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汇集创新资源 引领河南高质量发展

  桂黄宝2023-11-07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七大战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到2035年左右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要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这充分说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作为重要支撑和引领力量,作为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布局等原因,中国中西部等地区面临严重的创新资源约束,创新驱动发展水平严重滞后,存在严重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具体来说,创新资源约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主体少且质量不高。长期以来这类区域教育、科技等领域发展缓慢,科研院所、国家部委院校、“双一流”高校以及创新型企业等的布局极为有限。二是创新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这类区域很难争取到国家级研发平台和载体,如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等,创新活动所需的基本条件难以得到保障。三是创新资源匮乏且配置效率低下。这类区域经济普遍较为落后,人才、信息、技术、资本等要素绝对量远远落后于创新资源富集区,且有限的创新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浪费严重,创新资源约束的矛盾愈加尖锐。这些问题直接阻碍了创新资源约束区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区域发展差距,制约了国家创新发展整体水平的提升。但现实上创新资源约束区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型,在客观上更需要创新驱动发展。因此,汇集创新资源,破解创新资源约束,对河南省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

  一、充分利用国家顶层设计政策,发挥制度优势

  要实现创新资源约束区创新驱动发展,提升国家整体创新驱动水平,最重要的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制度优势,提升治理效能。具体来说包括:第一,中央要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优化创新资源布局,调节要素投入,激发各主体创新活力,以主体协同、区域协同创新模式推动创新资源约束区发展,逐渐缩小区域间创新驱动发展水平的差异;第二,河南省要充分利用国家制度优势,强化制度执行力,提高治理效能,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和区域特色,科学合理确定区域创新发展方向,将国家目标与区域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激发本地创新潜力,形成地区独有的发展模式,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弯道超车”。

  二、培育创新型企业根植性,增强本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地区创新水平的提升与当地创新型企业的数量质量关系重大。河南省由于本地创新型企业数量少、创新资源投入产出效率低、没有丰厚条件吸引创新型企业进驻等原因,市场化程度普遍较低且发展缓慢。因此,第一,要完善本区域市场经济条件,创造良好的金融基础环境。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加强资本和创新型企业的进驻意愿,另一方面激励本地企业增强学习能力,提高自主创新积极性。第二,要有选择地引进企业,促进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企业入驻,不断深化外来企业的本地化程度,用具有诱惑力的条件和光明的发展前景吸引企业。

  三、全面优化创新环境,为创新活动提供有利条件

  创新所处的客观环境对创新产出影响巨大,当前河南省仍存在创新思想开放不够、创新文化包容度较低、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创新集群尚未形成等问题。为此应重点做好:第一,要重视创新软环境的构建,倡导尊重和热爱创新的价值观念,培养理性批判的创新思维导向,真正树立崇尚科学、尊重科学的创新文化氛围。第二,要大力推进创新硬环境建设。通过开展联合攻关、联合共建、战略联盟等形式搭建一批创新平台和创新中心,如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汇集高水平国内外创新资源。第三,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营造良好引人用人留人环境,为创新型企业更好地从事科技创新赋能。

  (作者系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