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建设现代农业强省

  李贵成2023-11-07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列入全省要全面实施的“十大战略”之一。学习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结合对全省乡村振兴情况的调研,笔者有两个方面的思考:

  一、河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地方干部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还需提高

  调研发现,有的同志把乡村振兴等同于新农村建设,认识不够深刻、担当意识和大局意识不够强。基层干群出现三种思想倾向:一是保守,认为这是农民的事,与政府无关,存在畏难情绪;二是只表态不表率,行动上不落实,工作方向不明;三是“等靠要”思想严重。

  (二)乡村振兴规划不够科学

  地方制定规划通常花费高,追求高大上,往往华而不实。调研发现,一些地方制定政策时常出现“不接地气”的情况,导致“不易操作”“不合时宜”的政策频频出现:有的政策“短命”,有的盲目“画饼”,有的完全沦为“空文”。

  (三)乡村振兴分类推进问题突出

  河南省、市、县间差异巨大,缺乏对不同地区的差异性支持政策和考核评估政策,导致推进困难。

  (四)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基础薄弱

  随着城镇化推进,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导致农村空心化、空巢化、老龄化日趋严重,妇女、儿童、老人成为农村的主力。优秀人才回村机制、智慧共享机制等建设相对滞后。调查发现,全省仍然有近50%的空壳村和薄弱村,大批农民市民化,农村社会结构现状堪忧。

  (五)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高

  一是全省农产品品牌建设相对滞后,竞争力不强,特色优势发挥有限。全省农产品品牌多,总量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但是品牌影响力和龙头企业对优势产业发展的作用有限。二是农业发展的内部支撑因素不强。农业大而不强,加工、储藏、物流和服务等延伸不足,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直接影响农民增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农业科技体制创新不足。与先进省份和发达国家相比,农业科技创新应用对农业贡献率差距明显,河南科技贡献率不到60%,欧美国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则为85%左右。

  二、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强省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人才振兴,加大干群培训力度,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

  一是建议对全省各级干部进行大培训,特别是县乡村干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落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领导干部要深入农村、关心农业、关爱农民,特别是县乡党委、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二是完善县市区“三农”发展综合考评机制,类似环评和脱贫攻坚考核机制,将考评结果作为领导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三是建立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兼顾思想政策技术培训一体化。强化“三乡”工程实施,积极推进“乡贤”回乡创业发展,发挥人才带动作用。四是建议成立省级乡村振兴研究院,建立智库专家团队,加强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研究,实现全省巡讲。五是建议在三年时间内对全省村党组织书记轮训一遍,使“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层组织带头人能准确把握政策,正确认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和长期任务属性,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真正落到实处。

  (二)强化产业振兴,大力推行“产业革命”,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发展是根本,供给侧改革是主线,精准扶贫兜底线。产业兴则农业兴,百业旺。小麦、粮油、菜果茶、畜禽产品作为全省农业四大支柱产业,是推进农业强省建设的重要支撑。要以优化农业产能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推动农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变,促进农业全面升级,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一是着力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补齐农产品精深加工短板,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有力法宝。建议至少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初期加大省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聚焦农产品优势生产区,发挥政府力量,合理规划和扶持加工产业示范区发展,这样做不仅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农业产业效益,吸引社会资本投资,而且有利于农产品储存和远距离运输,扩大供应范围和品牌影响力。

  二是着力提升河南农业品牌影响力。突出质量强农、品牌兴农,推进农业生产绿色化、特色化、品牌化,大力发展优势种养业和特色农业,突出差异性和优质性,避免低水平同质化竞争。培育打造全国知名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发挥优质农产品示范引领作用;建设特优区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建议制定农产品品牌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努力打造和培育更多国家驰名商标。加强品牌建设和宣传。加大宣传力度,建议由政府主导、各部门协同配合,可推出系列特产宣传片,注重新媒体推广。同时建议发挥专家名人效应,助力产业扩大影响。

  三是着力提升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大力支持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改变农业小而散的现状,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推行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等多种经营方式,适度提高农业规模经营水平,让小农户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进入规模经营、现代生产,分享农业现代化发展成果。

  (三)强化特色发展,科学制定区域差异化规划,分类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一是要加快编制河南乡村振兴专项规划,以省级规划为地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可循之规和政策支撑体系。注意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制定不同规划,注重地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

  二是建议制定河南省乡村振兴条例和配套政策,通过立法推进依法治农、建农、促农、兴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建立完备的法律政策保障支撑体系。

  三是深入推进农村“三次革命”(厕所、污水、垃圾革命),统筹协调富美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修复保护乡村生态系统,确保农民安居乐业、农村安定有序,实现农村引得进人才、留得住人才的目标。

  四是做好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衔接,正确处理好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老百姓勤劳之手的关系。要以壮大乡村集体经济为抓手,统筹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完善农村网格化管理机制,发挥新乡贤作用,提升乡村自治法治德治水平,改善农村不良风气,摒除陈规陋习,规划建设农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文体活动广场、村级办公场所、公园、停车场等村落公共生活空间,把农民从牌桌上拉下来。要以县为单位逐村分析研究,制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探索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户,激发农村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四)强化改革红利,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提高集成提速扩面能力

  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探索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提高闲散宅基地的使用效益,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释放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红利。目前农村改革进入深水区,难度更大,挑战更大,风险更大。单项改革要向合成迈进,“三农”内部改革要向城乡联动改革推进。强化产权改革,特别是农村闲置房屋利用开发机制、森林资源、湖泊资源的产权改革与开发利用机制。促进城乡发展人才要素的双向流动,以人才支撑保障乡村振兴,改善农村缺人气、“空心化”的现状。充分用好乡村本土人才,加大现代高效农业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引导各类人才资源向农村流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各类人才到农村创新创业。要通过改革释放新动力,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建立留住人才、留住年轻人的机制,为人才回乡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各类技能人才等通过多种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形成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作者系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