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许一体化是河南省重点发展战略,是支撑中部崛起、服务中原城市群的重要举措。《郑许一体化发展规划(2019—2035年)》,围绕提高区域经济实力和产业整体竞争力,提出了“探索路径、打造样板、走在前列”,带动并辐射周边地区发展的发展战略。作为“郑许一体化”核心城市——许昌市,应从发展定位、资源要素、繁荣创新、生态宜居、魅力人文、开放包容等方面,积极对接郑州,努力构建相互衔接、高效便利的开放发展支撑体系,实现互联共享,助力中原城市群建设,打造“智造之都,宜居之城”。
一、构建“郑—许”交通一体化
加快许昌至郑州城际快速通道建设,使郑许之间的交通更为便捷。“郑—许”轻轨全长约65公里,以许昌东站为起点,以华夏幸福城站为境内终点,最终接入新郑国际机场GTC换乘中心。加快建设郑州至许昌市域(郊)铁路,拓展铁路枢纽对外通道网络,巩固提升全国铁路枢纽功能,尽快完成国道107、省道225升级改建。加快建设郑州至许昌的高速公路复线提升改造,推进许昌至开封重要干线公路拓宽升级。建立健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城市慢行系统、静态交通系统等,着力实现各种交通方式互联互通、地上地下的零换乘。
二、构建“郑—许”基础设施一体化
积极建设跨郑州、许昌的市级行政区重大项目合作会谈机制,寻找互惠互利合作的切入点,实现重点领域的协同,共同引领“郑—许”基础设施一体化。全面推动市场化条件下的政府间的合作联动,解决各城市政府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的越位、错位和缺位问题。深入研究、统筹协调郑许协同联动的战略决策,特别是要根据郑州和许昌不同地区的发展条件和功能定位,在产业类型、技术含量、土地利用效率、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方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创建同域职能管理机制,根据影响“郑许”联动发展的金融、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重大问题,分领域组建由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专业发展协调合作委员会,如“郑许”交通管理与规划协调合作委员会、“郑许”工商管理和监督协调合作委员会、“郑许”环境保护协调合作委员会等。
三、构建“郑—许”城市空间一体化
许昌通过分担郑州的部分功能,吸引人口、资本和技术,增强郑州大都市区的扩散效应,通过自身的集聚与扩散效应与周边中心城市协同,促进中小城市、小城镇的协同发展。强化交通枢纽、产业集聚、综合服务、人口集聚等功能,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互动联动,形成带动城镇协同区发展的中心。积极打造郑州市中心城区、许昌市中心城区“双核心”。进而将区域中心城市、节点城市和特色小镇有效进行对接与融合,体现单个城市经济外在化和整体群域经济内在化的交互作用,从而使整个一体化区域具有较高的整体外部效应,增强整体竞争力、辐射力和影响力。
许昌加强与郑州航空港区对接,增强次级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重点壮大许昌市智能电网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区域现代物流中心。合理配置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强化交通网络支撑,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其在优化大都市区空间布局、集聚人口、带动发展中的作用,形成功能相对完善、产城融合、集约紧凑、生态良好的活力城市。
许昌要积极推进“郑许”中心城区和沿廊道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突出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的支撑作用和增长极地位,对接郑州市,建成产业、城市与生态共生共融的组合区域。加快推进许昌北进拓展,强化长葛的桥头堡作用,作为“郑许一体化”的中心节点支撑,主动承担大都市区部分核心功能。长葛与新郑地缘上相连,随着郑州航空港组团向南延伸和新郑、郑州卫星城建设,许昌主动北上,以长葛为南北两端,以尚集镇、苏桥镇、和尚桥镇为连接点,形成自南向北的带状城镇群。
四、构建“郑—汴—许”产业一体化
发展壮大电力装备与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等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将许昌建设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加强以金刚石制品为主导的新材料产业建设,打造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壮大科技服务、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开展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创建,建设区域服务经济中心。
(一)推动形成郑汴许“金三角区域”
许昌是郑州产业梯度的承载者、资源的提供者和产品的制造者。以装备制造业和轻工业为经济支柱,与开封市形成产业互补,可以构建以郑州航空港为中心,以郑汴产业带、郑开“双创”活力走廊、开港产业带、许港产业带为支撑的郑州、开封、许昌“金三角区域”。
加快以电力电子信息产业开发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发制品加工、食品工业、纺织工业为主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建设。一是提高已有的优势产业制造能力,增加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市场份额,形成制造中心。二是在巩固和强化自身产业科技创新优势的同时,加强对“郑许”知识成果、技术成果的吸纳与转化,推动产业结构由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移,形成科技创新的互补。三是推动物流配送能力的整合,加快科技、资本、信息等各类要素的流动,形成与郑州航空港物流网络对接、流动通畅的现代物流体系,进而更好地发挥承载作用。
(二)建设许(昌)港(区)产业带
在毗邻航空港的区域里,许昌应积极谋划许(昌)港(区)产业带,建设北抵长葛市行政边界,南至(许昌)永昌路,东西以京港澳高速公路、中原路为界的产业带,形成对接郑州市的空港产业区。加快长葛产业新城、中德(许昌)产业园、中原电气谷等园区建设。
积极发展西部能源重化工、北部电器行业,注重轻工业和食品工业发展,积极发展东部农产品加工和轻工业。形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电力设备生产基地、烟草工业基地、发制品生产基地和人造金刚石生产基地。积极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全面增强许昌创新力、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形成带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实现郑州—许昌—开封相互支撑,共同引领全省经济社会快速高质量发展。
