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只有10500字左右,是改革开放以来篇幅最短的一篇。但在这篇“最短报告”中“就业”二字出现的次数却不降反升,达到了38次,比“改革”二字还多了10次,由此可以看出对就业问题的重视程度,也反映出在国内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海外疫情还在蔓延、经济复苏缓慢的背景下,我国就业面临着异常严峻的局面。报告提出了科学制定目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全面强化就业优先等系列举措,明确了“用改革开放办法,稳就业,保民生,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
一、科学设置目标,明确优先稳就业保民生
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是有效推进稳就业工作的第一步。报告在综合研判当前形势的基础上,对疫情前考虑的预期目标作了调整,最大的变化就是不再设置全年经济增速的具体目标。这也是历年工作报告所没有过的。不设置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就是为了应对疫情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以集中精力更好地抓好“六稳”“六保”。“六稳”是党中央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国内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提出的实现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的基本要求。“六保”是中央为了应对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中国经济的严重冲击,在“六稳”的基础上提出的,其核心就是要稳住经济的基本盘,兜住基本民生的底线。“六稳”和“六保”相辅相成、相互统一,二者的关系体现在“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八个字上。“六保”是“六稳”的着力点。当前形势下,要通过“六保”守住经济发展的底线,从而为实现“六稳”创造基础和条件。无论是“六稳”还是“六保”,它们的第一条都是关于就业的。这也显示出,2020年工作的重点就是就业问题。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指出,“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2020年我们没有设置经济增速目标,就是为了能够集中精力抓“六稳”“六保”,而抓“六稳”“六保”的重点、核心,就是“稳就业”。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深刻指出的,“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稳定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在制定具体的就业目标时,报告也充分考虑了当前经济大形势和就业所面临的严峻局面,对各项指标都有所下调。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比2019年下调了20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都比去年有所放宽,分别上调了05个百分点和1个百分点。取消对经济增速的目标规定,明确优先稳就业能够最大限度地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就业工作,而立足实际情况适度下调年度就业目标则显示出中央对现状的精准把握和务实的工作作风,能够进一步提振士气,让各方面在推动稳就业工作中更有自信和干劲。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着力稳企业保就业
实现稳就业的关键,在于提供就业岗位的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据统计,目前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个体私营主体占市场主体总数超过95%,从业人员36亿人,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和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在稳就业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但也正是这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面对疫情影响受到的冲击最大,很多企业面临倒闭破产的困境。工作报告精准地看到了这一点,明确指出,“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在具体举措上,报告专列出第三部分“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着力稳企业保就业”进行了专门布置。主要从四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举措来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
首先是通过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来为企业减轻负担,纾困激活。在这次疫情中,中小企业大面积长时间停产半停产,收入来源剧减,还需负担税费、房租、社保、工资等各项刚性支出,许多企业难堪重负,普遍要求减税减租降费。报告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了一揽子减税降费方案,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全面延长前期出台的一系列减免政策,预计可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可以说是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争取了时间,留下了希望。其次是推动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工作报告中提出通过降低电价、宽带费用和减免国有房产租金、鼓励各类业主主动减免或缓收房租等方式来降低经营成本,为企业减负。再次是加强对企业的金融支持,解决企业的资金困难问题。这次疫情突发,许多中小企业措手不及,现金流面临枯竭。针对这一情况,报告中提出通过延长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款政策、鼓励银行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力度、提升银行贷款增速等举措,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以尽快纾缓中小微企业的资金困境。最后就是进一步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的支持力度。报告中提出强化对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残疾人和困难家庭等群体的就业扶持力度,同时加大了职业技能培训的力度、增加了高职院校扩招人数,以进一步提升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不断拓宽就业渠道。
三、多策聚力稳中求进,全面强化就业优先
稳就业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扯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要实现优先稳就业保民生的目标,就需要综合运用各类政策,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的系统实施。
一是财政政策齐聚力,积极主动促就业。稳就业需要经济增长的支撑。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共同发力推动经济发展,为稳就业夯实基础、提供支撑。2020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这是我国赤字率首次突破30%,财政赤字规模比上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这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在疫情导致减收增支的背景下,财政收支平衡会承受更大压力,而提升赤字率可以缓解财政平衡难题,为推进经济增长、促就业保民生留了更多的政策空间和财力基础。
二是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全力保障促就业。“就业优先”是施策的重点,在具体如何推进上,报告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对不同的就业状况分类施策,对已有就业要“稳定”,对新的就业要“积极增加”,对失业人员要“促进再就业”;第二,是要求各地取消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让所有求职者都能够得到公平合理合法的对待;第三,是要求强化推进各类就业举措,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
三是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以民生改善促就业。社会事业的深入改革、发展,民生建设的不断改善提升,为促就业提供了多方面的助力和保障。首先,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对稳就业助力巨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带动作用,培育产业、增加就业”。其次,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民的就业增收提供更多渠道与机会。报告中提出要“支持农民就近就业创业,扩大以工代赈,让返乡农民工能打工、有收入”。再次,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报告中提出要“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将参保不足1年的农民工等失业人员都纳入常住地保障”,“将符合条件的城镇失业和返乡人员及时纳入低保”,为失业人员提供了基本保障,助力更多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和创业。
(作者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