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关于鹤壁市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的思考与建议

  鹤壁市社科联课题组2023-11-10

  当前,鹤壁市面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两大国家战略机遇。市委、市政府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将黄河文化与大运河文化有机融合、统筹推进,提出了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的战略目标。

  一、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的独特优势

  (一)鹤壁市高度重视和上级部门鼎力支持

  鹤壁市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区。这一发展定位是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融入重大国家战略的主动担当。2020年,鹤壁市成立了市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截至目前,共谋划实施生态环境治理、文化保护传承、产业转型升级、城乡融合发展等8大类工程、812个项目,不断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坚持高质量发展城市建设。2019年9月,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鹤壁市建设高质量发展城市的指导意见》。2020年9月,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鹤壁市高质量发展城市建设的成效和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并要求再接再厉、拉高标杆,在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中彰显更大作为。截至目前,省直和中央驻豫单位出台支持文件或签订协议100多个,为鹤壁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区提供了基础条件和有力保障。

  (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鹤壁市把创建全国全域生态环保示范区作为重要抓手,坚持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生态治理“三管齐下”,着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市空气质量主要指标实现“三降一增”,城市可持续发展度全省排名第五,其中环境质量排名居首。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33%、38%、44%,在全省率先出台《鹤壁市地下水保护条例》,开展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全域清洁河流、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四大攻坚战役,提升了市域水环境质量。淇河水质稳居全省60条城市河流首位。积极探索五种“鹤壁模式”,建设“富美鹤城”的经验与做法在全省引发强烈反响,也为全市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区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走在全省前列

  近年来,鹤壁市紧抓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鹤壁市建设高质量发展城市的指导意见》的历史机遇,着力创建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全国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全国全域生态环保示范区、全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示范区、全省营商环境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加快转换、空间得到拓展、底色更加鲜亮、活力得到激发、优势持续厚植。全市明确了9大重点产业,出台支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和5个产业振兴计划,着力走出一条结构更优、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京东、华为、阿里巴巴等新经济龙头扎堆聚集,仕佳光子成为全省第二家科创板上市企业。

  (四)鹤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鹤壁作为大运河永济渠重要节点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淇河文化、殷商文化、民俗文化、军事文化、诗歌文化等多种文化源远流长,辛村遗址、刘庄遗址、大赉店遗址等历史遗址星罗棋布。大运河浚县段、黎阳仓遗址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在国家规划纲要中,浚县被列为大运河文化带核心区,鹤壁被列为拓展区,浚县古城、卫国故城、黎阳故城、黎阳仓等被列入专项专栏。作为黄河以北、大运河永济渠沿线规模最大的国家官署粮仓,黎阳仓代表了隋唐时期最先进的粮食储存技术水平,见证了黄河文化、大运河文化的兴盛和繁荣。近年来,鹤壁把黄河文化与大运河文化有机融合、统筹推进,按照“山水城”三位一体、“点线面”三维结合、“文兴业”三态合一思路,推进浚县古城保护开发,这些都为鹤壁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虽然鹤壁市在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区有很大优势,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短板与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质量整体不高

  全市经济发展依赖工业,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为8.0∶56.4∶35.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比上年增长11.9%,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5.9%;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水泥比上年增长15.4%。能源原材料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口径工业比重较大,研发投入强度较低,创新发展能力有待提升。很多企业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缺少核心竞争力和拳头产品,产品利润薄,市场竞争力弱。2020年,全市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占比为35.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8.9个百分点,发展滞后。文化体育娱乐业产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差。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只有两家电影院,由于受疫情影响,2020年该行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59.45%,增加值下降29.2%。另外,缺乏能让游客停留2天以上的特色产业和娱乐活动,对住宿餐饮业带动作用不强,2020年住宿业和餐饮业营业额分别比上年下降12.1%和6.9%,住宿业和餐饮业增加值分别下降7.2%和9.4%。

