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关于对当前“六稳”和“六保”工作的几点认识

  刘荣增2023-01-16

  2018年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并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针对当时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等形势,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六稳”。“六稳”是指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工作。2020年4月17日,面对一季度数据的实际,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当前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切实增强紧迫感,抓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会议明确,加大“六稳”工作力度,还首次提出“六保”。“六保”是指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六项任务。

  一、“六稳”和“六保”互为关联、互为支撑

“六稳”工作似乎比“六保”任务要宏观一些,主要指经济领域;而“六保”任务则相对具体一些,主要指民生和经济社会基本运行,总基调还是稳中求进,努力做好“六稳”工作、完成好“六保”任务。随着国内新冠疫情的有效控制和全球新冠疫情的蔓延与无序,“稳”和“保”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二者相互支撑和统一互补。“稳”是“保”的前提和条件,“保”是“稳”的具体支撑和基本要求,“保”在疫情发生前当时的背景下兼顾了国内外整个经济运行,除就业和金融外,外资、外贸、预期还是重要关注点,而“稳”是在全球疫情蔓延的新形势下,更多关注国内的社会经济运行和稳定,更多关注的是国计民生,全方位扩大内需,保民生、保市场主体、保基层运转、保粮食和能源安全等是当务之急。譬如,粮食和能源安全又是国计民生的基础和根本;而我国上亿户的市场主体中,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占据绝大比重,直接或间接带动数以亿计的就业人口。可以说,中小企业稳则就业稳、经济稳,经济增长的预期等可以相对弱化或淡化。保基层运转就是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通过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准入门槛,充分调动民间资本积极性,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二、“六稳”和“六保”的重点和核心是就业和民生

就业位居“六稳”和“六保”之首,也是“稳”和“保”中唯一交叉重复的内容,可见就业是“稳”和“保”的核心内容,没有了就业的基本盘,“稳”和“保”都无法实现,就业在“稳”和“保”中既是重要目标,也是基础。在陕西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产业扶贫,从柞水县的“小木耳、大产业”,到平利县的“因茶致富,因茶兴业”,最终都惠及当地老百姓的就业。就易地搬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醒“搬得出的问题基本解决后,后续扶持最关键的是就业”。有就业,就有收入,消费和内需就能激活,生产的循环才能畅通。

  保基本民生,面对疫情大考,我国生活必需品、医疗物资、电气水热等基本供应总体平稳,食品、药品、基础工业品、基本公共服务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有序运转,14亿人的基本民生得到有效保障。下一步就是要切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复工复产中优先使用贫困地区劳动力,确保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要完善社会保障,做好低保工作,及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确保群众基本生活。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疫情带来新的挑战,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加大。兜牢民生底线,做好民生保障的意义更为凸显。

  三、在“稳”和“保”的基础上,还要做到“进”(发展)

  “稳”和“保”是基础,是底线,要稳中求进、危中寻机。解决就业和民生保障问题,根本要靠发展。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境外疫情持续蔓延,多国经济处于停摆、半停摆状态,国际经贸往来受到严重影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尽快恢复到正常轨道,稳住经济基本盘是前提。

  当前,针对河南和全国而言,围绕“六稳”和“六保”工作,应着力在加大宏观政策对冲力度和扩大内需上做文章。在“稳”和“保”的基础上,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在扩大内需上做文章,重点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脱贫攻坚进入决胜阶段,贫困地区脱贫不能只靠“输血”,而是注重培育产业自身“造血”,把脱贫质量放在首位,用新发展理念将绿水青山打造成金山银山,用直播电商新技术连接大市场、延伸产业链。(2)城市老旧城区和小区的改造,城市老旧城区,特别是一些老旧社区,生活居住环境较差,公共服务匮乏,急需升级改造。(3)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河南是一个人口大省,有自然村18万多个,人居环境改造的潜力巨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的补齐仍是一个巨大市场。(4)面对挑战,以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带动产业链、供应链复工复产,充分运用数字化供应链平台强化产业上下游、跨行业协同生产。(5)在开放经济体系中,打造新的国际合作增长点,依托完整产业体系优势,我国以自身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带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发展。(6)以5G技术、物联网等引领的新基建需要大量投资。这些庞大的内需共同推动河南乃至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收官之年,决战在今朝。我们要深刻领会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六稳”“六保”为抓手,稳扎稳打,攻坚克难,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而奋斗。

  (作者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