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能力建设,既是指科技发展基础、交通发展基础、能源发展基础、产业发展基础等能力水平的建设,也包括人力资源、劳动力技能素质基础、体制机制运营组织基础、政府治理体系基础、社会文化政治发展基础等能力水平建设。一定意义上说,后者是基础的基础,也是被发达国家称之为的基础能力建设的重心——人力资源的拥有、开发、利用能力,决定着科技、交通、能源、产业的能力,决定着人们生产劳动创造与创新的能力,决定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实力与竞争力。
我省正在努力地爬坡过坎儿,以期从人口大省跨越进入人力资源强省,以期从农业大省跨越进入工业大省、经济强省。然而,突出矛盾依然是发展不足,如,发展方式转变滞后,经济结构调整不到位,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大,社会事业发展存在短板,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等,而这矛盾、那矛盾,最主要的矛盾是高层次人才不济,人才资源条件约束。从交通能源基础能力看,我们已经具备和达到了一定的条件水平,从人力资源、劳动力素质能力看,则还需要下大力气进一步提升。所以,打好“四张牌”,强化基础能力建设,未来我们的功夫当应多下在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上面。
省十次党代会报告特别强调指出,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树立大人才观,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完善全链条育才、全视角引才、全方位用才的发展体系,最大限度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这一段话,实际上传递出省委省政府围绕基础能力建设的战略思路和基本着眼点,即在大力推进高精尖大项目建设的同时,把基础能力建设的支撑点和重心放到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上面,寻求河南经济稳发展的持续路径。这一段话也提出了我们在推进基础能力建设过程中,实施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的三大基本方略措施,第一,树立人才第一资源观念;第二,建立完善河南全链条人才发展体系;第三,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换一句话说,就是要切实解决当前存在的较低的人才资源能力基础与较高的经济发展大势之间的矛盾,解决河南经济发展的人才瓶颈问题,开拓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新局面。
一、全链条育才
从应试型教育转向应用型教育,突出受教育者的技能操作和实践能力培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的是人才资源的战略性开发问题。所谓全链条育才,就是教育要契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面向现代化发展,面向新经济时代,从娃娃入托入学,到小学、中学、大学,注重专业与产业衔接,注重文科与理科兼修,注重学历与能力互动。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这些年所有学历教育,包括政府办学和社会办学,都在追求高大上——中专运作着升大专,专科运作着升本科,本科运作着拥有研究生学位授予权,这不仅造成师资规模、教学质量与办学规格层次要求的差异背反,更导致整个学历学识教育偏向理论虚泛,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与实际需求的专业能力差异背反,这也是一些用人单位看好专科生,忽略本科生、研究生的一个教育悖论现象的症结。
值得研讨的是,国家教育发展改革一方面在趋向应用技能型,而一方面却又不断地通过学历升级,减少专科层次,造成教育改革效益递减、大打折扣,这是谈不上全链条育才要求和逻辑的。这些年持续出现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正是全链条育才中的学校人才资源培养链条和社会人才资源需求链条脱节、断裂造成的。要不要继续实施学历升级的体制和机制,还是建议拉近“全链条育才”理念进行再斟酌与再思考。
二、全视角引才
立足省内外、国内外两个人才资源,两个人才市场,以高素质人才资源,促经济强省建设。所谓全视角引才,就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围绕经济强省建设,拓宽人才资源开发的思路、视野,调整人才资源开发的形式、模式。人才资源的开发总是把培养本土人才和引进外来人才结合在一起的。省委书记的一个“全视角”,既指出了引进人才的观念范围,也给出了引进人才的基本政策指向,措施路径。而目前“全视角引才”的焦点与难点,则正是政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能不能真正、务实地简政放权,赋予用人单位引才的自主权,包括人才引进和交流自主权,薪酬决定分配自主权,研发经费自主使用权等。所以,我们一方面要转变观念,大力推进引才工作,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即政府要给政策,要放权,不实在放权、不明确政策,“全视角引才”终将还是一句空话。
我们一直说河南经济发展的短板是工业,即先进制造业,而制约河南先进制造业和整个工业发展的是工业技术基础,制约工业技术基础提升的又是工业技术研发人才的短缺,所以建设经济强省,补上工业短板,关键是在加快培养本土工业技术人才的同时,积极引进外部先进的、强有力的工业技术人才和工业研发团队,这就必须要给予工业行业和企业,给予工业技术研发机构,给予大学相应研发机构灵活的、得以能够“全视角引才”的自主权。
三、全方位用才
调动各领域、各学科、各专业、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一切人才资源优势力量,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全方位用才,就是要协调本土人才与引进人才的关系,各得其所,突显张力。这里边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客观地对待本土与引入人才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等。实践中时有出现“引入女婿气走儿子”,或是待遇棚架、人才撤离,或是“逼迫人才跃进式研发、不讲研发规律”等事件。我们省和市、县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研发基地也不少,然而,真正原创性成果并不多,除了一些环境条件因素,恐怕最主要的还是政策待遇没有完全落地,或者说政策待遇不能持续,因此建议建立省、市人才应用监督检查专门机构,定期不定期考察、考核,以及处理人才应用中的问题,特别是对那些大中型项目,重点企事业单位,国家或省市工程试验中心、实验室、研发基地人才应用情况跟踪检查、评价,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全方位用才”,最大限度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
树立人才第一资源的理念,强力开发和利用人才资源,在当前,就是要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深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强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和郑州航空港引智试验区等平台建设,大力培养和引进科技领军人才、现代金融人才等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优秀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等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深入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职教攻坚工程和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建设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多元化投入机制,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各路高贤大展其长。
(作者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