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明确提出,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2019年河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321%,“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高于国家05个百分点,但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4个百分点。按照城镇化发展规律,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仍然是河南重要的战略任务之一。都市圈作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态和区域政策精准实施的重要空间单元,加快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将引领全省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河南需要把都市圈的发展和安全统筹起来考虑,从加快行政区划调整、不断增强韧性能力、优化快速交通网络三个方面入手,加快打造空间结构清晰、城市功能互补、要素流动有序、产业分工协调、交通往来顺畅、公共服务均衡、环境和谐宜居的现代化都市圈。
一、加快行政区划调整
郑州都市圈和洛阳都市圈是河南“十四五”及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建设的两大都市圈。从发展空间、开发程度和资源整合等方面来看,虽然郑州和洛阳面临不同的问题,但是都可以通过行政区划调整来加以解决。郑州都市圈建设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都市圈的“核”发展受限,即郑州中心城市发展空间严重不足。按照国际惯例,城市开发强度的警戒线为30%。但是,郑州已经超过了40%,在我国特大城市中,还有一个是深圳。郑州中心城市的发展空间不足和开发强度过高的问题较为突出。洛阳都市圈建设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都市圈的“核”量级不足,即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较弱。2019年,市辖区面积占全市面积比重仅为58%,同期徐州、襄阳分别为186%和200%。
加快行政区划调整,在更大范围内科学合理地促进各类增量和存量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切实可行地推进地铁等大型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既能够解决郑州都市圈的“核”发展空间不足、规模效应递减的问题,又能够解决洛阳都市圈的“核”发展能级偏小、要素集聚能力不强的问题。
二、不断增强韧性能力
中心城市和都市圈的发展,不能只考虑规模经济效益,必须把生态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暴发,给城市发展敲响了警钟。在城市化进程中,不仅有人口密集、交通拥堵、环境恶化、房价上涨等“慢性病”,还有疫情、地震、洪涝、恐怖袭击等“急性病”,都将严重影响城市的有序平稳运行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随着都市圈的形成并发展至成熟阶段,其内部各级城镇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受到冲击时产生的“冲击波”向外传输速度更快、传输力度更大,从规划预案、应急响应、智能监测等方面增强城镇之间韧性建设的协同性,有利于加快形成韧性都市圈,让城市在受到疫情、地震、洪涝、恐怖袭击等外界各种干扰与冲击时,能够维持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或者在经历干扰和冲击之后,能够快速有效应对,把损失降到最低。
三、构建快速交通网络
研究发现,人们可以忍受的极限通勤时间为45分钟到1小时。这意味着该时间范围内所能够到达的最大距离,往往决定了一个都市圈由中心到边缘的最大半径。但是,45分钟指的是全通勤时间,不是指在主要交通干线上的站到站的时间。都市圈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快速集疏运网络,特别是跨城通勤需求。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必须切实考虑居民的通勤感受,注重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换乘,特别是城际铁路等轨道交通要向零换乘、小编组、公交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加快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此外,都市圈快速路网的建设要注重时序问题,根据城镇之间的紧密联系度、人口流量来确定修建的先后次序,以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应。
(作者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