孝通先生曾言,泥土是乡人的生命。对于中国人来说,乡村在,人生尚有来处;记忆在,乡情仍有归途。从一定程度上说,乡愁和烟火里装着的风物和人情,是中国乡村的灵魂。但在城镇化的车轮行进中,不少地方却抛弃了灵魂,大拆大建,变得没有乡情。因此,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要义,在于特色,在于历史,在于传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留住乡愁和烟火,也才能够让人们回得去故乡,进得去城市。

  一、在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要结合本地特色

  随着乡村振兴的逐步推进,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对保持乡村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也将不断增强。但如果不了解乡村,用脱离实际的城市思维、追求极致的“仙境”思维去设计实施,往往给乡村振兴带来了不切实际、千篇一律、简单生硬等一系列问题。这样的做法显然不符合自然和社会生态的发展规律。有的村庄水美,有的村庄山高,不一样的地方有不一样的特色。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结合当地特色,仔细分析当地的优势和不足,扬长避短,这样不仅保留了特色,而且节约了成本。

  二、在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历史

  乡村振兴要成功,生态是基础,历史是根脉与灵魂。河南很多村庄历史悠久,其中的古祠堂、古稻场等都是实实在在的“活物”。同时,还有一些村庄保留着一些传统风俗习惯、人文风情,这些都是看不见的“宝藏”。因此,保护历史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在乡村振兴中,要保持对乡村历史的敬重敬畏,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明特色,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成为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只有紧紧抓住历史记忆,才能留住乡愁。

  三、在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要注意尊重传统

  现代文明必须根植于传统文明之上才有意义。中国的乡村经过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既丰富多彩又符合规律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两大系统,山水田园、路树沟渠、屋宇院落等都经历了时光的洗礼,都具有存在的合理性。但为了适应所谓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一些地方强行拆旧村建新村,房屋都盖成一个模式,绿化都栽植一个树种,道路横平竖直,禁养各类禽畜,几千年厚重的历史没了踪迹,多姿的文化淹没于单调的空间,“诗意的栖居”变成了乏味的存在。这种现象不是对传统文明的继承,而是对传统文明的破坏。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一定要尊重传统,尊重常识,尊重现实,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因村施策,让乡村充满烟火气,让农民真有幸福感。

  总之,新时代的我们在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要遵循乡村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但要引入现代治理的理念和方法,还要注重城乡结构差异,因地因村制宜,循序渐进,选择符合村情、民情的治理模式,提高乡村治理水平,让乡村充满“烟火气”,留得住乡愁,留得住记忆,留得住根脉。

  (作者系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