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黄泛区农垦事业的辉煌成就、经验启示及发展方向

《中原智库》(2020)  翟国胜2021-01-20

“黄泛区”就是黄河水泛滥的地区,它包括河南东部、安徽北部及江苏北部的44个县。1951年1月在原河南省黄泛区复兴局的基础上于西华、扶沟两县境内建起了黄泛区农场。从顶顶帐篷到广厦万间,从萧疏的沼泽荒原到无际的麦海良田,从联合国救济总署的赈灾地到全国农垦现代农业的示范区,黄泛区农场栉风沐雨,已走过近70年的光辉历程。目前,黄泛区农场是河南省唯一的农林牧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的国有大型农垦企业,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拥有土地147万亩,其中耕地11万亩,果园近万亩,职工12万多名。总场下辖16个农业分场,9个场控、参股工商企业,3个境外控股公司,成为新中国“旧貌换新颜”的一个生动缩影,成为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典型例证。  

一、黄泛区农垦事业的辉煌成就  

(一)现代农业建设成效显著  

黄泛区农场在农业生产上严格实行“统一作物品种布局、统一供应大宗生产资料、统一职工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统一技术操作规程、统一产品检测检验、统一产品收购加工销售”的“六统一”措施,靠标准化打造品牌,在社会上形成了较高的信誉度。农场是河南省重要的良种繁育推广基地、生猪养殖出口基地、果蔬生产贮藏基地。有“地神”“绿原”两个国家驰名商标,“黄泛区”“泛农”“天鹰”“泛区”4个河南省著名商标。“黄泛区”牌黄金梨已连续3届荣获“中国国际农交会金奖”,2017年又被评审为“地理标志农产品”。  

(二)科技创新硕果累累  

农场有一支近300人组成的科研队伍,建有农业科学研究院,建成了较为完善的科研、试验、示范、推广体系。近年来,先后培育出了“泛麦8号”等13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新品种。2015年被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建立博士后研发基地,为加快引进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民生事业显著改善  

黄泛区农场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民生事业得以显著改善。人均可支配收入14万元,人均住房面积由过去的不足10平方米提高到40平方米。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建立健全了基本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和失业保险体制,城乡一体化的低保制度全面建立,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按标施保。农场教育、医疗、文化、商业、娱乐、通信、有线电视等城镇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齐全。场部城镇实现了绿化、净化、硬化、美化、亮化,空气清新,生态良好,宜居、宜业、宜游,已成为当地经济、文化的中心。农场是河南省首批命名的5个“环境优美小城镇”之一,是AAA级生态旅游区。  

(四)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努力发挥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实施良种繁育、机械化作业服务、科技服务、农业产业化经营、畜牧养殖、信息服务等场地合作共建模式,促进了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黄泛区地神种业农科院常年坚持为农民提供优质配方肥料,免费为农民化验,登门进行技术指导,使配方施肥技术由农场走向了周边农村,扩展到周边20多个县市,每年使农民增加上千万元的经济效益。同时,环境优美的农场小城镇也吸引了周边村民到农场定居经商,各种公共设施方便了周边村民看病就医、子女上学、生活购物、文体娱乐,农场职工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周边村民也起到了积极的引领示范作用。  

(五)企业文化繁荣发展  

农场重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黄泛区精神,深入开展“爱场爱岗、敬业奉献”等主题教育和文明单位创建等活动,大力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广大职工群众的文明意识进一步提高;企业文化繁荣发展,多件作品荣获省、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对中央党校五七干校旧址、王近山将军旧居、老场部旧址等进行了挂牌保护;投资600余万元建成的黄泛区农场场史馆,已被命名为周口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社科知识普及基地,成为传承农垦精神的重要基地和展示农垦形象的窗口。  

(六)农业“走出去”成效显著  

黄泛区农场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乌克兰和塔吉克斯坦分别建立了3个境外公司,在乌克兰租土地8万亩,发展奶牛养殖等产业;在塔吉克斯坦经营土地9万亩,开展了农作物良种繁育、农产品加工等项目。在塔吉克斯坦种植的小麦、玉米、棉花平均产量是当地农户产量的2倍以上,创造了塔吉克斯坦农业生产的最高纪录。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试验获得成功,打破了塔吉克斯坦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不仅彰显了中国农业的示范引领作用,而且促进了当地居民的就业,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黄泛区农场在境外投资建设的两个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园,已被批准为省级农业对外合作园区,纳入商业部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统计范围。  

二、黄泛区农垦事业的经验启示  

(一)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黄泛区人民“站起来”,迅速医治战争创伤,荡涤旧社会留下的污泥浊水,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复兴运动;改革开放后,又是党领导黄泛区人民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黄泛区人民“富起来”。黄泛区70年沧桑巨变的发展史,就是党领导人民不断开拓前进、一步步走向辉煌的奋斗史。在新时代,只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只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巩固和扩大以各级党组织为核心、以党员干部为带动的政通人和、心齐劲足、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就一定会不断夺取黄泛区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黄泛区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二)必须不断改革创新  