  (二)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

  一是大气污染治理形势严峻。鹤壁是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2+26”城市)之一,107国道、342国道和京港澳高速穿城而过,距离主城区2个大气国控点不足2公里。据统计,107国道日均车流量达5万多辆,京港澳高速日均车流量达6万多辆,机动车尾气日均排放一氧化碳14吨、氮氧化物39吨,对空气质量指数影响十分明显。二是扬尘污染严重。各类施工工地还存在“六个百分之百”落实不到位的现象,精细化管理程度不高,道路、河道等线性工地扬尘治理办法少、效果差,国省干道两侧、城乡接合部和背街小巷“脏乱差”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三是生态环境监管和治理能力亟待加强。环境监察、监测、科研能力需进一步提升,环保执法技术力量和装备水平需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监控和预警预报网络体系不健全,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不高,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监测没有实现全覆盖,各级各类监测数据没有完全实现互联共享,大气污染源解析、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等工作跟不上决策需要。环境监管队伍薄弱,联勤联动执法机制还不完善,联合打击环境违法犯罪力度有待加强。

  (三)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不足

  全市文化旅游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即“资源多收益少、景点多亮点少、说头多看头少、静观多互动少”,虽然拥有丰富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但并没有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旅游景点遍布各县区,但是档次高、设施功能齐全、知名度高的景区少;说起来名气大,但真正能抓住人心、引发回味、有看头的少;静观展示的多,能与游客互动的项目少。在挖掘和丰富旅游文化资源方面,还存在文化资源挖掘不深、旅游项目创意策划水平低、具有鹤壁特色的文化产品少等问题。

  三、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

  要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深刻把握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和要求,抢抓机遇,积极融入,把鹤壁放在全省、全黄河流域、全国去谋划发展,纳入“大盘子”,积极争取相关政策、资金和项目,研究制定相关措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二)高标准编制专项规划

  规划是行动的先导,要抓住战略机遇,高标准编制《鹤壁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研究提出今后一个时期鹤壁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和政策措施;突出生态保护、污染防治、高质量发展、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专项规划以及关键环节专项政策。

  (三)切实做好生态保护工作

  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抓手,全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城市实施意见》,把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作为主要任务。

  1.扩大宣传,提升公众生态意识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方法。比如设立宣传展板长廊和公众咨询台,现场展览集中展示全市绿色发展成果和污染防治攻坚措施成效;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向公众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知识,提供法律法规咨询与帮助;举办群众晚会、文学采风等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使公众在活动中受到教育,提升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组织全市环境教育基地和四类设施(河南省鹤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鹤壁市淇滨区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鹤壁市医疗废弃物处置中心、鹤壁市深水山城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浚县中州水务有限公司)开放活动,向社会公众介绍生态环保知识。

  2.主动对接,争取上级支持

  积极争取国家、省有关部门的支持。主动对接河南省发展改革委,研究谋划重大项目,积极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主动对接河南省生态环境厅,推进落实省生态环境厅支持鹤壁市建设高质量发展城市的实施意见提出的12条支持措施;主动对接科研院所和专家教授,争取国家对鹤壁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各项政策支持和技术支撑,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签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支持鹤壁市建设高质量发展城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努力取得全国顶尖专家支持。

  3.先试先行,引领示范

  结合鹤壁实际,积极谋划打造绿色企业、绿色社区、绿色乡镇等细胞工程,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乡镇(村)典型,建设富有鹤壁特色的生态文明示范带;以鹤壁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建立战略合作为契机,积极谋划,共同建设清洁生产技术转化基地,并根据需要派遣专家团队与鹤壁市相关技术团队合作,承接国家、省级科研项目,开展技术研发;研发技术优先转让鹤壁,支撑鹤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并为鹤壁生态环境保护及“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和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提供咨询和技术服务。

  4.突出重点,攻坚克难

  按照国家“十四五”期间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新标准、新要求,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蓝天保卫战为重点,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继续实施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持续实施土壤污染防治攻坚行动,严格农用地安全利用和建设用地风险防控。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从源头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四)积极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围绕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的战略定位,积极探索具有鹤壁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子,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城乡融合、生态环保、体制机制、营商环境“五个示范区”建设,努力在中原更加出彩中走在前出重彩,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积累经验、形成示范。

