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深入挖掘黄河左岸文化资源 全面展示黄河文化魅力

  张锟2023-01-17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文化是中国的主体文化、国家文化、主流文化,在中国历史、世界文明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在国家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下,系统整合黄河两岸文化资源,精致打造黄河文化地标,展示中华文明传统记忆,展示黄河流域文化魅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科学界定黄河文化的基本内涵

  一是黄河流域范围广泛。黄河流域是指黄河水系从源头到入海所滋养和直接影响的地理生态学区域,习惯上,人们多把黄河流经省区的相关面积称之为黄河流域。在地理学上,黄河流域是指黄河干支流的地面分水线和入海口断面所包围的面积,它流经的九省区面积总和为35976万平方公里,其中,黄河流域面积约占221%。黄河流域西起巴颜喀拉山,东临渤海,南至秦岭,北抵阴山;自西到东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4个地貌单元,蜿蜒5464公里。

  河南处于黄河中下游地区,黄河流经省内三门峡、洛阳、济源、焦作、郑州、新乡、开封、濮阳8个省辖(管)市,干流总长711公里。黄河生态廊道河南段是黄河干流及大堤(西部山区无大堤部分以175米等高线为边界计算)以外5公里范围,面积约8270平方公里,包含黄河河道、滩区、黄河大堤防护林和外围需要衔接的区域,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如果以黄河中线两侧各30公里计算的话,河南段流域面积约21万平方公里。

  二是黄河文化内涵丰富。“文化”一词,内涵外延素来难以界定。《易·贲卦·彖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确切地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记载、继承和传播的国家或民族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规范、艺术文化、科学技术等,它是人类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是对客观世界感性上的知识与经验的升华。

  我们讲黄河文化,就是要讲在黄河流域形成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规范、艺术文化、科学技术等。应该包括物质形态的农耕文化、建筑文化、陶冶文化、治水文化、医药文化、商贸文化、军武文化、科技文化等和精神形态的神龙文化、政治文化、圣贤文化、诗书文化、戏曲文化、宗教文化、哲学文化、氏族文化等。在诸多丰富多彩、形形色色的文化类型中,其核心价值可以归纳为这样三个方面的意识、精神和思想:以人为本、天人合一,承嬗离合、能动创造,三教相融、和合共生。其中以人为本、天人合一是黄河文化的主脉,承嬗离合、能动创造是黄河文化的灵魂,三教相融、和合共生是黄河文化的本色,从而构成了黄河文化这一中华主体文化的基本架构和完整体系,彰显了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和鲜明特色。

  二、深入挖掘黄河左岸历史文化遗存

  黄河流域文化资源丰富,河南段尤为突出,是我国古代都城遗址分布最多、最密集的省份,彰显了独特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魅力。多年以来,大家以郑汴洛都城文化为核心,不断挖掘和深度开发黄河右岸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形成了当代文化发展史上的独特优势。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区位优势、流淌着民族融合的历史文脉、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的黄河左岸,被长期忽略和遗忘,那些珍贵的文化遗存,在太行南麓、黄河岸边沉睡不起。

  以焦作为例,焦作市现有文物古迹点301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4处,市、县级675处。“国保”“省保”单位数量分别居全省第三、第四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3项,居河南之最。厚重的历史文化可见一斑。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汉代时期古遗址(商村遗址、西金城遗址、邘国遗址),春秋盟书页岩圭片、汉代文物陶仓楼、汉代古城遗址山阳故城、隋唐大运河永济渠、金代天宁寺三圣塔、宋代绞胎瓷瓷都当阳峪、元代建筑药王庙、明清古寨寨卜昌、清代中华治水庙观嘉应观、近现代工业遗址焦作煤矿、当代治水工程人民胜利渠和南水北调工程等物质遗产,太极拳、八极拳、“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二股弦、董永传说、高抬火轿、唢呐艺术、龙凤灯舞、火龙舞、耍老虎、怀梆、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武陟油茶制作技艺、五里源松花蛋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孔子得意门徒卜子夏、西晋道士(道教上清派创始人)魏华存、魏晋望族司马氏和风骨名士竹林七贤、唐代文豪韩昌黎和李商隐、一代药王孙思邈、金元理学家和教育家许衡、明代乐圣朱载堉、明代良臣何瑭、明代乡贤杨嗣修、清代理学家李棠阶等古代著名人物、近现代英雄人物群体、院士群体,还有难以计数的寺庙道观、传统村落和屯封古寨,都承载和诠释着怀川大地丰富的历史文化,但许多却不为人知,有待深入挖掘其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以提升山水焦作的文化品位。

  三、系统打造新时代黄河左岸文化地标

  第一,以嘉应观为主体,以人民胜利渠为中心,打造中华治水文化传承教育基地。狭义的黄河文化的核心在治水——以水润物、以水利人。以黄河左岸新中国第一条自流灌溉渠——人民胜利渠渠首为中心,结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应观、人民胜利渠工程指挥部旧址、人民胜利渠与永济渠(隋唐大运河)渠首以及黄(沁)河沿岸湿地等文化、自然景观,以其附近自然、传统村落为依托,打造国内第一个以中华治水文化为主题、以文旅康养为主导产业形态的特色小镇——中华治水文化特色小镇(或中国黄河文化之乡特色小镇),建设国家治水文化传播与教育重点基地和黄河岸边高品位休闲旅游度假区,最重要的是建立渠首工程纪念馆——渠首阁。不仅要借此体现以人为本、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人文理念,更要展示黄河儿女不畏苦难、敢于创造、敢于胜利的英勇精神。

  第二,以陈家沟、月山寺、静应庙为基地,以太极拳、八极拳、黄庭经为载体,打造中华太极文化传承教育基地。核心在于丰富和发展太极文化的对立统一、内外兼修、动态博弈、斗而不破的哲学内涵。

  第三,以神农山为中心,以小麦和四大怀药主产区为基地,以拜祖大典活动、农耕博物馆、田园综合体、集体农庄、农产品种植加工为载体,打造黄沁河流域富饶乡村农耕印记。

  第四,以山阳故城、怀庆府旧址、福中矿业遗址为中心,以古城遗址、出土文物如陶仓楼、废弃煤矿、铁路等为载体,打造现代城市古城印记和工业印记。

  第五,以加大丹沁河流域传统村落保护性开发力度为重点,以明清古寨建筑群落、乡村历史博物馆、怀商文化展览馆、文化名人和英雄人物纪念馆等为载体,系统展示丹沁河流域历史变迁、民族交融、商贸发展、文化多样的繁荣景象。

  以艺术关照城市,让历史昭示未来,文化地标建设要弘扬正大气象、传递正能量,传递积极、健康、阳光的审美趣味,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体现人类生活中最动人的文化篇章。要突出地域特色、展现文化魅力,让一座座文化地标融入当代生活节奏,成为打开城乡丰富文化宝库的钥匙,成为传承历史文脉的精神高地。

  (作者系河南理工大学原副校长、高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