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提高河南省文化软实力的几个着力点

  秦健2023-01-13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其中第九部分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河南省是个文化资源大省,但离文化强省尚有一定差距。五中全会关于文化建设的这一新要求,对提高河南省文化软实力,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充分发挥河南作为传统文化高地的优势,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原优秀传统文化

《建议》中指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古籍保护、研究、利用,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就河南而言,当前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多达65519处,位居全国第二;有世界文化遗产5项2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19处;中国八大古都,河南占了4个。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来河南考察指导工作时,形象地指出,“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在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中,河南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就长达3000多年。但是,我们在文化传承创新、产业转化、品牌影响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我们要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的高度,深入挖掘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尤其是以中原文化为中心的黄河文明的内核和时代价值,挖掘姓氏文化、功夫文化、汉字文化等文化资源,推动中原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二、充分利用好红色文化,推进公民道德建设

《建议》中指出:“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河南是红色文化资源大省,“二七”大罢工影响深远,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确山竹沟被称为“小延安”,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近年,河南成为全国道德模范人数最多、正能量越来越强的省份,全省有900多人荣登“中国好人榜”,近20人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李文祥、燕振昌、许帅、张玉滚等不同时期的先进人物被授予“时代楷模”,最美教师李芳事迹感动全国,“河南好人”现象引起强烈反响。我们要充分发挥河南丰富的革命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优势,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人们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实现中原更加出彩紧密联系起来,结合新的时代特点,传承弘扬好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为中原更加出彩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三、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打造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建议》中指出:“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规范发展文化产业园区,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带建设。”河南文化产业连续10多年来高于GDP增长速度,形成了“老家河南”“中国功夫”“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水秀”等一批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但是我们还要看到,河南文化产业结构还不优,文化创新能力不足,知名文化品牌较少,尤其是在文化和科技融合上,还存在不少短板。2019年全国文化企业30强中,河南只有中原出版传媒集团上榜,全省没有一家文化企业在主板挂牌上市。我们要以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互联网+”“文化+”行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壮大新型业态。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要加强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谋划规划,引导各地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因地制宜培育优势产业、打造文化品牌。

  (作者系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科技文化教研部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