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唯有进一步开放才能迎来更多机遇,唯有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才能应对国际经济新挑战,构建新发展格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列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出了明确安排。中央《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资源丰富,交通发达,产业基础较好,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潜力很大,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内陆高水平开放,形成内陆高水平开放新体制。河南省作为不靠海、不沿边的内陆地区,在新发展格局下要推动开放强省建设、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大力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以高质量的开放赢得更大主动。
一、深刻认识新时代河南开放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十四五”时期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重要阶段,是河南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时期,准确把握河南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开放大局中的定位,在新一轮高水平开放中塑造新优势。
(一)进出口贸易总量稳步提升,但对外贸易依存度依然偏低
2012—2019年,河南省贸易总额从51739亿美元增长到82474亿美元,居中部六省首位,占中部六省的24%,分别高于山西、安徽、江西、湖北、湖南179、39、92、73和57个百分点;河南省贸易总额年均增长689%,低于湖南(162%)、湖北(86%)、安徽(83%),居全国第4位。从对外贸易依存度看,2019年河南省对外贸易依存度1048%,低于全国(318%)平均水平,在GDP超5万元的省份中,远远低于广东(663%)、江苏(435%)、浙江(494%)、山东(287%);在中部六省中,低于江西(1419%)、安徽(1278%)、湖南(1091%)。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贸发展现状来看,出口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依然不可忽视。
(二)“四路”“五区”开放主引擎基本形成,但政策叠加优势尚未充分发挥
自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做出支持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重要指示以来,河南省“空中丝绸之路”越飞越广,“陆上丝绸之路”越跑越快,“网上丝绸之路”越来越便捷,“海上丝绸之路”越来越通达。目前已开通郑州—台北、郑州—埃德蒙顿等多条跨境电商包机航线。2019年3月,开行首条中欧班列跨境电商专线“菜鸟号”,开创了中欧班列(郑州)跨境电商包裹运输的新模式,形成了“空中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与“网上丝绸之路”相互支撑的局面。郑州是目前全国唯一的“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2020年郑州机场客货运规模持续保持中部地区“双第一”,完成货邮吞吐量64万吨,跻身全球机场50强,国际货运量稳居全国第4位,仅次于北上广。但河南省“四路”尚未真正形成全面协同发展态势,国家批复的“五区”建设区域除洛阳“双自”叠加区域外,其他区域各不相连,改革创新、政策制定和重大项目布局等方面缺乏系统性、协同性制度安排,“五区”制度和政策创新尚未高效衔接配套,集成效应没有充分发挥。特别是航空港实验区作为全省最大的开放平台和对外贸易的主战场,新郑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值占全省60%以上,但不在自贸区范围内,无法享受自贸区特定支持政策。
(三)开放平台体系逐步完善,但区域布局很不平衡
目前,全省拥有6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场所)(郑州新郑、南阳卧龙、郑州经开3个综合保税区及焦作、商丘、民权3个保税物流中心)和10个功能性口岸(进口肉类、澳洲活牛、郑州药品、进境水果、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汽车整车、进境粮食、铜精矿、国际邮件),河南成为内陆地区指定口岸数量最多、功能最全的省份。肉类口岸成为全国最大的内陆肉类口岸,邮政郑州国际邮件经转口岸,正在打造成全国第4个国际邮件枢纽口岸。由于产业基础、区位优势等原因,河南省战略平台主要集中在郑州、开封、洛阳等省辖市,并没有覆盖多数市县,向全省复制推广的体制机制还未健全。一些地市建设保税物流中心等平台,服务开放发展的需求比较迫切。
(四)一些领域取得先发优势,但受到周边区域的严峻挑战
2014年以来,河南省在航空货运、中欧班列、跨境电商、自贸区制度创新等一些领域率先突破,开封自贸区的“22证合一”改革、跨境电商综试区的“1210”通关模式走在了全国前列。在新的开放形势下,国内区域间竞争日益激烈,众多省市纷纷复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河南省在前期处于领先地位的领域,形成了较为严重的同质化竞争。西安、长沙、武汉等周边城市仿照河南省采取的“货运为先”发展战略,出台了更具市场竞争力的高额补贴政策,导致郑州机场国际货源和运力,特别是不定期货运包机严重分流。部分城市中欧班列已开始从以往单纯的“拼补贴”逐步向实施政策“组合拳”转变。2019年,中欧班列成都、重庆均超过1500班,西安开行2133班,郑州仅开行1000班。跨境电商方面,全国各地纷纷模仿复制河南省首创的“1210模式”并实现业务量快速增长,2019年郑州跨境电商业务量居广州、杭州之后,仅位居全国第3.西安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超过100亿元,增幅是2018年同期的2倍以上。
(五)郑州开放龙头作用已经形成,但进出口产品结构单一且本地货源严重不足
河南省产业规模较大且体系门类齐全,但总体产业外向度不高,产业链较为单一,全产业链还未形成,“买全球、卖全球”能力有待提升。郑州航空港实验区作为全省开放最大平台,尚未形成临空产业“多足鼎立”的格局,只有智能终端和航空物流相对突出,且智能终端过度依赖富士康,“一家独大”的局面短期内难以破解。本地货源匮乏,货源结构相对单一,目前郑州机场大部分货物主要是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川渝等地区集聚而来,本地货源占比不足10%;中欧班列(郑州)本省货源仅占20%左右,相比较来看,长沙、义乌、成都、乌鲁木齐等地的中欧班列本地货源占比均在50%以上。2021年第一季度,河南省机电产品出口870亿元,占全省出口的723%,其中手机出口7487亿元,占全省出口的622%;全省922%的加工贸易由综合保税区完成。一季度,郑州市进出口14362亿元,增长924%,占全省进出口值的748%;劳动密集型产品是主要出口产品,产品附加值整体较低。
二、新时期河南建设开放强省建设的对策
