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建设国家创新高地 推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张祝平2023-11-08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作出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部署要求,成立了河南省科技创新委员会,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从作出“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不创新必退”的论断,到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置于“十大战略”之首的位置,再到把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作为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根本之策,无一不释放着全省坚定走好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道”的坚定信念。这体现了全省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河南贡献的坚定信念和全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坚强决心。新一届省委班子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河南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和“风向标”,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强化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实践举措奠定全省“两个确保”的厚重基石,以强化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战略思维助力“中部崛起”的国家发展格局。

  河南省要对标国际和国内一流创新高地建设,既要善于学习,充分借鉴国内外创新高地建设经验,又要敢于引领,突出河南特色和优势,全力构建河南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

  一、加强统筹协作,形成一流创新共同体

  一要铸牢大局意识,树立开放视野。全省应自觉将构建一流创新生态纳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强化省部会商机制,建立全省与科技部、中国科协、中科院、中国工程院等部委会商机制,提升全省主动融入国家科技发展大局的机遇和能力。主动探索与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沟通合作机制。强化与山西、山东、湖北等省份的区域协同发展,促进创新要素自由流动,推动公共创新资源共享共用,提高创新资源使用效能,打造中部地区和黄河流域创新共同体。二要注重全省协同推进,突出重点区域。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既要全省同步推进,又要突出重点区域,鼓励郑州、洛阳、许昌等全省基础较好的地市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推进措施,鼓励先行先试,打造郑洛新创新生态示范区或创新生态示范市。三要精准发力,培育创新社区。美国硅谷、北京中关村都是依托一流创新社区发展而来,全省可择优选择若干个地市,以创新社区为突破口,率先构建局部创新生态体系,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示范区。

  二、坚持提质增效,培育一流创新创业主体

  一要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强化承担一流课题能力。推动全省深度对接和融入重大国家创新战略,敢于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将参与解决中国“卡脖子”工程等国家发展需要作为全省创新责任和使命,大力培育全省优势行业、领军企业和拔尖人才,强化全省承担国家一流课题的能力。

  二要充分依托河南发展优势,打造优势产业引领能力。把握数字化产业和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时代契机,依托河南优势行业与企业资源禀赋,以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为抓手,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在生物种业、高端制造、智能传感、能源化工等领域,打造全国乃至世界级产业集群,对标武汉光谷、安徽声谷,加速打造郑州传感谷等若干个国家级产业高地。

  三要牢牢夯实河南的创新基础,提升创新的内生动力。大幅提升创新活动的资金投入比例,积极培育发展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型企业群体,尽快填补河南在高新企业数量和质量上远低于兄弟省份的这一“洼地”,对规模以上企业创新活动实施引导和奖补,尽快落实规上企业创新活动100%全覆盖。

  三、强化人才支撑,打造一流创新人才队伍

  一要持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着眼于国际国内一流高端创新人才和全省急需高层次人才,加大人才尤其是人才团队的引进力度,简化程序,缩短时间,破除人才引进障碍;转变过去以河南薪酬体系引进人才的思路,对标当地的人才市场薪酬,向高层次人才提供更具吸引力的薪酬待遇;实施精准化人才服务支持措施,千方百计地为高端人才来豫工作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实施豫籍人才回流计划,利用精英、人才的家国情怀,探索实施豫籍创新人才回流计划或其他合作方式。

  二要做好“创新借脑”工程。对于北上广深等人才集聚度高的地区,因家庭生活、工作环境、子女入学等主客观因素来豫工作确有困难的高端创新人才,可以以政府或者企业为投资主体,在当地设置研发机构或者与相关人才及团队签订合作协议,在不改变其身份地位、工作环境等的情况下,探索高端人才团队异地为河南服务的模式;发挥河南省驻外机构优势,使其承担起为河南发现人才、吸引人才的责任和使命,利用驻外办楼宇等资源为人才异地服务河南提供办公便利;对于全省重大创新科研课题,要以开放的视野向全国和全球进行发布,善于借助外脑为河南重点创新工程助力,“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

  三要做好对内人才培育。搞好创新人才梯队建设,建立创新人才动态选拔和培养机制,对于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潜力的人才,通过搭平台、建团队、优激励等方式给予细化支持,进行育苗式投资;采取创新主体申报、政府出资择优出国出省培训进修、职称绿色通道等方式对优秀创新人才进行重点培育。

  四、提升高校和科研院所能级,建设一流创新策源地

  一要对内进行教育科研资源整合。推动教育资源与科研资源优化整合,如积极探索全省农学领域的河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河南科技学院、地市农科院等单位合理分工、协同合作的工作机制,推动全省优势学科做大、弱势学科做强;推动教育资源和产业领域产教融合,改变全省部分学科(例如车辆工程)发展滞后于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学科发展为引领,以全省产业发展为依托,优化省内高校学科设置,加强学科创新能力,推动产教融合,力争建设一批能够强力支撑全省重点产业与社会事业发展的优势学科。

  二要对外积极引进高水平大学。高水平大学短缺是制约全省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的一个重要因素。青岛已引进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32所一流高校,深圳也引进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24所一流高校。建议设立由省级领导牵头的高等教育资源引进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比照海南建设国际教育创新岛支持政策,争取中央支持。推动高水平的中外合作大学和国内一流大学落户郑州,实施资金补助,摊低优质高等教育机构落户郑州的资金成本或推动其无成本落地,出台预留建设用地等供给优惠措施,完善配套服务,对引进高校的教学科研活动、人才公寓、房屋租赁、税收减免、机构设置等给予优惠政策,并为高校老师提供子女入学及配偶就业等配套服务,为引进的高等教育机构无偿代建校园基础设施,实施“交钥匙工程”等。

  三要大力引进高端科研院所。大力提升现有科研院所和科研平台的数量和层级,积极引进国字头科研院所来豫或推动其在豫建立分支机构,统筹安排省级科技专项资金,根据引进、共建高端研发机构的类别,实行差异化支持政策,破解高端创新资源匮乏的问题。

  五、引导创新资源集聚,塑造一流创新平台载体

  一要大力增加创新平台载体总量。加大投入力度,出台扶持政策,推动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星创天地等双创平台载体总量赶超兄弟省份,以创新平台载体总量提升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态势。

  二要显著提升创新平台载体质量。首先搞好“撤并转”。针对全省平台载体小而弱的发展格局,采取撤并转措施,对全省孵化方向相近、关联程度较高、资源相对集中的平台载体进行优化整合,形成一批创新资源和科研优势叠加的新型载体。其次搞好“升层级”。以培育创建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目标,通过联合共建等模式,建设一批突破型、引领型的省级实验室,支持地方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转建或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三要注重理顺平台载体发展机制。首先是建立统一管理体系。改变全省现有平台载体分别归属发改、工信、科技、教育、团委等多部门管理的各自为战发展方式。其次是畅通平台载体与政府对话机制。借鉴西安市举措,规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人每月至少一次深入平台载体,实地了解并解决载体运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再次是推动行业自治机制。学习上海实施“不备案、不注册、不登记”的方式,成立创新载体联盟开展行业自治。

  (作者系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科技文化教研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