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形势和重点任务

  谷建全2023-01-16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短板在农村,关键和核心也在农村。乡村振兴是实现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一个关键。笔者围绕河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谈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河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困难形势;第二个方面是河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也就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河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形势

  (一)河南“三农”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三农”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目前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工作重点是什么。所以,认识和把握这个阶段性特征非常重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农业正由增长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

  进入新时代之后,产业发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原来的数量型增长转向质量提升,农业也是如此。过去我们主要是追求产量,只要产量高就行,追求的是一种数量的增长。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中高收入发展阶段,整个粮食产量出现了结构性过剩,消费升级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主要特征。随着消费升级,人们对产品质量特别对农产品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且需求越来越强烈。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整个农业都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这是目前“三农”工作一个新的阶段性特点。

  2.农业发展模式正由传统种养业为主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转变

  过去我们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主要是依靠种养业,也就是种植业和养殖业,应该说河南在这方面是非常典型的、非常突出的。河南耕地面积大致和山东耕地面积差不多,但是河南农业的综合效益只有山东的70%。为什么我们的农业综合效益低于山东?主要原因是我们河南还是以传统种养业为主。党的十九大提出来乡村振兴战略,其中产业振兴的主要路径就是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作为河南来讲,要解决保粮和农民增收的矛盾,笔者认为唯一的出路就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把二产和三产中增值能力比较强、增值空间比较大的产业嫁接到一产上,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一方面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增加一产的收益,也就会解决农民增收这个问题,以此来调动广大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

  3.农村劳动力正由单一的城镇集聚向城乡双向流动转变

  前些年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升,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农村大量劳动力单一地从农村向城镇转移。目前,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中后期阶段或者说已经进入后期阶段(河南工业化已经进入中后期阶段),城市的空间成本和要素成本越来越大,这就使得一部分积累了技术、管理经验和客户资源的劳动力开始返乡回乡创业,这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也是目前发展阶段的一个突出特征。

  4.城乡关系正由二元结构向加快融合发展转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主要采取牺牲农村发展城市、牺牲农业发展工业这种政策取向,导致城乡二元结构这种特征非常突出。城乡二元结构实际上就是随着区域经济现代化发展,城市越来越繁荣,农村越来越衰败,导致城乡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城乡要素不能在城乡之间优化配置。所以,随着经济现代化的发展,需要打破城乡界限,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由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融合发展转变。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提出来要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就意味着我们下一步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只有城乡融合发展了,我们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才能够实现。

  (二)河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机遇

  1.河南“三农”体量大,承载支持政策多

  国家对于农业一直都高度重视。河南现在大致还有四五千万农村人口,农业在整个产业里面占的比重还有百分之九点多,所以无论是从农业人口还是从“三农”在整个产业里面的占比,河南的“三农”体量都是比较大的,承载的国家支持政策也是比较多的,这对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2.河南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提速期,乡村振兴空间大、潜力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农村大量劳动力要转移到城市里边,为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为农村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市场化这种现代经营方式留足空间,提供有利的条件。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工业化、城镇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条件。河南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提速期,从全国来讲,城镇化的速度每年是0.6%到0.7%,河南的城镇化率还保持在1%到15%的增速。速度比较快就意味着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比较强,所以说河南省乡村振兴的空间是比较大的,潜力是比较足的。

  3.居民消费加速升级,对多功能农业需求越来越强

  现在我们正处在中高收入阶段,2019年全国人均GDP已经突破1万美元,这个阶段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消费升级。消费升级就意味着除对物质生活的这种需求之外,对科技、对文化、对教育、对旅游、对休闲、对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对多功能农业,比如,休闲农业、体验农业、设施农业等需求越来越强。这就为我们发展多产农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

  4.城市产能过剩和成本上升,越来越多的工商资本下乡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产业振兴光靠农村目前自身的产业,要实现快速的发展或者说实现跨越式发展,难度很大,这就需要城市的工商资本下乡。从目前来讲,城市里面的工商资本应该说是代表了先进生产力,这些工商资本和农村绿色资源有机结合,可以形成更先进的生产力来带动农村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来带动农村产业振兴。城市产能过剩,要素成本大幅度上升,这就迫使大量的工商资本到农村寻找新的发展空间。这也为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特别是产业振兴提供了很好的空间。

  5.河南主体功能区种类全,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余地大

  国家大力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河南的地形地貌是多样的,有山区、丘陵、平原等,所以我们的主体功能区也应该说是比较齐全的。由于区位特点不同,乡村振兴的步骤、路径、目标选择是不一样的,这就为我们河南乡村振兴路径的选择提供了很大的余地。

