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关于加快推进濮阳市沿黄地区林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濮阳市社科联课题组2023-01-16

  一、濮阳市沿黄地区林业发展现状

  (一)林木资源总量不断增加

  近年,濮阳市依托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和黄河、金堤河综合治理工程等,着力开展生态廊道、防护林建设,扎实推进黄河生态涵养带、金堤河生态涵养带、黄河故道防护林带和都市生态林业圈“三带一圈”建设,濮范台沿黄三县平均森林覆盖率达到307%。谋划推动黄河大堤生态廊道、省级黄河湿地公园、森林公园、新型化工基地防护林等项目建设,其中规模约4万亩、计划投资142亿元的濮阳县引黄入冀取水口生态涵养林项目,已入选国家发改委项目库;规模约7万亩、计划投资108亿元的范县国储林二期项目,规模3000公顷的台前县省级黄河湿地公园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推进实施。

  (二)林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沿黄三县通过示范引导、典型带动、技术服务等措施,结合本地林地、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濮阳县、范县有效利用基本郁闭林地的林下土地,推广林下养鹅1200亩、林下蚯蚓养殖3000亩,每亩收益可达3000元;范县濮城、高码头在幼树林地发展林药间作,主要套种芍药、白芷、板蓝根等中药材,约3000亩,亩收入2500—3000元;台前县重点发展林农间作,主要套种花生、大豆、油菜等。林下经济的发展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提供了重要增收渠道。

  (三)区域特色经济林产业初步形成

  按照“突出特色、注重效益”的原则,沿黄三县在发展梨、葡萄、枣、桃、杏等传统经济林种植的基础上,近年重点发展金银花、樱桃等新型特色经济林种植业,现有经济林面积62万亩,其中濮阳县35万亩、范县15万亩、台前县12万亩。濮阳县种植的金银花、梨树已初步形成地方特色经济产业,台前县种植的樱桃、黄金油桃、桑树正逐步形成区域优势产业。

  (四)林产工业发展规模日益壮大

  全市共有林纸林板类企业1200余家,其中投资超50万元的44家、超2000万元的6家、超亿元的2家(龙丰纸业、民通纸业)。范县张庄木业产业园,一期规划680亩,已进驻企业60家,涵盖木材运输、板材加工、家具制造等行业,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林木加工链条,该园区正在申报国家级专业示范园。

  二、濮阳市沿黄地区林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林业建设资源开发不充分

  一是规划相对滞后。沿黄部分乡镇对于开发利用迁建土地资源,没有清晰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建设思路。二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调水调沙使河道逐渐拉深、水位下降,造成沿黄地区原有引水设施废弃,出现部分地区“邻着黄河用不上黄河水”的尴尬局面。部分乡镇未及时调整机井深度,取水含盐量高,无法用于灌溉,加之排水设施不全,汛期容易形成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三是淤背区土地利用效率不高。沿黄三县对黄河大堤淤背区土地缺乏统一管理,部分土地使用权转让给临近村村民或河务职工,乱栽乱种,效益低下,因此加快滩区治理刻不容缓。

  (二)林业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一是林业经济规模化程度低。整体发展粗放、规模较小,缺乏规模效应,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发展后劲不足。二是林业产品缺乏区域特色。区域内林产品品种单一,老化、同质化严重,加上生产技术和管理经营相对落后,使经济林整体收益处于较低水平。三是林业产业链条不健全。缺乏深加工、精加工,比如范县的杨树原木旋皮加工后,便以原材料形式卖到外地加工板材;林下种植中药材、养殖蚯蚓也多是直接销往省外商品集散地,没有形成完整的林业产品加工链条。

  (三)林业生态经济效益双赢局面尚未形成

  一是树种选择观念不够科学合理。濮阳市现有人工林中80%以上是杨树,沿黄河大堤杨树比例甚至高达95%。大量栽植的银杏、槭树、栾树、金丝垂柳、美国红枫、美国绚丽海棠等外来树种,由于不符合适地适树的原则,造成投资高、成活率低、生长不良等问题。二是林业经营管理粗放。缺乏市场敏锐性,管养技术不过关,树种、品种选择时容易跟风,造成收益下降。比如,濮阳县的金银花种植,经科学管理每年可采花4次,亩产150—180公斤,但多数种植户因技术管理不到位,每年仅采花2—3次,亩产50—80公斤;范县陆集等乡镇栽植的核桃树,濮阳县梁庄乡栽植的晚秋黄梨,因树种、品种选择不合理、管理不规范,存在品种老化、病虫害严重、果品质量差、产量低、效益差等问题。三是林业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效率较低。林业产业整体质量不够高,科技含量较低,资源开发观念比较落后,生态体验和森林旅游基础设施缺乏,几乎没有第三产业利用,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林业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

