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培育河南发展新优势

《中原智库》(2018)  李庚香2019-11-26

  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指出,希望河南打好“四张牌”。特别是第三张牌——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既是河南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也是短板和软肋。基础能力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新常态下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可持续发展,让中原更加出彩,就要在基础能力建设方面稳步突破。古语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实现基础设施完善,构建科学、合理、高效的基础支撑体系,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既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三区一群”国家战略的有力支撑,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及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一、打好基础能力建设牌,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基础能力”

  我们这里讲的“基础能力”,首先是指基础设施,但不仅仅是基础设施;其次,基础能力包括基础支撑体系,但不仅仅是基础支撑体系。从基础设施,到基础支撑体系,再到基础能力,这是一个完整的逻辑链。

  对河南来讲,外抓“一带一路”,内抓“三区一群”。如果基础能力搞不上去,我们就没有竞争优势,长远发展也会缺乏后劲。基础能力建设里面,关键要抓住两点:一是我们的优势是什么,即河南的优势怎么样。优势有长有短。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提出打“四张牌”的要求,河南省情其实也有个“四张牌”,即交通、农业、人口、文化。在这些优势里面,要坚持优者优先,如何把优势变得更优,这是我们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二是目前是我们的短板,今后却是我们的潜力或后劲,要坚持补其短板,看其潜力,要扬长避短,要坚持扬长补短。例如,河南的自贸区和上海的自贸区的区别就在于能够“补短”,要正视我们基础能力弱的现实。因此,河南的自贸区建设要放在基础能力建设上。因为,“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能力建设是河南迈上现代化新征程的基本条件。

  加强基础能力建设,要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努力实现基础能力建设的生态化、人文化、美化目标。自然禀赋和基本条件,是我们迈不过去的“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经济竞争力,没有基础条件是不行的,没有基础能力支撑是不行的。

  二、当前抓基础能力建设,要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三个工作重点

  针对我省基础支撑能力较弱、转型发展后劲不足的状况,省十次党代会明确指出,要坚持突出重点、弥补短板、强化弱项,着重从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完善提升科学发展载体、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三个层面夯实基础,蓄积动能。第一个层面,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能源、水利等。完善综合交通体系、现代能源体系、现代水利体系建设,是河南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打好“四张牌”、加快推进“三区一群”建设,打好“四大攻坚战”必须解决的基础条件。在能源建设上,我们面临的问题是“煤多油少贫气”,提高能源的保障能力已经刻不容缓。我们的环境问题,大气问题,归根结底是能源问题,但对此我们却避而不谈。第二个层面,产业集聚区、服务业“两区”的支撑能力,是基础能力建设的关键的所在。第三点是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在强化基础能力建设中,人力资本建设是第一能力建设。这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个工作重点。我们加强基础能力建设,要围绕这三个重点来展开。

  三、今后抓基础能力建设,要实现“软”“硬”件结合

  九层高台,起于垒土。纵观中外,全国乃至全球经济无一没有经过艰苦的打基础阶段。特别是越是发达的地方,基础能力建设越是厚实,因此,河南抓基础能力建设,一定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心态。当前乃至今后,要进一步做好“顶层设计”,既抓硬件,又抓软件,努力实现“软”“硬”件结合。夯实“硬件”基础建设,可以为经济发展拓展新空间;抓好“软件”基础建设,可以有效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软”“硬”件有机结合,则有利于厚植河南发展新优势。

  硬件方面,要抓好这三个方面:一是交通要搞好。改革开放我们得出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要想富,先修路。”今天,我们要抓住国家建设“一带一路”的有利契机,抓住我省推进“三区一群”国家战略实施的有利时机,努力把现有的交通区位优势变为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建设,实现河南“买全球、卖全球”的目标。二是产业集聚区和服务业“两区”建设。一部经济史,就是一个行业分工、产业转换的历史。当前,产业集聚区如何实现提质转型,服务业“两区”如何实现提速增效,把两个方面的工作做好,这是河南建设经济强省的核心之核心。只有把产业的支撑能力、服务业的支撑能力搞好了,做好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这两篇文章,我们的产业发展才能实现“集群、创新、智慧、绿色”的目标。三是城市基础能力建设。我们实施“三区一群”国家战略,建设中原城市群,如果城市基础设施搞不好,地上搞得好,地下搞不好,地上地下不能有机结合,那城市就失去了吸引力。

  软件方面,要注意不断拓展:一是人才。从人口到人手到人力资源,从专才到通才再到人才,这是完整的人才成长链。人才问题,是当前河南发展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存在把人才当木材、把凤凰当鸡、把价格当价值等轻视人才的现象。针对我省高端人才、技能人才比较匮乏、人才流失问题突出的现状,要实施创新驱动,提升核心竞争力,首先要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强化人才的引领作用,全面提升我省劳动力综合素质;其次要强化高校在人才培育方面的基础推动作用,举全省之力把郑州大学打造为全省高校的领头羊;再次,要努力打造中原学,推出中原学者、中原学派,建设河南思想家群,以群体的方式推动社科人才队伍建设,使他们名、实相符,名利双收,为中原更加出彩提供强大思想引领、人才支撑。当前,“中原学者”旨在表彰河南科技的创新人才,培育我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院士后备人才。该项平台含金量高,被誉为“院士摇篮”。自2007年以来,我省共评选出51名“中原学者”。但这些都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中原学者”怎么评,到了我们对人才政策进入顶层设计的时候了。我们要重视人才政策,也要重视人才是否“开心”,是否“宜居”,是否有“平台”是否无“后顾之忧”。特别是平台建设至关重要,因为人才不能创业,一切优惠都是空谈,要十分注重用平台凝聚人才。二是金融。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不通则痛”。血脉通,增长才有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促进金融和经济良性循环。河南要把金融作为重要的基础能力建设,一手抓“引金入豫”,一手抓“金融豫军”建设;一手抓服务实体经济,一手抓防范金融风险。三是信息。如今,信息经济已经成为经济活跃度的重要标志。我们要重视“互联网+”,但更要重视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当前,河南正在从人口大省逐渐成为网民大省、网络消费大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引领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借助信息技术新优势,搞好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河南的新优势、新动能、新空间可以得到极大提升。

  最后,在软、硬件建设上,还有一个探索和完善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因为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建设,都要解决巨额资金来源问题。完全依靠地方政府投资模式远远满足不了发展的需要。PPP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争议,现在面临如何完善的问题,如何肥瘦搭配、混合打包;如何使风险和收益相匹配;如何解决回报的比例问题等,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但PPP合作模式这个方向无疑是正确的。基础能力建设不能单靠政府来投入,而需要多元化投入。推进基础能力建设,要以政府为主导,积极探索完善PPP等投融资模式,鼓励、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基础设施领域建设,用活用好各种社会资本,不断拓宽社会投资新渠道。

  (作者系省社科联主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