  6.农业发展类型多、领域广,与新技术融合发展空间大

  第三轮科技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很快,像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等,这些与各个产业的结合都催生了一大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这些新技术和农业的结合也产生了很多新的产业、新的业态和新的模式,这也为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

  (三)目前面临的挑战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河南不仅面临着转型升级,同时还面临如何把蛋糕做大的问题,河南省人均收入水平在全国还是比较低的,因此,河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挑战也是非常明显的。

  1.城镇化水平低,吸纳农村人口的规模有限

  现在河南城镇化率在51%—52%,所以河南1亿人口中大致还有四五千万农村人口。农村人口多意味着我们以一家一户为主的传统小农经营方式很难被打破,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市场化等就很难实现,产业振兴就面临着许多约束。

  2.城市产业层次低,对农村转移人口吸纳能力不足

  产业是支撑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后能不能站住脚的一个关键。城市产业层次越高,对农村人口的吸纳能力越强。产业层次高意味着一方面城市政府为进入城镇的人口提供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能力比较强,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进入城市的人口收入比较高,有能力承担城镇化的成本。与发达省份相比,河南城市的产业层次相对还比较低,吸纳农村人口的能力还比较弱。

  3.农业经营方式落后,农业劳动生产率低

  河南现在户均耕地面积在6亩左右(大约5.71亩),农业劳动生产率很低,特别是我们的粮食生产成本和国外相比差距非常大,这其中的问题是非常复杂的。

  4.农村人口低质化、老龄化现象突出

  区域经济、农村经济能不能发展,说到底是人的问题,人是第一资源,人的素质比较高,技能比较强,地区的发展能力就比较强。由于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大量的优质劳动力都进入城市中,现在农村人口低质化、老龄化,村庄空心化、农户空巢化的问题比较突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就是怎么把有能力的优质的劳动力吸引到农村,让他们返乡进行创业。这是下一步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产业振兴的一个关键。

  5.传统农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内生发展动力不足

  由于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过去有一种说法,农业大县也是财政穷县、经济弱县,这个现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根本改变。现在我们传统农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都是比较低的。全面小康最重要的指标就是人均GDP水平,河南的人均GDP水平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0%,传统农区只相当于河南平均水平的70%。这就说明传统农区经济发展水平还是比较低的,传统农区工业化还仅仅处在初期阶段,甚至有些就是刚刚开始起步。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内生发展能力是比较弱的,这也是我们实施乡村振兴的一个短板、一个瓶颈。

  二、河南实施乡村振兴的主要任务

  (一)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在稳步提升粮食产能上展现新作为

  河南是一个粮食大省,肩负着全国的粮食安全。目前,河南省粮食结构性过剩,疫情对整个粮食生产和粮食市场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从长期来看,粮食结构性过剩这种情况还是会出现的。所以河南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就要应对现在粮食结构性过剩的矛盾,要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在产能上做文章,保证产能不能减少、不能降低。

  (二)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提升农业竞争力上探索新路子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国家经济工作的一条主线,也是适应现在消费升级的需要。河南的农业竞争力相对不强、不足,如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竞争力是下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

  (三)建设美丽乡村,在营造良好生态环境上打造新优势

  生态问题是农村的一个短板,我们要围绕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这样一个目标,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因地制宜推动生态振兴,通过建设美丽乡村来解决这个问题,让人们在乡村振兴中获得幸福感、归属感。

  (四)夯实基层基础,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上积累新经验

  基层基础很重要,通过近段时间的调研发现,哪一个村的村支书能力比较强,哪一个村的经济发展就比较好,特别是特色农业、特色经济,都能体现出来村支书的特点。村支书在外边打工或者在外边创业有经验,回到村里面,把他的经验带到村里边,这个村经济发展就比较好。所以,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下一步提升乡村管理水平的一个关键。这也是很重要的一项任务。

  (五)深化农村改革,在激发动力活力上求得新突破

  乡村振兴最终主体是农民,乡村振兴能不能实现,发展能力能不能提升,说到底还是农村的要素能不能激活的问题。现在农村之所以发展比较缓慢,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农村的生产要素没有被有效地激活,没有被有效地利用起来。下一步乡村振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激发农民的积极性,激活农村的生产要素。如何激活农村生产要素?笔者认为主要就是通过改革,改革着力点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深化农村的土地制度改革,也就是“三块地”的改革,激活农村土地要素。二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目前没有集体经济的村公共服务就比较落后,基础设施维护就存在很多问题。在脱贫攻坚阶段主要靠政府投入,但是这个阶段之后谁来维护这些基础设施,如果没有集体经济,这就是一个难题。发展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农村发展水平的一个重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不能走过去的老路,要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激活农村的集体经济。三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我国农村产业振兴最终必须走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的路子。要走这条路子,光靠一家一户的这种分散经营肯定是不行的,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逐步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

  (作者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