  (四)林业科技创新有效供给不足

  一是林业科技发展跟不上林业生产需要。在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科技创新不足、成果推广力度不够。二是林业科技成果普及程度低。全市林业科技成果普及率较低,科技进步贡献率仅56%,林木良种率也只有68%,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甚至不到35%。三是林业科技人才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全市林业科技人才普遍年龄老化,长期没有补充新鲜血液,存在人才队伍断层风险。

  三、加快推进濮阳市沿黄地区林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生态优先,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沿黄地区林业生态建设现代化

  一是开展沿黄地区林业生态安全评价。对沿黄地区林业基础资源、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林业资源发展潜力、林业主要病虫害等开展全面调查,深入了解沿黄地区林业生态现状,着力构建林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林业生态安全进行准确评价,发现影响林业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以便于精准施策。二是制订林业生态发展规划。夯实“两河两渠”为骨架的生态格局,重点推进沿黄复合型生态廊道建设,在沿黄大堤和周边建设沿岸保育林带,营造防浪林、堤肩行道林、特色经济林。抓好黄河大堤淤背区绿化,在堤外建设以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固堤林为主的防护林。三是健全林业生态发展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对资源要素配置的引导作用,设立沿黄地区林业生态补偿基金,创新林业生态治理修复机制,积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加快推进林长制,进一步压实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保护林业生态的主体责任,明确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保护发展森林草原资源目标责任,构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长效机制。

  (二)坚持优化整合,延伸产业链条,加速沿黄地区林业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整合形成规模优势。以系统性整合为理念,依据土壤、环境、技术、水利等有利条件,按照“四优四化”(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的要求,以集约化、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为方向,积极发展家庭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林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引导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完善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林农组织化水平和抗风险能力。二是着力打造本地林业产品品牌。坚持差异化定位、品牌化经营,规划建设具有较强影响和辐射的优质苗木基地和鲜切花核心产区,大力发展冷链贮运、连锁经营、直采直供、农村电商、网络营销等现代物流和新型营销方式,实现基地规模化与市场多样化需求的有效对接。实施优质农林产品品牌塑造工程,围绕优质草畜、优质林果、优质中药材、优质柳编工艺品等名优特色产品,组织开展森林生态标志产品认定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等认证工作,打造一批有市场影响力的知名特色区域品牌。三是拓展林产工业产业链。充分利用平原地区地理条件优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林业及延伸产业规模化发展,促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坚持市场导向,以林纸、木业加工和家具企业为龙头,加快推进配套优质用材林基地建设,提升木材深加工能力,形成较完整的林产工业发展产业链。

