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红旗渠精神:初心和使命的集中体现

《中原智库》(2020)  陈东辉2021-01-19

中国共产党是在不断学习教育中走向成熟走向胜利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彰显了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初心、勇于自我革命的决心和夺取伟大胜利的信心。红旗渠精神,是初心和使命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干事创业的动力源泉。我们要把红旗渠当成永久的党性教育课堂、干部培训基地,让更多的人从中汲取精神营养。  

一、红旗渠工程是为了人民的“初心工程”,体现了林县县委的使命和担当  

红旗渠的修建和林县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林县是四面环山的小盆地,位于太行山向东部平原延伸的断裂带,地下水埋藏深,开采十分困难。这里气候干燥,常年干旱少雨,是一个“荒岭秃山头,水缺贵如油”的地方。虽然水量充沛的浊漳河穿境而过,但由于地势原因无法引水灌溉农田,所以,当地又有“守着漳河种旱地”的说法。据史料记载,从明朝正统元年(1436年)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500多年间,林县发生自然灾害100多次,大旱绝收30多次。有时连年大旱,河干井枯,庄稼颗粒无收,出现“人相食”的惨状。为了活下去,林县人成群结队翻越太行山,到山西逃荒谋生路。可以说,“一部林县志,满卷旱荒史”。“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就是当时林县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政党,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为人民谋幸福。中国共产党在林县执政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全县人民的吃饭问题。古书上说:“洪范八政,食为首政。”粮食从哪里来?毫无疑问,来自农业生产。农业离不开水。要让全县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就必须解决缺水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中期,全国开始大兴以增产增收为目的的农田灌溉水利建设。毛泽东在为《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所写的按语中提出:“每县都应当在自己的全面规划中,做出一个适当的水利规划。”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林县县委发出“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号召,提出“引漳入林”动议,盘阳会议把“引漳入林”工程正式命名为“红旗渠”。这个重大决策体现了林县县委的使命和担当,反映了林县县委治理好林县的勇气和决心。  

二、红旗渠精神是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孕育形成的,初心和使命是红旗渠精神的灵魂  

习近平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林县县委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将党的事业、人民利益与县域治理的生动实践有机结合,形成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红旗渠精神。1965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载了长篇通讯《党的领导无所不在》。这篇长篇通讯写道:“林县人民的革命精神,是在林县县委和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树立起来、坚定起来的。”为了有效解决全县人民的用水问题,林县县委充分发挥县委“战斗司令部”的作用,坚持书记挂帅、全党动手、全民动员,形成了领导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商量的工作机制。在论及红旗渠精神时,杨贵曾说,我们原先完整的说法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敢想敢干,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原本是我们总结出来的修渠经验,不想中央领导去了一看说:“好,这就是你们的精神,是红旗渠精神。”杨贵认为,红旗渠精神最重要的就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特别是“为了人民”,堪称红旗渠精神的灵魂。他说,必须要在自己内心深处完全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人民才会跟着你去艰苦奋斗。初心和使命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同党的性质和宗旨高度一致。所以说,红旗渠精神首先是党的精神,体现了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林县人在谈到红旗渠时常说,“人民紧跟共产党,改造山河有力量”“共产党送来幸福水,人换精神地换装”。在红旗渠精神的激励下,林县(林州)“治山山变样、治水水长流、治穷穷变富”,谱写出“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四部曲。2018年12月,林州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市)。  

三、用红旗渠精神培根铸魂,做“守初心、担使命”的新时代出彩共产党人  

红旗渠精神是我们身边的“钙源”。我们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深度挖掘红旗渠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坚持用红旗渠精神培根铸魂,从理想信念教育着手,牢记党的宗旨和使命,做“守初心、担使命”的新时代出彩共产党人。一是学习红旗渠精神,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为了人民,是红旗渠精神的鲜明价值指向。共产党人必须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要强化宗旨意识,经常扪心自问,心中是否始终装着人民?服务是否完全彻底?做到以人民利益为重、以人民期盼为念,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二是学习红旗渠精神,解决好依靠谁的问题。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习近平指出,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红旗渠的成功修建,离不开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也有一个依靠谁的问题。必须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扬拜人民群众为师的精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向人民群众学习,从群众那里汲取智慧,充分调动广大劳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三是学习红旗渠精神,解决好怎么干的问题。红旗渠精神的落脚点是实干、是奋斗。要发扬实干的优良作风,坚持问题导向,敢想敢干,实事求是。既要传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又要保持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品质,把红旗渠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转化为战胜风险挑战的坚强意志,转化为更大的责任担当和更高的目标要求,不断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推向前进。  

(作者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党建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