只有充分认识改革面临的矛盾和困难,增强攻坚克难的勇气,敢于啃硬骨头,坚决破除影响农场发展的思想束缚和体制障碍,只有强化创新意识,以饱满的热情、充沛的干劲,永不懈怠、永不停步,才能不断为新时期农垦事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改革是一场革命,是新的利益调整,必然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也必然会有一些人暂时不理解、不支持,进而产生阻力。要树立超前意识,增强预见性,防患于未然,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正视现实,主动回答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引导职工群众正确对待和处理改革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以实际行动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只有打好主动仗,才能避免那种水来土挡、兵来将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三)必须强化企业管理  

科学管理是企业兴盛的保证。改革代替不了管理,管理上去了,企业才能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充满希望。农垦企业除具有其他国有企业的一般特点外,还存在着区域性、社会性、综合性等特点,从而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作为国有农场的经营管理者就必须加强政治理论和市场经济知识学习,既要把握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把握农垦企业自身的发展规律,要用市场经济理念认识农垦的属性,用市场法规和现代管理手段来解决企业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建立高素质的管理团队,以知名品牌、良好信誉、创新能力,把企业打造成合格的市场竞争主体。  

(四)必须加强农垦企业文化建设  

农垦独特的精神文化既是农垦事业的组成部分,也是农垦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大力培育农垦企业核心价值和经营理念。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要将农垦企业文化作为农垦的“凝心聚力”工程来抓,用文化包装农垦、宣传农垦、推销农垦,增强广大干部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文化软实力成为农垦经济发展的支撑;要充分发挥职工群众文化创造的积极性,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活动,不断满足职工群众的文化需要,提升干部职工文化素质,更加有效地凝聚和增强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五)必须积极争取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靠农场自身的探索与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特别是上级领导的支持。要注意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运用好各项政策,切实改善农场的经济和社会环境。要努力搞好与当地政府的关系,使当地政府在实践中认识到农场在支撑地方经济中所起的作用,认识到农场为当地的农业发展所起到的示范带动作用,从而和地方政府建立起融洽密切的关系,为农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努力答好新时代黄泛区农垦事业的全新考卷  

如何按照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要求,将黄泛区农场建设成“河南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先行区、新型现代农业的示范区、农业‘走出去’的排头兵”,是新时代给黄泛区人出的一张全新考卷。只有拿出逢山开路的闯劲、抓铁有痕的韧劲、攻城拔寨的拼劲,同心同德、开拓前进,才能当好新时代黄泛区农垦事业的答卷人,全力谱写农场改革发展的崭新篇章,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一)着力推进农场企业化、经营规模化  

要以打造现代农业的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为目标,以省政府批准组建河南省黄泛区农垦集团有限公司为契机,努力将企业做强做大做优。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健全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等管理和监督机构,规范决策和管理行为。建立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薪酬体系,规范筹资投资、劳动用工、绩效考核、人才培训、技术创新、标准化生产等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健全营销体系,提高市场占有率。围绕主导产业,在确保国有资本控股的前提下,构建多元化投资机制。  

(二)创新农业经营管理体制  

坚持和完善以职工家庭农场经营为基础、大农场统筹小农场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推进和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强化农场统一经营管理和服务职能,逐步把现有的农业分场改制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农业子公司。建立健全农场与职工之间合理的利益分享和风险共担机制。积极培育农业综合服务公司等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发展股份制、公司制、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形式,开展土地流转、订单农业等农场与农场、农场与地方多种合作经营模式。逐步完善以劳动合同制为核心的市场化用工制度和管理制度。  

(三)创新农场国有土地管理方式  

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管理,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对农场土地严格实行分类管理。根据农场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需要,科学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保障农场产业发展合理用地需要。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各项土地政策,对符合设施农用地条件的农产品初加工、农产品临时存储等附属设施,农业生产相关配套设施、养殖项目等使用农用地的,按农用地管理使用,助推农场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推进农场土地资源资产化和资本化,利用河南省黄泛区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平台,发挥土地最大效益,通过土地资源优势开展产业合作。有序开展农场国有农用地使用权抵押、担保试点。  

(四)加快推进新型现代农业建设  

实施绿色兴农、品牌兴农、质量兴农,推进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加强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参与郑州等大中城市菜篮子工程,打造河南省绿色有机果蔬、高端畜禽产品、优质专用粮食供应基地。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探索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构建“种养加”一体化全面发展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利用农场生态旅游和农垦文化优势,建设现代农业体验、采摘、观光、休闲、度假基地。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完善农业全产业链互联互通信息化建设,打造自动化、标准化、可视化、精准化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通过土地流转、订单农业、代耕代种、农资供应、农机农技服务等,为农村和农民提供综合社会化服务,示范带动现代农业发展。  

(五)发挥好农场在农业对外合作中的引领作用  

下大力气抓好黄泛区实业集团在境外投资建设的塔吉克斯坦中塔(河南)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园和乌克兰中乌农业示范园,进一步完善园区各项制度,强化园区平台建设,创优园区发展环境,吸引国内资本投资园区,形成优势互补,抱团发展;用好各项优惠扶持政策,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开展国际贸易;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培育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提升农业境外投资的质量效益,最大限度规避对外合作的各类风险,提高农业技术在境外的推广力度和服务水平,发挥好在农业对外合作中的引领作用。  

(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加强农场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在改革发展中充分发挥党委领导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继承和弘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黄泛区精神,更加有效地凝聚和增强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不断增强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而增强职工群众对农垦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  

(作者系黄泛区农场原副场级调研员、教授级高级政工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