加快构建制造创新、智能生产、开放合作、人才支撑等十大体系,坚持优化存量、扩大增量,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壮大智能电力装备、节能环保装备和服务、高纯硅材料、5G等9大新兴产业,着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许昌坚持优化存量与扩大增量,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发展。培育形成1个装备制造超千亿元产业集群,再生金属及制品、食品及冷链产业集群,发制品、煤化工等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是许昌经济发展中的最大优势,但是,智能化程度低,应紧紧围绕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智能制造业,建设好“智造之都”。
五、构建“郑—许”生态一体化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把生态园林建设作为改善环境、惠及民生的重要载体。注重生物物种多样性,注重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保护,注重城市生态安全保障及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城市生活品质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基础上,不断扩大园林绿地规模,提升品质内涵,彰显地域风貌,使生态建设、水系建设与民生工程有机融合,在中原缺水城市打造“莲城风韵”、水乡风貌,展现内陆山水林田湖草相融共生的城市风采。
加快实施“生态+”工程,依托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积极推进生态绿地系统建设,构筑城区绿色生活圈、城市周边生态隔离圈、外围森林防护圈,发展生态文化。优化大都市区基本农田保护格局,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将优质耕地划入基本农田控制线,推进城区周边外环绿带、近郊绿环建设,构筑城际永久生态间隔带。加强黄河、颍汝河等重要河湖水系保护,梳理恢复河道水网,打造以骨干河道为主体、覆盖全域的水脉空间。推进区域内骨干河流、高速公路两侧绿道网络建设,形成以“郑许”为中心的多条放射性绿道。
许昌一方面强化市区综合环境治理、水源地治理和保护,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纳入“五城联创”(“水生态文明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五个城市联创)。另一方面,处理好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相应降低开发对环境的破坏。以许昌市区为中心,沿花都大道向东至鄢陵县,积极建设“百里花廊”,成为中原城市群中亮丽的风景线。
六、构建“郑—许”文化一体化
许昌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三国文化独具魅力。着力打造三国文化、钧瓷文化名片,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加快发展步伐。将许昌纳入古都行列,与郑、洛、汴一起在中原城市群中构成古都文化金三角。作为汉魏故都,许昌有着丰富的曹魏文化积淀,在我国三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许昌是中国最早的建都地和汉魏都城,以三曹为代表的建安文化十分灿烂,其古都的地位和厚重的文化积淀,使许昌也应进入古都行列。许昌与郑、洛、汴一起构成古都文化,四个城市以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发挥各自的古都文化影响力,以郑州市的商都文化、洛阳市的帝都文化、开封市的宋文化与许昌市的汉魏文化共同打造古都文化。以曹魏文化为主导,以钧瓷文化为市场,以名人文化为形象,策划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曹魏文化节、钧瓷博览会等,差异化经营、特色化竞争、体系化发展。传承创新古都文化、三国文化和生态文化,提升文化交流影响力。
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构建双向深层次开放格局,全面深化对内对外开放与合作,为许昌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高的发展平台。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发挥优势,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全面推进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多领域开发合作,加快节点城市建设,同时进一步强化与国内其他区域及省内其他城市合作;加快开放平台和通道建设,高质量建设“郑许一体化”许昌片区,大力完善开放平台布局和功能,扩展开放通道;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坚持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培育开放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壮大许昌发展新动能,实现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积极打造各类研发平台,加快培育创新主体,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创新载体建设和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技术转移与开放合作,促进技术市场繁荣发展,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推进军民科技融合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引领提升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产业;构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打造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
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通过“郑许”两地的共同努力,积极构建“郑—许”交通一体、基础设施一体、城市空间一体、产业一体、生态一体、文化一体等“六位一体”,实施“郑许一体化”协调发展,助力中原城市群建设。
(课题组主持人:吴国玺 课题组成员:彭占亭 钟凤仙 姚琳 武盈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