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转型战略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河南的战略决策。引领绿色低碳发展,不是简单的能源转型问题,也不是简单地填补“新能源供给和总能源需求之间差额”的问题,而是一个发展方式系统性转型问题。要在保持绿色转型战略定力的基础上,实现在“能源结构、能源消费、人为固碳”三端发力,统筹好实现“双碳”目标与经济稳增长的关系。
一、河南省需要解决的难题
一是在能源结构上,新能源发电占比低。目前,河南省仍然以煤为主要生产能源,以火电产业为例,截至2020年,全省高碳火力发电占全部发电量的八成以上;低碳、零碳电力供应中,水力发电不足150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5%左右,新能源发电300亿千瓦时左右,占全部发电量的10%左右。短期内,河南以高碳发电为主,低碳、零碳发电为辅的电力供应格局不会改变,电力行业根本性改革的阻力依旧较大。
二是在能源消费上,非化石能源占比低。河南省非化石能源占比偏低,在全国处于中等偏后水平。截至2020年年末,全省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76%,石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53%;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9%,较全国平均水平低25个百分点;其他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12%,较全国平均水平低47个百分点。
三是在碳排放量上,“双控”任务艰巨。目前,河南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阶段,截至2020年,全省相关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能源相关碳排放总量的5%左右,在全国位次较为靠前。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57T,从排放源(行业)来看,能源活动,尤其是煤炭相关产业是最主要的碳排放源,排放量占比超过80%;石油天然气行业和水泥产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约占排放总量的8%和9%。产业对煤的关联度强,控煤形势压力巨大。
二、走好“双碳”目标下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几点建议
“双碳”目标,意味着很多产业会推倒重来,在绿色转型的发展模式下,不同资源的技术特性不一样,相应的商业模式、组织模式和体制机制都会不同。目前传统工业化模式下的经济体系,包括经济结构、财政体系、就业体系等,很大程度上是在化石能源基础上形成的。如果能源转型过快,同其他领域的转型不协调,就可能带来很大的风险,需要坚持先立后破统筹推进,将减碳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让碳排放、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环境目标相互促进,创造出大量新的绿色增长机会,让“双碳”目标成为促进经济增长或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
一是在能源结构上,加快非化石能源替代。加快水利、风电、光伏等非化石能源代替煤炭能源。根据各地市特点,精准定位,大力推动光风储新能源一体化以及超高压送电走廊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立抽水蓄能等储能项目,充分采用清洁能源,避免大量弃光、弃风;鼓励广大农村及新建工厂发展分布式光伏、自用型风电等,减少煤电使用,逐渐改变能源供应模式,将煤电作为应急发电。
二是在能源消费上,推进煤炭绿色化利用。进一步加快推进全省煤炭企业的转型升级,推动燃料煤向原料煤转化,鼓励发展电容炭、锂电池负极材料等碳基新材料领域。加快普及自动化设备采煤、机器人采煤以及智慧采煤系统,严格控制新项目的锅炉选型,提高煤电绿色利用效率。
三是在人为固碳上,加快技术发展和生态系统建设。关注碳捕集利用工程封存技术研究,加快发展负排放技术,包括将二氧化碳制成化学品、燃料、微藻,混凝土碳捕集、生物能源的碳捕捉和存储等技术。做好生态体系建设这篇大文章,以横跨东西的黄河生态带、淮河生态带、大运河生态带和纵贯南北的南水北调生态带为主干,加快构建绿色生态体系。
四是在机制上,建设完善碳排放交易市场。根据《河南省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确权管理暂行办法》《河南省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第三方审核机构管理暂行办法》,逐步建立碳交易省级交易平台,逐渐厘清全省碳排放存量,合理控制各地市“双控”增量目标,制定合理的碳中和、碳达峰台账,利用节能评估、用能权监测等技术手段,倒逼“双高”企业转型升级,将碳排放权由政府职能过渡到市场调节上来。
五是在技术创新上,以省科学院重塑为契机,强化院企联合,建设一批支撑绿色低碳产业应用实验室。从碳基的能源转型到新能源的技术领域中,尚有50%的关键技术还未突破,如储能技术等。这就需要构建起有效的低碳技术创新路径,由企业提出研发需求,院企联合确定所需人才的目标群体,省科学院负责在目标群体中引进适合人才,共同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难题,双方共同分担研发经费投入,共享研发成果。一方面解决了企业对高层次人才吸引力不足的难题,另一方面解决了科研单位研发成果的精准性和转化率的难题,通过打造绿色产业应用创新平台和成果转化试验基地,推动全省“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绿色高质量发展。
六是在农业生物资源利用上,发展生物基产业。河南作为农业大省,有着丰富的作物秸秆资源,占全国10%,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大量的秸秆被丢弃、焚烧,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国家发展改革委《“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要推动布局生物基环保材料、生物质能等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充分有效利用生物质资源,通过生物质—生物基产品—循环利用或燃烧—CO2—生物质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将其转化为生物基化学品及材料,同时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消除废弃生物质资源带来的环境污染。
目前,影响秸秆资源利用的瓶颈有两个,一是缺乏中试研发体系,“卡脖子”技术依然存在,技术成果转化率低;二是中试科研机构政策支持不足,试验产生的成品、半成品无法交易,抬高了企业创新成本。需要研究出台相关政策,促使中试平台研发的成品、半成品能按照合规合法的程序进行交易,加快研发投入回流,支持企业加快绿色低碳产业创新。
(作者系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