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度演化期,也是我国生产力布局优化调整、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区域竞争发展格局重塑的重要五年。对河南而言,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在新的历史方位中找准坐标定位、谋划战略转型路径,乘势推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一、聚焦补齐发展短板,着力提升高端要素集聚能力,打造中部地区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
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形势新要求,牢牢把握全球产业链重构和区域生产力布局优化调整的重要窗口期机遇,着力集聚高能级生产要素,推动全省经济主要依靠土地、劳动力、自然资源等传统要素,向主要依靠技术、数据等创新要素转变,示范引领中部地区转型升级。
(一)聚力汇集创新资源要素,加快补齐创新发展短板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对河南而言,要抢抓国内新一轮创新资源布局机遇,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创新平台布局河南,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中原孵化转化,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成果中试孵化地、新兴产业集聚地。高水平谋划建设沿黄科创带,整合郑州、洛阳、开封、新乡、焦作等沿黄地市科创资源,着力打造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发动机。借鉴省外成功经验,探索发展“科创飞地”模式,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发达地区科技合作,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配置创新资源,为河南科技创新注入强劲动能。
(二)激发数据资源要素潜力,增创数字转型发展新优势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对河南而言,要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支撑和倍增提升效应,依托河南庞大人口和经济规模蕴藏的海量数据资源,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深入挖掘数据资源潜在价值,加快推进数据资源创新应用,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助推全省经济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发挥国家大数据(河南)综合试验区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建设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巩固提升河南信息集散中心和网络交换枢纽地位,着力打造中部领先、全国一流的大数据产业中心和数据应用示范区。
(三)强化“多链”融合联动,推动要素高效整合和协同发力
注重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数据链等资源要素链的协同联动、耦合共振、聚合发力,紧紧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配置资金链、优化人才链、打通数据链,强化智库平台、孵化基地、金融资本等配套支持,提升“政产学研金用”融合发展水平,探索构建“高端智库+科创中心+产业资本+中试基地+产业集聚区”的新型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体系,创新发展新旧动能转化新模式和新路径。
二、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产业集群化发展水平,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对河南而言,要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强化集群优势培育、数字经济赋能、载体功能升级,加快向集群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型升级,努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
(一)强化链群思维,坚决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
充分发挥河南在基础原材料、基础零部件等领域的产业基础优势,以“精、尖、特、新”为方向,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在关键基础新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以及产业技术基础等领域实现新的重大突破,增创河南“工业四基”新优势。适应区域产业竞争由企业竞争向集群竞争转变的趋势,以提升链群发展规模水平为目标,以“龙头强链”“配套延链”“短板补链”“创新兴链”“金融活链”“品牌塑链”为方向,加快推进全产业链条升级和特色产业集群培育,着力发展壮大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绿色食品这三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和汽车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现代纺织这四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二)强化数字赋能,借力数字经济实现“换道超车”
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深入推进5G、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研发、设计、生产、管理、售后服务各环节的融合发展,着力建设一批数字化生产线、智能化工厂,加快培育一批集“智能制造+增值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两业”融合发展企业,驱动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型,促进制造业提质、降本、增效。以“企业上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为重点,推动特色优势集群内广大企业“上云上平台”,加快集群全面数字化转型。
(三)强化载体升级,激发活力动力推进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
牢固树立“以亩产论英雄、以特色论英雄、以生态论英雄”的发展理念,以“三提”“两改”为主要途径,深入推进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把产业集聚区建成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和示范区。坚持把产业集聚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作为“二次创业”的催化剂和助推器,厘清政府、市场和社会的管理边界,推动各类治理主体职能归位和协同联动,科学构建产业集聚区三元协同治理体系,充分激发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活力,不断提升产业集聚区的现代化治理水平。
三、巩固提升战略节点优势,着力推进强大内需市场培育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打造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核心枢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河南而言,要充分发挥中原地区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区位交通优势,以及超亿级人口消费市场优势,紧抓“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深度融入国内大循环、国际大分工,不断拓展河南经济发展新空间,为中部地区崛起提供开放支撑。
(一)要培育强大内需市场,着力打造一批“消费中心城市”
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充分挖掘河南消费潜力优势,加快推进传统消费提档升级、新型消费扩容提质。借助移动互联网、虚拟现实、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培育发展“互联网+”条件下的新型消费场景,推出更多消费新服务和新产品,充分激发新型消费潜力。创新发展夜经济、首店经济、小店经济等新型消费业态,着力打造一批业态丰富、品牌集聚、环境舒适、特色鲜明的消费目的地。立足河南综合交通便捷优势以及商贸、特色农业、跨境电商等产业比较优势,支持郑汴洛三城联合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支持有条件的地市建设国内消费中心城市或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吸引更多省外境外消费回流。
(二)要全面提升开放能级,着力打造中部开放发展前沿高地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统筹推进开放通道、开放平台、开放枢纽、开放环境建设,加快构建立体化“大通道+大枢纽+大平台+大开放”体系。重点是要强化高能级开放平台建设,优化提升口岸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布局,深入推进“五区联动”发展,积极谋划建设自由贸易港,着力打造更高能级的对外开放合作平台。以“四路协同”发展为重点,积极拓宽对外开放通道,加快打造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交通物流枢纽,不断增强河南畅通国内、联通国际的资源整合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组织能力,切实把通道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和经济优势。要对标国际一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增强河南对外开放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为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系河南省发改委产业所研究室主任、高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