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贵阳孔学堂建设经验对我省构筑文化高地的启示

《中原智库》(2018)  省社科联调研组2019-11-26

  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加快构建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战略任务以后,省社科联根据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素萍提出的要好好学习外省社科理论工作经验,尤其是要学习贵州省孔学堂开展文化教育、理论宣传和社科普及经验的要求,于2017年4月派出调研组赴贵州学习考察,深入贵阳孔学堂进行了专门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现场体验和实地考察等工作,比较详细深入地了解了贵阳孔学堂的相关建设、运作机制、功能发挥和社会效益等情况,一些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一、孔学堂的概况、功能和特点

  (一)孔学堂的基本概况

  孔学堂坐落在贵阳市南郊大将山下、花溪河畔,依山傍水,环境优美。该工程于2011年7月动工,2012年9月落成,2013年元旦向社会公众开放,分为“公众教化区”“中华文化国际研修院”“文化创意产业园”,总占地1320余亩,总建筑面积近15万平方米。其中,“公众教化区”(一期工程)占地130亩,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礼仪广场、大成殿、明伦堂、六艺学宫、乡贤祠、阳明祠、奎文阁、杏坛及孔子行教像等,以公众文化宣传教育为目的。“中华文化研修园”区(二期工程)占地327亩,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主要由文化街、研修园、研修社区、草堂、文化园林及相应配套设施组成,以打造研究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性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术研究成果产出高地,传播和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为目的。

  孔学堂的管理方式为“省委领导、省市共管、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属正厅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设有孔学堂理事会、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孔学堂发展基金会、孔学堂学术委员会、孔学堂阳明文化研究院、孔学堂书局、《孔学堂》杂志社、孔学堂网站、孔学堂艺术团、孔学堂文化发展(贵州)股份有限公司、孔学堂书画研究院、孔学堂谦德传统文化传习院等机构,集教化中心、文化传播与推广中心、研修中心和文化产业中心为一体,是一个承载传统文化普及、教化、研究、交流等多种功能的载体,目前已成为贵州省和贵阳市著名的文化地标。

  (二)孔学堂的功能

  孔学堂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宗旨,其功能定位主要有五个方面:教化、传播、学术研修、文化旅游、产业支撑等,其中以教化和研修为两大基本功能。学堂的建设规模、面积和功能,堪称中国甚至世界第一。在教化方面,孔学堂的公众教化区按照一纵两横三条轴线格局建设,分为礼轴、风轴、行轴,礼即礼仪,风即教化,行即实践。还建有可容纳5000人的礼仪广场,主要为满足公民道德教育特别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之需,市民也可以在此坐而论道、以文会友、吟诗作赋、品茶下棋、旅游观光等。在研修方面,重点建设了中华文化国际研修园,其中包括研修区和研修社区。研修区建有16栋学术研究小楼,每栋小楼建筑面积在1500—2000平方米之间,可提供给入驻孔学堂的国内知名大学、研究机构的专家、教授及其博士研究生进行学习、研究、交流。这个区内还建有“阳明大讲堂”“数字图书馆”“会议中心”等设施。研修社区建有主题研修酒店、国际青年旅行社、教授宾舍、博士公寓、儒林草堂和社区中心等,总占地42亩,可同时容纳400人以上专家、学者及研修人员生活研修。除此之外,孔学堂还具有典藏、礼典等功能,是一个多功能、复合型的大型文化综合体。

  (三)孔学堂的主要特点

  一是以传统文化“两创”为指导思想。孔学堂的建设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重要指导思想,既完善价值表达,又实现话语转换。在建设之初,孔学堂就将建设宗旨定为“古为今用,传承教化”,即以古代孔庙为蓝本,遵循基本规制、保留核心元素、结合本地实际,大胆创新、自成一格,使学堂建成后既像孔庙,又不是孔庙,更多地体现了贵阳特色。比如在孔学堂内部设计上,一方面保留了棂星门、大成殿、杏坛、奎文阁等古代孔庙的标志性建筑;另一方面又新建了讲堂群、六艺学宫、多媒体儒学馆等具有学习传播功能的建筑。同时,在建筑风格上孔学堂一改各地孔庙的明清风格,大胆创新,用汉唐风格渲染出恢宏大气的文化氛围。

