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平顶山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现状调研报告

  平顶山市社科联课题组2023-01-16

  为贯彻落实平顶山市委、市政府《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精神和2020年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要求,深入推进平顶山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平顶山市社科联、中共平顶山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各界专家学者一起围绕乡村“五大振兴”在全市开展深入调研。调研组成员深入广大农村,分析现状,挖掘亮点,提炼特色,总结经验,同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以助推全市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实现。现将平顶山市近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现状与成效、经验做法、问题及对策总结如下。

  一、平顶山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现状

  从整体看,基层人员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视程度、行动力都比较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顺利,呈现出基层治理有实效、乡村面貌有改观、乡风文明有提升、产业发展势头好、农民生活更舒心的美丽乡村场景。具体体现在:

  脱贫攻坚先行,补齐乡村短板。平顶山市在脱贫攻坚中表现亮眼,借助脱贫工作完善了公共基础设施,改善了乡村基本生活条件。科学组织规划,提升乡风文明。围绕“培育重点、打造精品,串点成线、树立样板,示范带动、整体提升”的建设思路,全市规划了9条乡村振兴示范带,以充分发挥其辐射引领作用。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人居环境。交通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断推进,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工程管护体制机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良好效果。提升农业质量,推进三产融合。粮食生产稳中有升,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特色产业,三产融合形态初步显现。多策多措并举,实现农民增收。通过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村电商、壮大村集体经济等,有效带动全体村民致富。

  二、平顶山市乡村振兴中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强化党建引领,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各地都充分认识到党建的重要性,通过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提升乡村基层治理水平及乡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如郏县姚庄乡提出“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乡主要领导亲自谋划、带头推动落实。汝州市温泉镇朱寨村党支部书记与上两届书记同心协力,村委会非常有凝聚力、号召力和行动力。

  (二)优化人居环境,实现生态资源价值

  人居环境的整洁美丽、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直接带来了乡村的人才回流、游客增加、项目落成,很好地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多地均从人居环境改善做起,从而破题乡村振兴,推动其他各项事业发展。如郏县白庙乡宁庄村、舞钢尹集镇姬庄村、尹集镇蔡庄村、宝丰县王堂村、郏县姚庄乡等,整治人居环境,使乡村成为人人向往的宜居之地。

  (三)找准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多地围绕特色做好产业发展,以产业振兴推进乡村振兴。如郏县姚庄乡围绕特色美食、金镶玉加工以及茶文化、六合拳文化打造全域旅游。郏县冢头镇依托其特有的传统村落,以“三村三地一街一带一温泉”打造乡村旅游。郏县打造“郏县红牛”、奶牛养殖品牌。汝州市焦村镇构建“北蜂南桑中间果”的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生态绿色产业。鲁山县花园沟村发展辛夷种植12万亩,并依托天然氧吧的生态环境,建成花园沟村清水源山居民宿。

  (四)深挖乡土文化,助推乡村文旅融合

  文化振兴不仅满足农民文化娱乐需求、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而且也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一些村镇在乡村文化振兴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如鲁山县瓦屋镇楼子河村的“乡村音乐厅”,满足了广大农民对精神文化娱乐需求的同时,形成农贸市场,带动乡村经济发展。舞钢市尹集镇姬庄村打造中草药养生文化,构建乡村特色文化产业链条,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空间。

  (五)打造文明乡风,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各地基层领导普遍反映,通过精神文明建设,乡风得到改善,干群、群群关系融洽,干事创业都有了干劲,为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舞钢市尹集镇制作镇规民约宣传版面,结合最美尹集人等评选活动,形成良好风尚。汝州市温泉镇朱寨村开展好媳妇、好公婆、好党员等一系列评选活动,为村子和谐、村民和睦、邻里团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郏县姚庄乡实行全域文明机制,开展六星评定活动,形成争当先进、争做好人、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六)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共同致富

  调研发现,集体经济发展好的村镇,村民比较富裕,村容村貌也比较好。如郏县冢头镇李渡口村通过“三变改革”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叶县龙泉乡探索出“六大模式”助力集体经济;鲁山县瓦屋镇联村抱团发展食用菌产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实现全镇村村集体经济收益全覆盖;汝州市温泉镇朱寨村采用“支部+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发展集体经济,农户与村集体经济实现共同致富。

  (七)发展电商模式,助力乡村经济发展

  农村电子商务能够有效地助力农产品的销售,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如鲁山县借助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这一优势,吸引电商企业入驻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推动电商产业化发展。叶县电子商务产业园培育电商品牌,建成叶县特色展示中心,实现了“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为农村电商发展夯实后劲。

