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吸引是旅游行为的重要原动力。近年来,三门峡市坚持“生态融入、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协同发展”,叫响了中流砥柱、仰韶文化、老子文化、虢国文化、地坑院文化等标志性文旅品牌,但记忆点不深,经济转化不足,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课题组建议持续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用心讲好黄河故事,赓续传承伟大精神,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切实发展文创产业,打造文化高地。
一、文化创意赋能文旅融合发展
(一)文化创意高效提升旅游产业附加值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人们的消费需求标准提升。旅游产业也日益由“门票经济”向旅游目的地游览和深度体验转变。文化创意是提高附加值、制造消费点、提高体验感的重要抓手。
(二)文化创意更加适应网络传播营销环境
网络传播边际成本极低,新奇、有趣、有腔调的文化创意极易获得大众自发宣传。例如,河南博物院文创产品“考古盲盒”因微博用户分享而热销。
(三)文化创意便于系统宣传推广城市形象
河南卫视《唐宫夜宴》因复原的唐风造型、生动的故事情节、用数字手段展现千里江山图场景,获得流量与口碑的双丰收。此后,河南卫视坚持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依托,全面植入省内文旅特色,深度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持续引爆网络。
二、典型可借鉴案例分析
(一)产品层面:超大IP故宫文创的推陈出新
2013年8月,北京故宫通过“把故宫文化带回家”开展文创产品设计大赛,至2016年故宫文创销售额突破10万亿元。
1.坚持IP价值与时代潮流的守正创新
600年故宫的180万件藏品失之高冷,而卖萌比耶的雍正帝、农家乐审美的乾隆帝等形象彻底打破了故宫传统肃穆的刻板印象,迅速博得了青年主力消费人群的喜爱与认同。
2.平衡文化品位与日常生活的有机融合
故宫文创上承经典下接地气,在具有审美性的同时兼具功能性。如《故宫日历》实用且具备文化审美、知识普及的作用;灵感源自《乾隆大阅图》的文创产品——神骏水果叉,经常被涉外单位礼赠外宾。
(二)产业层面:古镇水乡与小众市场的相互成就
西塘镇作为“江南六大古镇”之一,特色不显。2013年,西塘镇成为“汉服文化周”永久举办地,经过几年发展,成为涵盖汉服展示、汉服理论体系、传统文化、国学推广、汉婚礼仪等全产业链条的文化名片。
1.古风古韵的场域与传统服饰文化天然自洽
西塘里云鬟雾鬓、锦衣绣袄的古装游人是其最浪漫的特色,卖点明确、印象深刻。人民网评论“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古老的服饰、现代的人”。
2.以弘扬民族文化与亚文化式微自救为燃点
汉服文化属于小众文化,但契合民族复兴的祈盼。汉服周期间举办汉服嘉年华、传统射箭等比赛、国学论坛、古诗词大赛等各类活动,打上了文化传承、文化自信的价值标签,进一步吸引了资源流向、舆论导向、政策倾斜。
(三)口碑层面:复古街区与新兴媒体的穿越千年
2018年起,西安市在抖音App上爆火出圈。2019年,在“西安年,最中国”等话题推动下,西安接待游客1269.49万人次,同比增长66.56%,实现旅游收入103.15亿元,同比增长137.08%。
1.视频剪辑最大化呈现城市亮点
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大气恢宏的仿古商业街区、摩登又复古的灯光造型极具视觉冲击力、艺术感染力。夜间演出“不倒翁小姐姐”在抖音平台播放量达23亿次。
