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聚焦“决战决胜”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全面收官战

  李庚香2023-01-16

  一、要站在新时代的高度,深化对全面小康、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认识

2020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谁也没有想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会以这样一种面貌加速呈现。公元1500年以后,世界开启了现代化进程,中国遇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我们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过去不同的是,中国在变局中是“因变量”,也是“自变量”。“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其中有三大历史线索,直到今天还在寻求答案:一是中华民族复兴问题;二是现代化问题;三是科学社会主义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我们认识全面小康、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要放到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来理解,放在中华民族文明化、现代化、复兴进程中来理解,放在工业化、城市化、治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来理解,放到中部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上来理解。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部崛起、中原更加出彩的重大里程碑

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现在这个梦想对我们来说,越来越触手可及。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2021年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们就开始迈向基本现代化,并逐步走向现代化强国。从这样一个历史进程来理解全面小康,才能真正理解其重大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儿女千年期盼的深刻回应。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就提出了“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现代化奋斗目标。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么一个千秋伟业,将在2021年实现,这是一个“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伟大时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和关键一步。

  (二)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关乎全面小康的成色

脱贫攻坚在全面小康各项目标任务中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直接关系全面小康的成色。脱贫攻坚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是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这项任务圆满完成了,宣告全面小康才有底气。面对这一艰巨任务,越是决战时刻,越要葆有敬畏之心,坚决兑现向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越是胜利在望,越要保持清醒头脑,坚决克服松劲麻痹思想;越是困难面前,越要发扬斗争精神,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

  (三)乡村振兴是对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和拓展,对实现中国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

现在,我们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还停留在算经济账上,从政治上、战略上认识还不够。从建党100周年来看,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胜利,走的是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从改革开放40年来看,中国经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现在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又回到农业农村农民这个基本盘上来。如何从战略高度理解乡村振兴,是21世纪河南社科界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乡村振兴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是河南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关键的一环。如何认识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处理好乡村振兴上下左右四大关系、正确看待乡村五大振兴,至少要从5个维度来理解:一要放在现代化进程中来理解,如农业农村现代化;二要站在区域经济的角度来理解,如县域经济;三要站在生态文明的角度来理解,如“两山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四要从民生福祉的角度来理解;五要从城乡一体化的角度来理解。

  二、坚定必胜信念,坚决打赢脱贫攻坚全面收官战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更是迈向基本现代化的转折之年。

  (一)脱贫攻坚战只能胜不能败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一是经济快速发展奇迹,二是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这“两大奇迹”成为我们党执政成就和国家治理成效的重大标志。打赢脱贫攻坚战,意味着中国将实现第三个奇迹,即彻底摆脱绝对贫困。这一仗我们只能胜不能败。就河南而言,能否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省委、省政府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立下的军令状,是向全省人民作出的承诺,必须如期兑现,没有任何退路和讨价还价的余地。

  (二)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具备充分条件

尽管疫情会对脱贫攻坚造成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总体可控。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紧盯目标,精准发力,累计实现651万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879%降至041%,5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484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全省农村平均水平,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各方面政策保障、资金支持和工作力量是充足的,攻克最后贫困堡垒的有利条件是前些年不能比的,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冲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综合判断,经过努力,脱贫攻坚任务是能够按期完成的。我们要坚定必胜的信心,咬定目标,背水一战,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

  (三)关键在高质量完成

当前河南省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在于:一是完成剩余减贫任务难度不小;二是发展内生动力不足;三是可持续发展问题。要求我们聚焦这些关键问题,以更大力度、更精准的举措攻城拔寨,攻克最后的堡垒。

  三、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当前迫切需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关系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并迅速在全球蔓延,以“黑天鹅”面目给全球化带来巨大挑战,加剧了国际社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复杂程度,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常态化防控形势下加快恢复经济社会秩序,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提供有力保障,是一项重大的现实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的准备。越是大考来临,越要锤炼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铆足“三股劲”,倡导“五比五不比”,不断提高开拓创新能力。要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树立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提高化危为机的能力,做到遇事不慌、有备无患。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起来”“三结合”重大要求,确保脱贫攻坚既如期完成,又能高质量完成。

  (二)处理好完成剩余脱贫任务与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关系

一方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完成剩余脱贫任务是先决条件。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坚持精准施策是关键。要聚焦“三山一滩”特别是大别山革命老区等深度贫困地区,聚焦重点县村,聚焦贫困老年人、因病因残致贫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严格按照“两不愁三保障”基本标准,攻坚克难,打好这场“硬仗中的硬仗”。另一方面,巩固稳定脱贫成果,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至关重要。其中最关键的有两条:一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过去,“十八罗汉闹中原”。现在,全国百强县中,河南只有8个。要认真贯彻省委《关于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落实县域发展“三起来”要求,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促进脱贫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三)处理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在浙江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抓紧抓实农业、畜牧业生产,确保市民的“米袋子”“菜篮子”货足价稳,确保农民的“钱袋子”富足殷实。河南作为粮食生产大省和畜牧业生产大省,肩负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副食品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要发挥好粮食生产这个优势,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美国战略家、前国务卿基辛格指出:“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谁控制了货币,谁就控制了全球经济。”建议河南把打造“中国粮谷”上升到新时代大国工程的高度加以重视。同时,要以保障农民稳定就业和增收致富为核心,把发展富民乡村产业、稳定农民工就业作为重要举措,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过去,农民是“土里刨食”,今天如何做到“土里淘金”,需要我们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三链同构”。

  (四)处理好补齐“三农”领域短板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

如果说脱贫攻坚是“补短板”,那么乡村振兴则是“扬优势”。因此,必须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很大程度体现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差距上。中央从全国层面明确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水保障、人居环境、教育、医疗卫生服务、社会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生态环境等8个方面的短板,这些短板在河南省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其中最关键的是如何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同时,要千方百计把各种资源优势盘活。能不能做好这篇大文章,是“十四五”时期河南省面临的最突出问题。要看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各地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不同,具体情况千差万别,要尊重规律、因地制宜,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科学谋划,注重质量,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大河浩然长春,中岳嵩山雄风。历经严峻考验,中国总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这次也不会例外。现在,中国已经走出了疫情的“至暗时刻”。当前我们面临的最重要问题,就是全面小康、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如何走得更好更稳、更加出彩的问题。汉代王充在《论衡》中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2020年,我们要在全省设立一些调研基地,为深化社科研究,服务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搭建平台。建议社科界专家学者主动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特别是基层一线深入调研,重视研究河南的文明化、现代化进程和复兴、出彩问题,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十四五”时期发展,贡献更多的高质量研究成果。

  (作者系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