  1.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按照《鹤壁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方案(2021—2025年)》提出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加快实施。一是提质发展传统产业。发挥汽车电子产业优势,承接高端车载电子产业转移,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电子、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建设汽车电子电器集群。优化发展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清洁能源和生物化工产业。发展高性能镁合金、镁合金轮毂、镁合金板材等精深加工产品,完善镁产业生态体系。二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进5G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5G、新一代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光电子、机器人、无人机、智能传感器等拳头产品,积极引进数字经济龙头企业,构建数字经济发展生态链,加快京东云(河南)云计算产业基地、阿里云创新中心(鹤壁5G)产业基地、华为鹤壁城市产业云创新中心、“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示范中心等项目建设。三是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高效种养产业和绿色食品产业,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集群,发展智慧农业、体验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加快建设浚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四是壮大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煤炭、冷链、现代化工、现代医药、快递、电商等专业物流产业,搭建智慧物流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专业化、信息化水平。发展全域旅游,推进大运河(鹤壁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发展壮大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文化创意、会展等产业。

  2.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高水平建设鹤壁东区。按照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管廊城市、人文城市、绿色城市等理念加快鹤壁东区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城市创新引领区。一是提升城乡发展品质。破除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障碍,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建设,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镇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二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深化农业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示范县、示范乡镇(街道)、示范村。

  3.深化改革开放创新

  一是强化改革推动。集成各领域改革试点经验,强化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保障。实施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行动,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支持机制,推动人才、成果、金融等创新要素和产业加速融合。二是强化开放带动。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建立重大外资项目协调服务机制,持续提升利用外资水平。培育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做大做强电子信息、镁精深加工出口基地。推动与周边地区交通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共享、产业互补发展。三是强化创新驱动。发挥鹤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引领带动作用,深入开展体制机制创新,集聚优质创新资源。鼓励和引导国内一流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在鹤壁市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和技术转移机构,推进汽车电子、清洁能源与新材料等领域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创建,推动技术转移中心、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等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建设。

  4.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一是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流程、简化材料、精简环节、提高效率,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二是倡导诚实守信。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快大数据与社会信用体系融合发展,建成功能完善、覆盖全市、纵横协同的城市信用大数据平台,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五)保护传承弘扬具有鹤壁特色的黄河文化

  紧紧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两大国家战略机遇,将黄河文化与大运河文化有机融合、统筹推进,切实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鹤壁特色的黄河文化,持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1.进一步挖掘鹤壁特色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传承保护形式

  以樱花节、文博会、古庙会、诗歌会等为载体,做大做强诗歌文化、殷商文化、军事文化、姓氏文化等具有鹤壁特色的黄河文化,加强文化项目和文化设施建设;在擦亮浚县黄河、大运河文化品牌的同时,加快黎阳故城遗址、宿胥口等考古开发进度,进一步提升大伾山、浚县古城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切实做好大运河(卫河永济渠浚县段)保护工作;围绕大运河、明代古城墙、黎阳仓遗址等丰富历史遗存和泥咕咕、民间社火等历史文化资源,谋划实施项目,做好传承创新,实现科学保护与传承利用良性发展。

  2.以深入挖掘研究黄河文化为基础,讲好“黄河故事”

  要深化黄河文化研究,深入梳理和挖掘黄河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当代价值,加强黄河文化、大运河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研究,持续开展黄河故事、黄河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传播转化,充分展示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要以发展文化新业态为重点,整合资源,开发视听娱乐、演艺观赏等可体验的文化产品,征集好故事、好剧本,打造一批精品力作,讲好黄河生态和黄河治理的故事,讲好鹤壁高质量发展故事,从多角度、多方面提升黄河文化影响力,深挖特色优势,扩大知名度;加强对鹤壁黄河品牌的宣传推介,提炼以黄河文化和大运河文化为代表的黄河精神,讲好“黄河故事”,努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鹤壁品牌。

  3.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擦亮黄河文化品牌

  以沿黄生态文化带建设为抓手,推进黄河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系统梳理沿黄、非遗、古籍文献、旅游等资源,推出一批弘扬黄河文化的研究成果和项目;以全域旅游为指导,打造百里黄河文化旅游长廊,将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和文化集中展示,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景观,打造独具鹤壁特色和影响力的黄河文化生态旅游带和黄河故道文化风情体验区;持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凝聚鹤壁高质量发展合力。

  (课题组主持人:刘亚文 课题组成员:郭俊艳 蒋玉谨 张丽英 朱颖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