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河南省5G产业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

  洛阳市社科联课题组2023-01-16

  5G是数字经济的先导领域,作为新基建七大领域的“领头羊”和“压舱石”,在目前疫情防控与经济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已经成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抓手之一。2020年6月,河南省政府出台《河南省加快5G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明确提出加快5G网络建设、加快推进5G技术创新、大力发展5G产业等五项重点任务,借此加快推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和助力网络强省建设。

  研究显示,随着5G商用的发展深化,设备制造商、电信运营商和信息服务商将依次成为5G直接经济产出的主要来源。预计到2025年,设备制造商收入为18万亿元,其中终端设备支出为14万亿,占到5G直接经济总产出的64%。由此可见,在未来五年,5G巨额投资将直接拉动网络设备和智能终端的庞大市场需求。为了抢抓5G技术带来的新一轮产业变革战略机遇,推动河南5G产业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本课题组运用文献分析技术和多案例研究方法,对河南省5G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国内5G产业的先进地区和龙头企业进行调研,最终提出河南5G产业发展对策。

  一、河南省5G产业存在问题

  (一)5G产业总体规模仍然偏小

  2019年,河南省电脑、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7451亿元,在全国占比仅为625%,与广东省相差6倍之多。根据“天眼查”网站查询,河南省现有通信设备制造企业192家,不仅与国内第一梯队的广东(5361家)、江苏(1723家)、浙江(1518家)等省差距巨大,即便与同在中西部的安徽(400家)、四川(276家)、湖北(223家)相比,也存在明显差距。

  (二)5G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大而不强

  2019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制造智能手机217亿台,初步形成包括手机外壳、玻璃盖板、麦克风、显示模组、模具、磁性材料在内的配套网络。但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手机产业集群相比,河南手机产业集群存在过度依赖郑州富士康、配套企业规模较小、零部件附加值不高、研发能力不强等问题。在当前富士康外迁印度、中美经济时有摩擦的形势下,以上问题将进一步制约河南省企业在5G智能终端行业的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

  (三)5G网络设备产业链条尚未形成

  5G网络建设涉及通信网络设备、系统集成、基站射频、基站天线、光纤光缆、光模块等产品部门,河南省初步建成以56G以上高速连接器、AWG(阵列波导光栅)芯片、25G激光器高端器件为重点的光通信产业,但尚未形成完整的5G网络设备产业链条,导致本省企业难以抢占5G网络建设的庞大市场机会。

  二、国内5G产业发展经验分析

  课题组利用国内知名政策文献数据库“北大法宝”以及Python网络爬虫程序,广泛搜集国内各省区5G产业的发展规划、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58份,并对国内5G龙头企业进行了电话访问,运用文献分析方法和多案例研究方法,总结出以下5G产业发展经验。

  (一)立足5G创新平台,突破5G关键技术

  5G网络具备的高性能、低延迟与高容量特性,主要依托毫米波、小基站、MassiveMIMO、全双工、波束成形这五大关键技术。为了占据5G价值链高端环节,广东省将新型大带宽信号处理、适应宽/窄频带融合场景下的波形设计、编译码、高效传输、射频与天线等作为关键技术突破方向。浙江省提出发展射频芯片及器件、光模块和25G激光器芯片、全制式多通道射频单元、小基站和微基站、有源阵列天线、前传交换机、基带单元、分布式系统等重点产品。上海市则聚焦5G通信核心芯片研发,全面培育射频核心器件、5G通信模块、5G小微型基站设备等产品开发升级。为了尽快实现突破,各省市均明确提出建设5G科技创新平台的目标路径。浙江省政府联合高水平科研机构(之江实验室、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重点信息技术企业、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铁塔公司)打造5G创新平台。广东省新建通信与网络创新研究院、5G中高频器件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并推动省内高等院校、重点职业学校设立5G技术课程。湖北省重点支持国内光通信龙头企业“烽火科技”建设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

  (二)围绕5G示范园区,推动5G产业集聚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5G网络建设呈现大密度和高能耗特征,为了形成试点示范效应,带动应用规模化发展,多个省市围绕示范园区加强5G网络覆盖,以此推动5G产业集聚和应用创新。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5月,全国已有37家5G产业园区建成运行,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苏、浙江等电子信息产业强省。广东省在2019年率先启动5G产业园区的申报建设工作,明确提出入驻5G产业链企业的各项标准,要求园区设有5个以上5G产业链相关研发机构,以及3家以上投融资平台等服务机构。上海金桥5G产业生态园则依托华为上海5G创新中心,重点推进5G技术与汽车、制造和视讯三大基础产业的深度应用融合。

