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关于河南境内黄河文化地标建设的几点建议

  杨明2023-01-16

  一、古黄河生态水系修复工程荥泽、莆田泽、鸿沟、大伾山、贾鲁河与开封水系的修复。荥泽、莆田泽是《尚书》里面就有的古代地理标志。今天还有荥阳、莆田这样的地名,一直有序流传。历史上,由于黄河在华北平原频繁摆动,像这样至今仍留在河南的地方很少,亟待进行整体性修复,建设古黄河生态水系,并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贾鲁河现在修得很不错了,可考虑与开封水系的衔接,参照《东京梦华录》里面记载的亭台楼阁、风俗物貌、水系建筑等,有大量的文化元素可以借鉴。大伾山在古书中也是重要地标,可以上溯到大禹划分九州远古时期,也是古黄河生态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封水系、大伾山都要纳入统一的“古黄河生态水系”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

  当“古黄河生态水系”建成后,如果再申遗成功,可谓当之无愧的当代黄河文化地标,一定会成为黄河文明、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

  二、当代文化地标的建设

       (一)寻根地标建一座地标:母亲河雕像。黄河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起源。兰州有一个知名的母亲河雕塑,其实郑州最应该有一个母亲河雕塑。就在毛泽东主席曾经坐在那里看黄河的地方,地势很高,火车上也可以看到,高大一些,面对黄河。

  (二)观光地标叫响一个口号:“大(壮)美黄河,尽在河南”。黄河流经九省区,有些外地人甚至不知道河南有黄河。用一句话,告诉大家黄河与河南的关系。每一个第一次到花园口的外地人,都被黄河的宽阔所震撼,这是最宽广的黄河。朝阳升起,霞光满天,大河两岸的壮丽景色,无不让人啧啧称赞。此外,河南境内的黄河元素非常多,要想方设法加强宣传,带着真情实感做宣传,讲好河南境内黄河观光地标的故事。故事是最能打动人,故事说好了,流传下来,就是历史。因为一个故事,爱上一个城市,爱上一个国家。今天的黄河,今天的河南,活力四射、高速发展的中原城市群,每天都有无数的精彩故事上演。包括郑州、开封、洛阳、安阳、焦作等城市,还有很多美丽的城市、乡村,应该有一个叫得响、传得开、打动我们内心的故事。

  安阳殷墟。中国文字博物馆藏有甲骨文等一级文物,是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盘庚西迁,最后一次才到了安阳。据专家说,商迁都与黄河洪水灾害有关,最近的研究有什么进展,中华文明早期阶段的发展,每位华夏儿女对这一段历史都十分好奇、关注。基于盘庚西迁,能否以小说、电影的形式写一个故事。安阳有太多厚重的历史来丰富我们的想象力。

  开封城摞城博物馆。结合既往的考古工作,能否开发一个实地的城摞城博物馆,通过几分钟的垂直玻璃电梯,就能感受从魏晋大梁都城到大宋汴梁直到当代社会的沧海桑田之变迁。就像兵马俑一样,只有西安有,其他地方都没有。城摞城只有河南有,只有开封有,小学生课本里也有,如果开发好了,也是世界级的旅游观光景点。

  洛阳龙门石窟。受“一带一路”影响,敦煌石窟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这与有传奇经历的常书鸿、樊锦诗等人大力保护有关。樊锦诗很重视新科技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在国内最早进行了洞窟3D数字化扫描,而且很早就进行网络展示与宣传。龙门石窟作为黄河文化的重要地标,龙门石窟的保护与开发应该引起更多社会关注。像这样的文化地标,已经在这里矗立了1500多年,古老的河流伴随着历史的沧桑,强烈的艺术冲击净化着当代人的心灵,让当代人感悟人生、接受洗礼。龙门石窟的碑刻书法(“龙门二十品”)与安阳的甲骨文闻名中外,也都在我们河南。书法领域的学者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写写这段历史,讲讲中华文字、书法的变迁,以及与这条大河间的相互影响,也是很好的内容。

  三门峡、小浪底、花园口。在生态公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群众潜移默化地感受当代黄河文化的影响。筹划建设一部展示黄河文化的品牌演出。类似《印象·西湖》那样,可以把壶口瀑布元素加入,入海口、河源都加上,河南要做集大成者,一场演出,让观众接受古老黄河文明的心灵洗礼。激情澎湃的现代乐章,可参考《黄河大合唱》。

  注重当代文化地标建设中的人文因素。西湖为什么影响那么大?并不是那个湖有多大,开封西湖也不小,武汉东湖比它大不少。主要是人文影响力太大了。苏东坡在西湖有那么多故事,还有白居易、梅妻鹤子、雷峰塔、西泠印社……这些影响太大了。所以地标建设要考虑既有的人文因素,还要大力构建当今的人文环境。比如龙门石窟举办魏碑书法的全国展是有资格的,组织个“龙门印社”,也能做到群贤毕至。求贤若渴,各个领域都这样做,慢慢培育、积累河南的当代人文环境。

  三、当代地标建设与遗产保护相结合当代新建地标要与古遗址的保护结合起来。除一开始说的荥泽、莆田泽等古遗址,河南境内还有不少与古代黄河有关的文物、文化古迹。

  我们有个同事,家是商丘虞城县的。她说小时候村头有古黄河很高的大堤,还有水位标尺等附属建筑物,现在回家看到,大都被破坏了,只剩下一些残损的土堤,非常可惜。

  我们的黄河文化地标建设,应该再梳理一下我们境内的黄河古遗迹到底有多少,特别是黄河故道编成一个网。以现行河道为纲,历史河道为网,建立黄河文化地标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再来思考我们黄河文化地标建设的构想。

  (作者系黄委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