“十四五”时期,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明显增强,全球治理体系和经贸规则变动,特别是我国引领参与RCEP取得重大成果,为河南省加快“走出去”更加深入参与国际供应链、产业链分工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中国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加快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河南省更好发挥承东启西、接南转北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美国持续加大对中国打压力度,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国际贸易投资萎缩,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区域竞争更加激烈,开放不够仍是河南最大的实际。因此,河南省需要全方位对外开放,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为走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前列提供支撑。
第一,依托“四路”“五区”开放主引擎,打造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坚持统筹推进、市场运作,强化政策互通、设施联通、信息共享、服务联动,提升内外联动和协同发展水平。一是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枢纽经济先行区。充分发挥郑州是目前全国唯一的“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的优势,加快培育协同高效的运营主体和合作共同体,集聚干线运输、区域分拨、多式联运、仓储服务、跨境物流等全球高端要素资源,实现以“空中丝绸之路”为引领,全面推动“五区”“四路”联动互促、融合并进,实现“中转型”枢纽向“门户型”枢纽转变。二是构建“枢纽+通道+网络+开放”集成体系。强化郑州国际物流枢纽中心与洛阳、安阳、南阳、信阳等国家物流枢纽、区域性物流枢纽的分工协作和有效衔接,提升航空、陆路等国家干线物流通道能级,补齐内河航运物流通道短板,打造更加专业便捷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增强物流与交通、制造、商贸等产业联动交融,实现物流需求和供给精准匹配。三是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支持郑州、洛阳、开封联合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集聚国际高素质人才、高层次资本和高精尖技术,打造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高端商贸中心、会展中心,实现人才、资本、技术、土地等要素的内外联通、自由流动和深度融合,为河南全方位高水平开放提供高级生产要素供给。
第二,突出发挥郑州的龙头带动作用,优化全省开放发展新格局。一是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带动开放全局。郑州作为河南省参与全球竞争、集聚高端资源的门户枢纽和战略平台,这个龙头昂得越高,全省开放就舞得越好。依托郑州都市区实施区域“双向开放”,对内完善区域统一市场,对外试点建立大区域综合改革开放试验区。二是因地制宜推动省辖市建设开放新平台。充分结合各地特有资源和技术优势,促进不同地区间的产业梯度转移与承接,依托产业集聚区、高新区等形成一批新的出口加工核心区。加强沿边地区经济合作园区的建设,探索建设自由贸易区和“无水港”辐射区或区域节点网络,推动各地高质量接入中欧班列,融入“四路”开放新通道。加紧完善“走出去”政策体系,支持有条件的省辖市高质量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三是提高县域开放度。依托县域的特色农产品、行业细分领域“冠军”企业等,建设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示范带动效应较强的县域外贸产业聚集地。
第三,紧抓数字贸易大发展机遇,赋能提升外贸外资高质量发展。外贸外资高质量发展与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互为支撑的。一是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大力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推动制造业企业以跨境电子商务方式开展全球零部件和原材料线上采购试点,促进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和外贸综合服务业态融合,打造“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外贸综合服务”模式,提升贸易便利化程度;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平台,集成国际贸易、融资担保、出口信保等功能,搭建外贸企业海外互联网销售渠道,特别是要紧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推动河南省具有比较优势的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二是打造“新一代”出口产品。鼓励骨干外贸企业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提升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产品出口规模和市场份额,重点提高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出口产品结构由单一产品向“产品+服务+标准”并重转变。三是做强开放型产业集群。以科技创新夯实外贸产业基础,做强以智能终端为代表的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培育壮大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传感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汽车、化工、钢铁、纺织服装、农业等传统产业升级,大力引进和培育外向型产业项目,实行产业链“链长”制,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第四,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营造更高水平的营商环境。随着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转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已成为中国对外开放迈向更高水平的重要标志。建设开放强省,要对标先进,打造一流的政务环境、法治环境、生活环境,以营商环境的优化赢得开放胜势。一是建设高水平自由贸易港。对标国际最高水平,谋划建设郑汴洛自由贸易港,更大力度促进投资、贸易、金融等领域的自由化、便利化,更大力度促进边境后规制改革创新,更大力度促进高端产业和新兴业态发展,探索建设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的规则引领区、压力测试区和国际对标区。二是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和应用。逐步将涉及国际贸易监管和服务的职能部门纳入“单一窗口”,构建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核心的国际物流信息平台体系,探索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国际合作试点。三是打造与国际接轨的国际服务体系和营商环境。借鉴迪拜自贸港在促进投资便利化方面的做法,完善地方性法规,进一步简化负面清单的内容,给予进出口企业在投资、雇用、经营、人员出入境等方面更大便利和自由。四是强化人才智力支撑。进一步加强国际人文交流,集聚全球人才和资本。积极探索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航空—高铁”一票制等试点,支持省内高校与国际知名院校开展合作办学,建立国际咨询智库网络。
(作者系河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高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