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近平在河南代表团的讲话,为河南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河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担当,是破解农业大省发展不均衡不充分问题的迫切要求,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全省乡村振兴面临的形势正发生着深刻变化,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这一根本性、阶段性和趋势性的变化及特征,聚力“五个振兴”,推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一、提高认识,把握发展的路径和动力
以提高思想认识为起点,转变旧有的发展思路,理解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实现途径和动力来源。当前,河南省作为粮食大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河南更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以确保粮食安全为首要任务,以深化改革为法宝,以“五个振兴”为路径,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为制度保障,扛稳粮食安全的重任,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探索新路子,在统筹好“三农”重大关系上实现新突破。积极创新思维和方式,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探索出具有河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二、重点推进,抓好乡村产业振兴工程
以城乡产业深度融合为导向,促进城乡生产需求的互动对接,找准乡村产业的发展方向。河南乡村产业振兴重点关注五个方向:第一,实施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建设粮食经济强省。河南要立足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河南肩负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要提升粮食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实现粮食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的三链融通,做到产量与产能、增产和增收、生产和生态紧密结合,打造粮食经济强省。第二,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打造高质量的农业供给体系。河南农业现代化水平为6141,全国排第16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402。要大力推动农业生产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化,开展名特优农产品种养,强化特色农业优势地位和竞争力。第三,农村产业链条延伸化。充分利用农村资源优势,着力开发特色服务,把农业种养、加工和休闲观光、健康养老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乡村产业发展新格局。第四,实施品牌乡村工程。统一区域品牌形象,强化品牌组织,形成品牌体系,保护知识产权,避免恶性竞争,逐步将农特产品、文化产品、旅游产品纳入其中。扩大农产品认证范围,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豫”字号公用品牌和农产品品牌。第五,打造区域乡村振兴孵化器。乡村振兴孵化器是政府、企业、农民的共识平台,是产业、产品、资源、主体的组织平台,是供需互动的交易平台,也是乡村文化创意平台,更是综合服务和孵化平台,是凝聚乡村振兴合力,促进乡村振兴的引擎。
三、激活要素,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逐步推进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和产权市场建设,疏通人才、科技、金融、资本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渠道,促进城乡要素流通。第一,做好乡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厘清产权归属、全面保障村民权利。第二,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开展股份合作制改革,健全创新社会资本与农业经营主体、农户之间的收益分配机制。第三,构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服务体系,强化交易市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第四,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农用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相关政策,让农民分享土地增值的收益。河南省要加快完成全省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建立健全集体资产各项管理制度,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积极探索出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的新办法、新途径。同时,健全并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的合理、公开、规范流转。
四、科学规划,城乡互动共建美丽乡村
河南农村人口众多,生态宜居的新农村是社会安定的“稳定装置”,实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生态振兴,才能实现农民增收、居住环境改善、精神生活提高、具有较高的幸福感和对当前社会的认同感。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推进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四美乡村”创建,通过引领乡村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等方式,切实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体来说,要以科学规划为指引,推进城乡公共资源一体化配置,彻底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建设美丽家园。第一,加快推进“百县通村入组”和“四好农村路”工程,加强城际交通网络和交通路线建设,打通乡村振兴“出”与“进”的“双向道”,缩短城乡“距离”,增强城乡融合基础。第二,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要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抓好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提升。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大幅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让农民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日子。第三,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按照土地现状、生态风貌、农民主体地位“三不变”,遵循因地制宜、共生共享、资源内生、产融联结的“四原则”,导入生态农业、旅游体验、健康养生、文化教育、当地特色“五类产业”,挖掘当地资源,延伸公共服务,因地制宜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建设规划合理、集聚集约、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第四,创新社群组织化方式,形成以社区为中心的新消费场景,打造生产端到消费端直接互动的渠道,打通农产品从乡村到城镇的向上通道,以及消费人群从城镇到乡村的向下通道。
五、加强管理,创新现代乡村治理水平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河南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要坚持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治理体制,形成和谐有序、共同参与的乡村治理格局。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达到人与内心、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人文生态、生产生态、生活生态、环境生态兼具,自治、法治、德治结合,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繁荣乡村。第一,坚持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发挥自治基础作用,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加强集体“三资”管理,保障广大村民合理利益;发挥法治保障作用,梳理依法治理的理念,把政府各项涉农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发挥德治引领作用,开展文明村创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农民精神风貌。第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和引导农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发扬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等优秀传统,同时开展一系列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宣扬先进事迹,发挥模范带领作用。第三,加强乡村公共服务功能配置,切实增进民生福祉,提升乡村服务水平。实施乡村教育提升行动,解决“上学难”问题;健全医疗服务体系,打造“15分钟健康服务圈”;巩固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全覆盖成果,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
(作者系郑州大学副校长〈正校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