2.政府支持与网红打卡引发群体性行为
西安旅发委与抖音短视频平台达成“四个一计划”,即通过文化城市助推、定制城市主题挑战、抖音达人深度体验、抖音版城市短片来对西安进行包装推广。
三、以文化创意撬动三门峡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突出特色,科学规划旅游线路
以避免大拆大建为原则,规划如下三条主题路线:
1.黄河文化生态线
连接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项目、三门峡大坝、黄河公园、陕州公园、天鹅湖、黄河生态廊道景观带、天井窑院、温泉等,突出“两山理论”,点题生态保护成绩。
2.早期中国文明线
串联渑池仰韶文化博物馆、三门峡庙底沟博物馆、庙底沟遗址公园、虢国博物馆、三门峡市博物馆、函谷关、甘棠公园、大禹文化园等场馆,利用数字技术展示中国现代考古学继承发展及文化演进,全面立体展现本地独特的文化资源、大气的文旅格局。
3.特色风土人情线
整合陕州地坑院、三门峡大坝、茅津渡、陕州公园、甘棠公园、各处古镇、特色农业、山水风物、精品民宿、自然资源等,打通涵盖旅行社、户外群、徒步群等各档次旅游团体的客户渠道。打造特色农业研学游、观赏大天鹅、寻访道源等主题游览线路,针对不同人群筹备开展高端研讨会、中端座谈会、普及类读书会、亲子夏令营、农耕研学游等各类型活动。
(二)增强体验,培养获取文化认同
1.寻找共情点
以文化人,在旅游活动中增强教育取向,寻求价值共鸣。一是挖掘红色情结。加入人民治黄历程、全国支援三门峡大坝建设回忆、黄河历史典故等内容,以实景演绎强化记忆。二是强调文化自信。突出仰韶彩陶、天井窑院、地方风物等内容,以观摩学习、DIY加强说服力。
2.完善基本手段
以博物馆为第一堡垒,主题公园为主要阵地,优化核心点位纪录片展播、全线AI(或扫码)语音导览、现场讲解。同时规范旅行社、文旅公司、民宿、农家乐等市场主体,提质增效,为深度游、康养游创造良好条件。
3.唤起分享欲望
开发自驾游、骑行、长线穷游等体验感强、分享性互动性高的旅游项目并激励路上直播、旅游攻略分享、发布游记等行为。在重要场馆拉长游览行程,终端增设讨论留言区(线下茶水吧、线上弹幕)、DIY文创区(可整改纪念品区)、体验分享区(提供自拍场景、专属印章打卡等)。
4.增强互动体验
以文化长廊展示、实景结合现场表演、AR实景演绎等邀请游客共同参与活动,加深印象、增进文化认同。结合节日庆典、夜游活动,依托标志性景观,开展真人实景演绎或场景片段行为艺术。
(三)紧跟热点,打造优质文创产品
1.整合传统文创产品
一方面,针对政务往来型团体开发高品质的兼具实用性及纪念意义的文创产品,如本地经典文物、地标(彩陶器、玉柄铁剑、鹅首曲颈青铜壶、虢国车马、中流砥柱等)的仿制摆件,植入本地特色文旅符号(黄河风光、白天鹅、三门峡大坝、《道德经》等)的办公用品(鼠标垫、文件袋、日历、茶具、钢笔、充电宝等);另一方面,广泛发放印制有三门峡推介类内容的产品,如环保袋、遮阳帽、太空杯、扑克牌,图案宜选择二维码、手绘人文地图、地方特色等。
2.开发推广高质产品
发挥市场作用,引导企业开发各类高附加值的优质文创产品,如地坑院、函谷关、三门峡大坝等建筑的乐高积木类玩具;包含本地经典文物仿件、非遗DIY材料包的盲盒玩具。利用各类有奖竞赛噱头,开展各类相关非遗精品捐赠仪式,抬高格调、扩大宣传。同时开放小程序或其他线上购买途径,在各平台加强推送开箱视频、拼装直播、产品使用感受分享等内容。
3.培育潮流文创产品
以“落日灯”为参照,开发仰韶彩陶花朵纹饰的投影灯并邀请网友拍照分享;将带有经典彩陶纹饰的仿古手牌制作成文玩手串赋予文艺价值。其他融入文化“梗”的小物件,如夸父杖形的护身符、中流砥柱形的镇纸、黄河艄公形的香插、中华第一剑形的金属书签、天鹅形的墨水瓶、三门峡大坝形的笔架、《道德经》书简形的笔筒等。
(课题组主持人:薛彦宁课题组成员:侯小伟薛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