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稳”“六保”是中央从2018年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到2020年经受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的严重冲击,先后提出的政策组合。当前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保证。如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要求我们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这个辩证法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经济形势”。全面、辩证、长远,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经济哲学”的核心要义。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时与势,分清主与次,抓好质和量,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
一、把握发展的时与势,正确认识当前形势的深刻变化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我们将历史性地解决贫困问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同时,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新的重大变化。
第一,全面看。一方面,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面临着“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艰巨任务。另一方面,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的特征更趋明显,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境外疫情暴发增长态势仍在持续,世界主要经济体受到严重冲击,金融市场大幅震荡,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西方社会恐慌情绪增长,民粹主义、排外主义和各种反全球化思潮滋长传播,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大行其道,世界发展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科学把握中国发展的时和势,保持战略定力,增强攻坚克难、夺取胜利的信心和决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辩证看。形势虽然发生变化,但是中国发展的“时”依然总体有利。这是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是中国与世界深度融合、相互激荡的新阶段,是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虽面临诸多挑战,但发展的前景十分光明,牢牢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奋力闯关夺隘,定能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第三,长远看。困难虽然层出不穷,但是中国发展的“势”不可阻挡。这是厚积薄发的发展之势,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深厚积累和不懈探索,我国经济正迈向高质量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拥有上亿市场主体和巨大消费市场,有足够底气应对风险挑战;这是众志成城的人心之势,亿万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始终是中国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这是合作共赢的开放之势,中国坚定不移向世界打开大门,与各国深化合作,顺应时代潮流,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二、分清矛盾的主与次,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六保”是“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要看到,无论是保住就业民生、实现脱贫目标,还是防范化解风险,都要有经济增长支撑,稳定经济运行事关全局。要用改革开放办法,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拉动市场、稳定增长,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都包含着相互矛盾的两个侧面;正是由于矛盾的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才能推动事物发展。如何正确看待“六稳”“六保”,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推动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六稳”加“六保”一共12个方面,每个方面都要做好,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平均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住重点带动面上工作,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也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一贯倡导和坚持的方法”。那么,在“六稳”和“六保”中抓重点,要从当务之急入手。
第一,当务之急是保居民就业。就业决定收入,收入决定消费,消费是经济增长最重要最基础的力量。消费还能带动投资、进出口,对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有系统性影响。就业如果保不住,一切都可能失守,甚至社会稳定的底线都会失守。保居民就业要精准施策,要针对农民工、大学生等群体,服务业、外贸等行业采取针对性措施。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中央财政要加大稳就业转移支付力度,加快社保基金中央调剂进度,发挥社保保障作用。更加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稳就业中的主导作用,鼓励地方政府完善就业服务、提供就业援助、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等。
第二,保居民就业就要保企业、保市场主体。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在此次疫情中受到的冲击最大,要把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放到突出位置。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现金流量表危机,要加大对企业的金融支持,通过融资性现金流来弥补经营性现金流断流,坚决阻断向资产负债表衰退的蔓延。完善现有的“增贷续贷、减税减费、补贴”政策,可设立“援企稳岗”专项贷款机制,鼓励地方政府成立“援企稳岗”专项基金,入围企业以不裁员为前置条件。保市场主体还要加快改革,破除市场准入障碍,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激活市场主体的潜能。
第三,保企业就要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短期要加大对产业链的支持,可成立“产业链稳定基金”,防范关键性行业产业链断裂风险。中长期要适应全球产业链发展新趋势,加快推进产业链、价值链重构,建立本地微循环、国内内循环、区域小循环、全球大循环,形成彼此环环相扣、层层嵌套的产业循环系统。这样,在“六稳”和“六保”中就有了一条保产业链、供应链—保市场主体—保居民就业的工作主线,通过这条工作主线,带动消费、投资、进出口,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实现经济平稳发展。
三、抓好经济的质与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量变和质变是相互转化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突破事物的度,就产生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开始一个新的发展过程。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就是一个量变到质变,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辩证过程。
第一,坚决守住“保”的底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安定有序。一是把保就业摆在突出位置,有效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二是把保企业纳入重要日程,主动纾困解难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三是把保稳定作为先决条件,全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
第二,持续筑牢“稳”的基础,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动能。一是牢牢扭住重点项目建设的“牛鼻子”。二是持续做大做强招商引资、聚才引智的“动力源”。三是全面强化创优营商环境的“软实力”。
第三,始终保持“进”的态势,全力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一是聚力产城融合,打造城市经济发展新高地。二是实施乡村振兴,描绘农村新蓝图。三是夯实基础支撑,构建城乡融通新格局。四是坚持民意引领,增进人民群众新福祉。
(作者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