  三、平顶山市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

  从平顶山市的乡村振兴调研中,可以发现广大民众对乡村振兴都有了一定的认知,在具体做法上也有很多的亮点。但是,从整体上看,全市乡村区域发展不均衡,尚未形成全面启动态势,尚存在以下问题有待改进。

  一是政策体系不完善,制约乡村发展。支撑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不配套,难以充分激发农村发展的合力。如在人才薪酬待遇和职称晋升等政策措施上,向乡村倾斜力度远远不够;“一村一品”政策由于落实帮扶措施不完善,部分乡村无法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支持作用;支持返乡创业的政策不完善,办事流程不便。例如,某中草药企业曾在谈话中透露,当地给出的各种政策远没有南方地区优惠,且货物运输成本高,出口流程亦不便利。

  二是公共设施与服务不完善,影响乡村吸引力。农村基础设施欠账太多、公共服务供给仍然不足,如农村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依然较为落后,使得很多人因寻求好的资源离开农村。农村物流及配送体系构建不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够,使得乡村在招商引资,拓展第二、三产业方面,缺少吸引力。

  三是农村三次产业发展融合度低,产品竞争力不高。小规模的家庭经营方式仍是当地目前主要的农业经营方式;农产品初级加工较多,深加工较少,且附加值不高,档次偏低,产品品种少,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农村产品的品牌化与市场推广方面均有所欠缺;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度低,农业的多种功能并没有充分开发出来。

  四是乡村旅游处在初建阶段,旅游效益尚不明显。乡村旅游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均创新不足,与旅游相关的各类配套建设不够;在休闲农业、旅游农业方面做得缺乏特色;在文化传承、人物历史、风土乡俗等方面挖掘不够,差异化不够,竞争力不足,项目同质化现象严重。加之宣传不够,导致旅游人气不足。

  五是农村人才依然缺乏,人才振兴任务艰巨。农民外出务工人数较多,且以高素质人才、青壮年、中年男女为主,乡村长期以来缺乏有创造力、带动力的人才,留守村民受教育水平低,致使现代科技和现代生产要素难以向乡村渗透。农村缺乏能人乡贤,缺少懂科技、懂管理、懂市场的人,必将使得未来的乡村振兴发展进程受阻。

  六是乡村振兴以政府推动为主,农民主体作用不强。调研中发现,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大多依靠自上而下的政府推进,如目前多数村镇的建设资金来源于政府帮扶、财政拨款、奖励补贴,对于没有以上来源的村镇,由于农民普遍缺乏见识胆识和致富思路,不知道怎样致富,“一村一品”因缺乏有效的行动主体而无法实现。

  四、推进平顶山市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建议

  (一)以制度体制创新激发农村资产潜在价值

  加大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盘活农村资产,增加财产性收益;创新农村融资方式,让各方资金顺畅地进入农村市场;进一步改革各项办事流程,提供全面的配套体系支持,增强服务企业意识,让各界人士来农村参与乡村振兴时有激情、满意度高。

  (二)以公共服务与设施优化提升乡村吸引力

  建设完善的公共设施,加大公共卫生环境的改善,提高乡村的交通和信息可达性,为乡村发展创造出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等,让人才可以留下;实行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教育、医疗和养老等公共服务制度,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化乡村创新创业环境。

  (三)以产业链完善实现乡村三产融合发展

  坚持以农业为本,有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的要坚决把好粮食关,确保粮食产量和质量;延长农业产业链,进一步挖掘和发展农业多种功能,提升三产融合程度;乡村旅游要健全服务链条,进一步提升旅游消费体验和档次,让游客进得去、吃得好、留得住、玩得乐、购得多,从而提升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科学谋划,实现区域特色化发展

  根据各地区特点加强科学谋划,寻求特色化发展路径。例如,针对宜居宜业的村庄,积极引导其发展壮大产业;对城市郊区村庄,要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融合和共同发展;特色保护类村庄,把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与保护自然文化遗产统一起来,发展生态旅游。各地要充分挖掘特色,因地制宜地发展符合本地资源禀赋的具有乡村属性的产业。

  (五)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工程,加强“三农”队伍建设

  首先要建立“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机制,加快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其次,要就地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促进传统农民向现代职业农民转型,将农业企业和农业园区等建成新型职业农民的实习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

  (六)提升农民主体地位,统筹推进全面振兴

  首先,要把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激发和调动农民群众推进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广大群众共享乡村振兴成果。其次,通过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来提升农民参事议事能力。只有调动起全体农民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才能确保所有乡村具有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全市乡村的全面振兴。

  (课题组主持人:杨玉敬 课题组成员:韩伟 田万顷 王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