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驻马店市社科联课题组2023-01-1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必然选择,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举措,也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现代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对河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了重点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们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准确理解和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和意义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丰富

  党的十九大之所以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正视农业农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面临的突出问题,对新时代“三农”政策适时进行调整和完善,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总的工作思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讲从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如何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二)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

  新时代所面临的矛盾就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问题影响着“三农”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在城市发展时,乡村为其提供了更多支持,但是,乡村向城市化发展时,却遇到了重重阻碍,例如,现阶段的乡村老年人与孩子居多,青少年更趋向城市发展;新时代农业与以往有很大不同,现在讲究规模化、企业化,但是这些要求还没有全面普及到乡村,大部分地区还是沿用以往的农业发展方式,仍然是个体承包,并且农产品较为单一;新时代的农民,追求的不只是物质生活的提高,更需要在精神文明、生态环境上全方面提升。以上这些要求也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思路。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破解驻马店市城乡二元结构、进一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举措

  驻马店市作为河南省农业大省中的农业大市、粮食主产区,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如果不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不仅无法实现跨越发展,甚至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落伍于人。乡村振兴战略为驻马店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我们必须要利用好。

  二、驻马店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问题

  (一)区域发展不平衡,制约着城乡统筹一体融合发展步伐

  一是发展不平衡,落后村与先进村的差距大。受当地条件、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综合因素影响,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二是产业基础相当薄弱。全市90%以上的农用土地还是以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土地产出效益低。推动产业发展和引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不强,绝大多数村集体经济收入非常薄弱,无带动能力。三是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低。全市无论在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还是在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发展融合方面还存在不少差距。

  (二)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不足

  一是农业农村基础薄弱。因历史原因欠账太多,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差,农村水电路基础设施不完善,文化、医疗、体育公共服务设施不配套等。二是农业现代化程度低。整体来看,全市农业大多仍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耕地集中程度低、经营规模小,制约了农业的专业化和产业化发展。三是农村内生动力不足。突出表现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还没有完全调动起来,“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政府干,农民看”成为普遍现象,政府和干部成了振兴主体,群众成了看客,参与主体严重错位。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充分,影响着农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一是农业主导产业需进一步发展壮大。存在集约化品牌化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带动性不强的问题。农业生产结构不优,农产品供给仍以大路货为主,优质绿色农产品占比较低。二是龙头企业少,产业链条短。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不强,农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且大多数停留在初级加工状态,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产品质量认证滞后,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三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力不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化发展水平不高,辐射力和带动力不强。小农户组织化程度依然很低,难以达到现代农业专业化分工的基本要求,部分合作社有名无实。

  (四)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无法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与城市相比,农村公共基础服务领域还有较多短板。不少农村在与居住、采暖、交通、教育、医疗、购物、金融服务等生活紧密相关的公共品供给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有些村庄建设无序,布局散乱;农村路、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不配套、不完善,不少村庄只硬化了主街道,次街道尚未硬化,有的村内道路虽然硬化了却没有下水道。教育、文化、医疗卫生、银行网点等公共服务设施不健全,补齐基础设施这块短板,任务仍然非常艰巨。

  三、驻马店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党的领导和农村基层党的建设,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要抓实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软弱涣散的村党组织实行逐个整顿,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把派驻第一书记机制化、长效化,强化基层党组织对农村各类组织、各项工作的领导,更好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要适应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引导农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党在农村的思想阵地。

  (二)统筹谋划,合理布局,科学推进

  坚持规划引领,科学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村庄建设,规划先行,要做到不规划不建设、不规划不投入,确保乡村建设有规可循,一张蓝图绘到底。2020年年初,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会同自然资源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了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做出了具体部署。县(市)一级要逐村研究人口集聚和产业发展趋势,以及生态文化特点,以县为单位编制或修编村庄布局规划和建设规划,分类与明确集聚提升村、城郊融合村、特色保护村、搬迁撤并村的建设任务,有条件的村实现村庄规划应编尽编。

  (三)以产业兴旺为重点和抓手,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只有产业振兴了,才能让农民就近增收致富、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才能让农村留得住人、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要进一步丰富乡村产业类型,创新产业融合方式,大力发展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和乡村新型服务业,支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信息服务业、农村电商等产业,大幅提高产业经营效益和农民收入。发展这些产业不能光靠农民,还要鼓励外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城市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新创业,给他们提供创业服务平台,完善扶持政策,让他们在乡村能干事、干成事。

  (四)以生态宜居为关键点和切入点,建设美丽宜居的新农村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总结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抓紧抓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2019年中央出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对此做出了系统部署。要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改善,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探索适用的整治模式,完善多元投入机制,确保完成三年行动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项长期任务,不是三年行动结束后就鸣金收兵了,要持之以恒推进。

  (五)以乡风文明为重心,重塑新时代乡村精神面貌

  乡风文明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和软件基础。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既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更要发挥好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同时,充分尊重乡村本位和农民主体地位,围绕农民需要提供文化服务,组织农民开展文化活动,提升农民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让农民“住上好房子、开上好车子”,还要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活得有面子”,满足其精神需求。特别是在乡村居民生活水平已经实现全面小康、衣食住行已经不成问题的现阶段,满足农民的精神需求,就显得更为重要,也更为迫切。乡风文明建设应坚持农民是建设主体的原则,要有整体规划,要在体系建设上下功夫。乡风文明建设需从乡村的实际情况出发,用好农村各种传统文化资源;要始终尊重农民的文化需求和文化创造,着力塑造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面貌。

  (六)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必须将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纳入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要从根本上改变乡村长期从属于城市的现状,明确乡村在现代化建设中的突出地位和在城乡关系中的平等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以工统农、以城统乡、以扩张城市减少农村减少农民的发展路径,明确城乡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进一步理顺工农城乡关系,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以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的短板,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平衡充分发展。

  (课题组主持人:张霖霖 杨振宇 课题组成员:李华勇 刘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