  二是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孔学堂改变传统主要由政府投资建设的传统思维模式,创新性地采用了“民建公营”的运作方式,由中天城投集团、宏立城公司、凯宏公司等贵州民营企业捐资兴建,共投入15亿元;贵阳市花溪区区委区政府对此倾力支持,与建设相关的供水、供电、燃气、电讯等部门也大力支持和提供相应建设方面的捐助。场馆建成后由贵州省和贵阳市组建专门机构负责日常管理和运营工作。同时,为了保证孔学堂持续健康发展,2013年年底还成立了孔学堂发展基金会,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在短短3年时间内完成了近2亿元的发展目标。

  三是实行网络化活动组织方式。孔学堂自2013年对外开放以来,其活动的组织主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发布公告,听众自愿、免费参加,很受社会欢迎。组织的文化讲座层次非常高,曾先后邀请许嘉璐、王蒙、成中英、唐浩明、叶辛、于丹、郦波等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做报告,已举办公益讲座近500场,听众累计达18万人次。除开展“道德讲堂”“历史文化讲座”之外,孔学堂还举办“入学、成人、结婚、敬老”等典礼活动,以及春节、清明、端午和二十四节气等各类民俗文化活动,开展琴、棋、书、画、诗、礼等培训活动,与国内著名高校及海内外学术机构的合作交流、学术研讨等,文化氛围非常浓厚。

  四是已打造成全国有影响的文化高地。孔学堂以其独特魅力,在贵州乃至全国和海外都产生了广泛影响,目前已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国内一大批知名高校签订了入驻协议,由各大学在孔学堂挂牌成立国学研究基地,并到这里开展学术研讨和讲座交流活动。由于这里学术繁盛、名流不断,在社会上影响很大,仅2016年,就先后接待参观考察团体650多个,总计32万人次。孔学堂自开办以来,先后有胡锦涛、贾庆林、李岚清、刘云山、赵乐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莅临视察。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与贵州省代表团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了解到孔学堂的建设情况后给予充分肯定,指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

  二、孔学堂做法和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2011年3月,经贵阳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建设孔学堂,建设项目一上马,即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担任常务副指挥长。市领导多次到孔学堂视察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贵州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两任省委书记几次到孔学堂调研指导,对建设工作做出不少重要指示。贵阳市政府专门出台管理办法,明确城市管理(城市综合执法)、公安、消防、安监、民政、环境保护、园林绿化、工商、物价、文化、卫生、食品药品、旅游等行政主管部门和花溪区人民政府,要做好孔学堂的相关管理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孔学堂建筑和设施的外形及使用功能等。

  (二)运营方式卓有成效

  为使孔学堂持续健康发展,贵阳市建立了以孔学堂理事会为中心的管理体制,并将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纳入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明确规定孔学堂所开展的活动属于公益性传统文化教育活动,除财政对相关工作经费予以保障外,还可以多形式筹集资金、物资专项用于对孔学堂的建设和维护。因此政府“鼓励单位和个人以捐赠、资助等方式参与孔学堂的建设、维护,捐赠、资助的资金、物资由孔学堂管理机构集中统一管理,专项用于孔学堂的建设和维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仅2014年,孔学堂就募集到民营企业捐赠款项1500多万元。同时孔学堂还得到贵州茅台酒集团、贵州省农信社联合社、贵州银行、贵阳银行、盘江集团等贵州大型国有企业的大力支持和积极捐助。当然,孔学堂发展基金会也为捐赠单位提供了多项文化服务,如为贵州银行、中国银行举办了“良知与官德”的讲座;为茅台集团和黔商市西担保公司举办“崇德明耻,践行良知”的讲座;基金会还将道德讲堂办到了盘江集团火烧铺、山脚树、月亮田、土城煤矿等一线基层矿区,竭力为捐赠单位提供良好的文化服务。