  (三)根据5G产业图谱,培育5G骨干企业

  5G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领域广等特点,对上下游行业具有明显的带动效应。广东省通过制订5G全产业链企业目录,大力引进国际国内5G骨干企业,分类培育一批细分领域的本地骨干企业。浙江省采取内育外引等方法,聚焦芯片开发生产领域培育20家5G骨干企业,使其成为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和创新标杆企业。江苏省通过5G产业发展专题调研,梳理出全省200多家5G相关企业,绘制形成江苏省5G产业链图谱,总结出“两头强、中间弱”的本省5G产业链特征。

  (四)依托5G产业基金,投资5G龙头企业

  产业基金在5G产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资本补充作用,充足的“弹药”可以为技术攻关、产品开发、应用创新提供良好基础。浙江省提出依托省数字经济产业投资基金,加快组建5G项目定向投资子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投资5G产业。2019年年底,由杭州市政府和社会战略投资方共同成立总规模20亿元人民币的5G产业基金,重点投资全国范围内5G上中下游细分行业龙头企业。2020年5月,北京市成立由政府参与的50亿元5G产业专项基金,重点投资5G产业链上中下游国内外技术领先的高科技企业。

  三、河南省5G产业发展建议

  数字经济时代,信息化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发展的质量,5G商用将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根据河南省5G产业的存在问题,参考国内其他省市的成功经验,课题组提出以下发展政策建议。

  (一)启动5G产业图谱编制

  由河南省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通过公开招标委托省内外研究机构,利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制定《河南省5G产业图谱》,内容包括:(1)对5G产业链的上下游板块进行三级分类,梳理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与国内外龙头企业;(2)对全省5G产业应用和企业情况进行全面调研,重点调查5G网络设备与智能终端制造企业;(3)按照5G产业链板块,将河南省5G企业与国内外龙头企业进行对标分析,明确河南5G产业补链强链、技术突破的方向与目标。

  (二)完善5G产业园区配套

  在鹤壁、许昌两地的5G园区基础上,由省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启动5G产业园区提升行动,主要内容包括:(1)基于5G网络覆盖特点,指导规范产业园区的占地面积与空间布局,实现园区5G网络的快速、优质、低成本覆盖;(2)根据全省5G产业布局,结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分布,优先在郑州、洛阳两地建设高水平5G产业园区,重点引进5G智能终端、5G光通信领域制造企业与研发机构;(3)积极引进国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引导投资融资、知识产权等服务企业,完善5G产业园区各项服务功能。

  (三)加快5G产业基金落地

  推动省市县三级政府协同,加强现有“碎片化”政策资金的清理整合,通过统筹规划、互相参股、投资合作、信息共享等方式,成立单体规模不低于10亿元的5G产业基金。基金采取子母基金方式运作,母基金中财政资金占比一般不超过20%,子基金由经选择的社会投资机构负责管理,母基金一般不参与子基金的管理。子基金根据市场化原则开展项目投资,主要投向河南省5G产业项目,并为区内5G创新型企业股改、挂牌和上市提供便利。

  (四)聚焦5G核心技术研发

  根据5G产业链板块与价值链结构,面向5G光通信产业发展方向,聚焦基于5G的新型大带宽信号处理、适应宽/窄频带融合场景下的光器件核心技术研发,主要包括工业级温度范围的高速激光器芯片技术、高线性度25G波特率DFB芯片和EML芯片技术、低成本25G波长可调谐激光器芯片技术、低成本非相干100G的光模块技术、低成本相干100G/200G/400G光模块技术、高线性度25G/50G的电芯片技术等。

  (五)推进5G企业精准招商

  一是依托富士康、仕佳光子、中电科等22所本地重点企业,定向匹配5G智能终端机构件、5G射频模组、5G高速连接器领域的锐迪科、唯捷创芯、光迅科技等领军企业,积极推动双方开展落地合作,做强河南省5G产业链。二是按照“以项目拉投资,以科技增投资,以市场换投资”原则,鼓励各地出台配套措施,积极引进5G产业链中上游的芯片模组、射频器件、基站天线等领域的龙头企业投资,补全河南省5G产业链。三是协同产业组织、行业协会、第三方机构和各地商协会,常态化开展投资信息共享、项目精准投送、意向企业对接、双向实地考察等招商活动。

  (课题组主持人:周岩 胡延松 课题组成员:邓伟 龚利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