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河南省“十四五”规划编制 要积极对接和融入五大战略

  刘荣增2023-01-16

  一、积极对接融入国家“双循环”战略

最近,我国根据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战略是对国内国际大循环新的不平衡格局进行主动调整、主动谋划的大战略。首先,“双循环”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在外部环境高度不确定的情况下,利用我国产业基础实力雄厚、产业链条完整、战略回旋空间大、超大市场规模的特点,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推动实现内部自我循环,包括供需循环、产业循环、区域循环、城乡循环与要素循环等。其次,要形成国际大循环新格局,摆脱过度依赖传统国际大循环模式,形成更多面向南方国家、面向“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大循环模式。一方面,中国作为世界市场加大对全球的开放,继续与世界分享中国市场机遇;另一方面,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继续为世界提供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形成国内国际大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十四五”期间,河南要充分谋划自身在国际、国内“双循环”中的地位,譬如,供需循环中如何在高端制造业发力,尤其是在国家亟须的半导体和芯片领域能否有所作为;如何发挥枢纽优势在要素流动循环中形成枢纽经济优势;如何在国际循环中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等。要高度关注第四次产业革命对产业链与价值链的重塑。第四次产业革命带来的是新基建、新投资、新就业、新消费的经济发展机遇。(1)新基建为第四次产业革命构建基础设施,包括各种类型智能终端、5G等通信基础设施,城市大脑、行业大脑、国家大脑、数据存储中心、超级计算设施等智能中枢设施。(2)新投资指第四次产业革命孕育着巨大的产业投资机会。这是一个席卷商业部门、生活服务业部门、生产服务业部门、工业部门、农业部门、交通部门、社会治理部门等,贯穿生产、配送、消费整个链条的数字化、智能化过程,而且随着新技术的迭代涌现,将不断创造出新的投资风口。(3)新就业指第四次产业革命使得组织和市场的边界进一步融合,使得就业由传统的组织内就业转变为多平台就业、灵活就业、多元就业;就业关系由雇佣关系转化为协作关系,就业与创业相互融合。(4)新消费指第四次产业革命将带来新的消费方式变革。抖音、快手等短视频软件的风靡,实际上已带动传统电商进入内容电商时代。5G、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结合,将推动人们在线消费的升级,人们的衣食住行游娱学消费方式都会发生重大变革。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鼓励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支持电商、快递进农村等,都将促进第四次产业革命带来的新消费。

  二、积极对接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这一战略谋划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着眼于黄河流域岁岁安澜,是黄河治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充分体现了全局性和系统性的战略意蕴。当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绝非一日之功,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经济规律。

  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印发《2020年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提出河南要立足国家区域经济布局,着力构建以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为“塔尖”、重点领域专项规划为“塔腰”、关键环节专项政策为“塔基”的“金字塔”规划政策体系。要用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统领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研究谋划今后一个时期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和政策措施;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突出生态保护、污染防治、水资源高效利用等领域,编制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廊道建设、文化保护传承等规划;关键环节专项政策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发展绿色金融,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等。

  河南要着力构建支撑发展的重大平台,即郑州和洛阳“双引擎”,一方面兼顾“治”与“建”,建好黄河生态保护示范区,另一方面突出“魂”与“源”,建好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两者协同发力,共建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要点》提出,高水平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打造郑州大都市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率先启动郑州核心片区建设,制定出台郑焦、郑新、许港等产业带发展规划;完善支持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政策措施,推动与三门峡、济源示范区联动发展,支持打造“洛阳智造”、扩大开放引领、创新驱动升级、河洛文化铸魂四个新引擎。《要点》明确,沿黄地区是河南省的经济中心,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尤为重要。围绕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文化传承等重点领域,先期启动具有引领性、示范性的八大标志性项目,带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时,实施沿黄生态廊道试点示范、规划建设沿黄湿地公园群、推进重要支流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强黄河防洪安全防范治理、开展深度节水控水行动、构建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体系、推进黄河文化与大运河文化融合发展、实施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八大标志性项目,其中,首先实施郑州段、开封段、三门峡段、新乡平原示范区段生态廊道示范工程,率先建成岸绿景美的生态长廊。河南应按此科学编制好高水平的规划,“十四五”期间抓好落实。

  三、积极对接融入“一带一路”倡议

近年,河南凭借空中、陆上、海上和网上四条丝路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取得显著成效,获得国家认可。“十四五”期间,河南要进一步发挥原有优势,继续大胆创新和改革开放。第一,河南要积极做好与国内主要区域与城市的主动对接。特别是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江三角洲等发达地区的对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发挥好中部承东启西的区位作用,加强国内外资源的综合利用,发挥郑州龙头作用。第二,着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构筑中国内陆枢纽门户,完善跨区域通道建设。围绕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充分利用“三区一群”国家战略的发展机遇,从自身优势出发,充分利用区位条件和政策优势,通过自贸区战略引领开放型经济发展,依托“公铁空网”多式联运,强化交通枢纽地位,打造一流的国际物流中心。第三,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郑州作为内陆城市,前期利用中欧班列、空中丝绸之路、网上丝绸之路形成了独特的丝绸之路模式和运行机制,今后郑州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桥头堡作用,持续打造好陆路、空中、海上和网上四种丝绸之路,进一步拓展国内外空间、资源和市场。第四,进一步增强国际开放意识,促进国际化观念转变。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进一步拓宽视野和国际外联空间,通过加强国际交流的密度和强度,实现观念更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

  四、积极对接做好都市圈和城市群带动战略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和区域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城镇化仍然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和重要动力之一。只有以合理分工和优化发展的方式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加强空间治理,才能进一步释放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动能。

  2019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2019年第24期发表的重要文章《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中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未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要进一步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作为主要空间载体,促进区域间要素流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引领带动作用机理具有普遍性的规律,也有不同发展阶段和水平特殊性的规律,河南围绕这一问题曾经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十四五”期间,河南如何结合本省实际做好这一工作还需进行深入的、针对性的研究。从目前来看,中心城市(包括郑州)欠账还很多,一方面,要加大对软基础设施的投资,包括环保、公共卫生、养老健康、教育、防灾减灾、国防基础设施等。另一方面,要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升级,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升级、智慧城市建设、绿化生态环境升级改造、海绵城市建设、防洪抗灾能力提升、应急避险能力提升、建筑节能水平提升、建筑抗震能力提升等。

  国际经验表明,都市圈建设能够促进各类要素在不同规模和功能相异的城市间流动,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并加强中心城市与周边区域的经济联系,形成相对合理的城市体系格局。都市圈在城市群空间中起到重要承接作用,是从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到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提升的重要空间环节。小尺度、跨区域、相对精准的都市圈建设是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推进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河南“十四五”期间要科学规划“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区域空间格局,做好城乡空间治理与优化,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高水平载体和平台。同时,要积极对接融入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建设。

  五、积极对接做好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也是国家“双循环”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意义重大而深远。河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是中国乡村的缩影,乡村振兴对河南来说是一项艰巨而迫切的任务。乡村振兴需要从规划、资金、人口、产业、土地、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统筹考虑。要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上述各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不是单个方面的推进就能够实现目标的。同时,要深刻认识河南18万多个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乡村发展的差异性,统筹规划、分类推进。乡村振兴将是河南“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必须重点关注的发展领域。

  (作者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