  (三)文化功能定位突出

  根据孔学堂的功能定位和建设要求,学堂除与贵州大学等高校和相关机构开展合作外,还依托中华文化国际研修园,与北京大学合作共建“北京大学燕京学堂中国学硕士研究生孔学堂实习基地”;与复旦大学共建“复旦大学国学教学孔学堂基地”;与国际儒学联合会、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建立“国际中国文化孔学堂研修院”,在孔学堂开展中华文化人才特别是海外人才的培养、培训及学术交流,加强儒学研究成果的海外传播与推广。此外,孔学堂还与全国的一些著名文化机构,如岳麓书院、中国书院学会等签订入驻协议,让他们在这里建立国学文化研究中心。经过几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孔学堂已经成为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品牌。同时,为了充分发挥孔学堂的教育服务功能,他们除免费向公众开放和广泛开展公益讲座外,还与贵州的高校合作,将高校学生参加孔学堂公益讲座的次数计入学分,既提高了公益讲座的吸引力,又向青年学子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迄今为止,已有8万多名大学生参加孔学堂的讲座和有关活动。

  (四)充分重视产业发展

  孔学堂创建以后,很快成立了孔学堂文化发展(贵州)股份有限公司,围绕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这一主题,启动文化产业集群项目,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插上产业的翅膀。一是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园建设,吸纳国内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品牌中华老字号企业入园集聚,建立互促品牌战略集合体,形成特有的业态模式,通过产业手段、市场渠道而弘扬传统文化。二是该公司坚持以孔学堂品牌为载体,建设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文化目的地和输出地,进行传统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实施文化产业跨区域拓展,形成区域合作机制,产生集聚联动效应,并适应大数据时代需要,提供互联网文化产品,坚持走产业发展支持文化发展的道路。

  三、几点思考和建议

  贵阳孔学堂主要是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兴建,可谓生而逢时。但就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积淀而言,贵州的基础是极其薄弱的,能做成现在的规模和影响,纯属“硬性”与强力打造之结果。基于上述情况,孔学堂竟然能够使贵州成为一个在全国颇具影响力的文化高地,对此,我们有如下一些思考和建议:

  1应进一步充分挖掘、整合和运用好中原文化的丰厚资源。河南是一片中华文化的沃土,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大地,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夏朝到北宋和金,先后有20多个朝代在此建都,可谓三皇五帝起于中原,文明源头发自中原,万姓之根始于中原,帝都之乡定于中原,这里儒释道文化极为丰富。河南地下文物保有量全国第一,地上文物保有量全国第二,仅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就达5处,被史学家誉为“中国历史自然博物馆”。然而,目前河南对这些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整合、运用得还相当不够,没有形成强大的品牌效应,没有形成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文化高地。因此,在这方面我们应好好向贵州省学习,下非常之决心,以非常之手段,拿出非常之举措。

  2应积极探索支持文化强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和载体手段。河南要打造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确实应该积极学习贵州省的相关经验和做法。一是要积极探索建设重大文化发展项目,并下决心将其打造成河南的文化标志性工程。譬如可否以嵩阳书院为凭借或基本载体,在郑州市倾力打造嵩岳文化中心,将其打造成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示范基地、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现代文化创新发展新高地、中华文化“走出去”重要基地的样板工程。二是要积极探索成立相应的文化发展机构,可适当整合现在的有关文化发展机构,参照贵州省的做法,给予比较高的行政规格,赋予相应的职能权力,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等,推动中原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三是要积极探索成立文化发展基金,其规模应不少于2亿元。其成立办法既要严格按基金成立规定执行,又要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使之成为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四是要积极探索激励社会力量投资支持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出台相关政策,采取相关措施,创造相关条件,吸引社会及各类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投资或捐赠支持文化事业,在一定意义上借鉴复制贵阳孔学堂由民企捐助的经验。

  3应积极推进“河南社科中心”建设,着力打造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原品牌。近年来,河南社科界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成效突出。但我省在基础建设方面,特别是在社科的研究、交流、普及和成果展示、信息服务等方面,还没有相应的场馆设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科理论工作的深入开展。2016年9月30日,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方案》提出实施现代文化创新发展新高地建设工程,并将“河南社科中心”列入重点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因此建议借鉴贵阳孔学堂建设经验,由政府有关部门牵头,加快推进“河南社科中心”建设,将其打造成我省集理论研究、社科普及、学术交流、创新合作、文献收藏、信息服务、文化传播为一体的多功能服务中心。同时也可以把这一中心打造成为我省的一个文化园区和文化地标,建成以后可以集中展示河南的传统历史文化,如河洛文化、大宋文化、殷商文化、两汉文化、古都文化、诸子文化、黄河文化,等等,为加快河南文化高地建设发挥良好作用。

  (调研组组长:王喜成  成员:齐善兵  张东  朱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