  (三)坚持因地制宜,推广生态经济,促进沿黄地区林业生态与林业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调整优化树种结构。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根据不同的需要和土壤气候条件,在省道、国道重点选择速生白蜡、速生榔榆、金丝楸、无絮杨等树种,在沿河两岸重点选择杜仲、香椿、旱柳、刺槐等树种,在黄河大堤两侧重点选择杜仲、金丝楸、楝树等树种,其间穿插种植少量常绿针叶树种,如白皮松、雪松等。避免大面积种植单一树种,杜绝“纯林化”现象,林地混交比例达到70%以上,乡土树种比例达到60%以上;避免盲目栽植新奇造林树种,重点选择优质用材树种及杜仲、香椿、白蜡、榔榆等耐盐碱、耐水湿的乡土树种,切实增强森林生态功能。二是发挥林业综合效益。谋划推进濮阳县梨园乡,范县辛庄镇、张庄乡,台前县吴坝镇、清水河乡、夹河乡等地,建设富有特色的森林乡村。充分利用废弃荒地流转以及房前屋后、沟渠路边等可挖掘空间,唤醒农村“沉睡资源”,选择种植优质用材品种、药用树种,如杜仲、香椿等,达到绿化效果,起到富民增收作用。三是推广高效种植模式。加大村庄周围护村林和特色经济林实施力度,加快优质林果产业发展和特色经济林生产基地、设施果树示范基地建设,对现有果园进行提升、改造,对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的品种及时进行更新,实行集约化经营,切实提高林农果农收入。利用黄河滩区资源优势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充分把握“一个县一个地区围绕一个树种,做大一个产业”,通过人工造林和定向培育方式,大力推进“六优”农产品、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业生态化、规模化发展。经济林重点种植梨树及小杂果等果树新品种,围绕濮阳县金银花、台前县樱桃等打造林业重点产业集群。四是推动林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规划建设示范基地,引导发展林菌、林药、林草、林禽等多种经营模式,重点推广林药、林禽、林蚓等立体循环种养模式,形成有机农业生态循环链,促进林产品增值、增效。打造花木观赏、林果采摘、休闲旅游等林产经济,立足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依托黄河沿岸人文资源和生态景观,统筹推进林下产品采集、经营加工、森林游憩、森林康养等多种森林资源利用方式,以森林康养+医疗、森林康养+食品、森林康养+文化、森林康养+体育为主要业态,规划建设一批具备休闲旅游、森林疗养、保健养老等功能的森林康养基地,加快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五是科学做好病虫害防治。运用省级林果病虫害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平台,在五县一区建立病虫害监测点,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及时防治主要病虫害,避免大面积发生。在生产中实施高效安全用药技术,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和低毒低残留农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培育一批无公害林产品生产基地,提高生态建设综合效益。

  (四)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科技供给,增强新旧动能转化动力

  一是改进林业资源种植品种。加强林木良种选育与引进,抓好乡土树种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和种质创新,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加强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提高良种生产供应能力,加大良种推广力度,不断提高良种使用率和林木良种栽植比例,确保造林种苗品质和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推广实用新技术。对现有低产低效林进行抚育、更新、改造,提高经济效益,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二是注重林业技术研发创新。紧紧围绕国家、省林业重点工程和濮阳市森林生态建设规划,发挥林业科技创新在培育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质量、转变林业生产方式、引领新兴产业中的作用,强化林业科技攻关、应用与示范,以当地的自然条件与树种的生长习性为根据,总结以往种植经验,同先进前沿林业技术相结合,研发和推广林业科技新成果,提高林木生长速度,缩短生长周期,增强林木的抗病虫害等环境适应能力,从而优化林木产量与质量,提高林业经济效益。设立黄河生态安全和高质量发展科技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林木种质资源收集、新优品种研发、前沿技术推广、科研人员培训以及林业产业发展奖励等,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经济保障。三是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以提高林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目标,加快林业科技转化,促进林业科学技术普及,提高林业科技含量和贡献率。加强先进实用技术的集成和推广应用,结合林业重点工程和重点任务,大力推广应用林木、果树和花卉新品种、生态保护、林产品综合利用、森林经营等领域先进实用技术,加速现有科技成果熟化和转化。加强濮阳市现有林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示范园区、林业科研示范基地等创新平台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林业科技产学研结合创新平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先进成果和技术的引领作用,加快建设一批特色经济林、优质苗木花卉等示范园,示范引领全市林业发展。四是加强林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基层标准化林业工作站建设,依托林业科研单位,设立市县林业技术培训中心(基地),充实人员力量、补充活动经费、完善服务职能,逐步把基层林业工作站打造成连接林业科研与成果应用的传导中枢及监测生态与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沿探头。加大林业科技推广培训力度,组织林业科技人员下乡服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指导基层林业种植大户,培养一批“果专家”“林秀才”,并利用互联网、微信等网络平台发布科技信息、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进一步扩大林业科技普及范围。加快壮大基层技术推广队伍,支持骨干企业和林业科研院所合作组建技术研发平台,开展技术研究、对外合作交流与科技合作,持续提高林业技术人员业务能力,着力培养一批适应新时代林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复合型、专业型林业科技人才队伍。

  (课题组主持人∶董玉清 李新峰  课题组成员:王莉 程国华 张志杰 孙利娟 李中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