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必须切实保护合法产权
保护合法产权,是创新活动持续进行的基础条件。创新活动也不例外,没有经济激励,创新活动就缺乏基本动力。技术创新有两个核心要素,一个是科技人员,负责产生创意、想法;另一个是企业家,负责判断你这个想法有没有商业价值,是否值得投资。如果值得投资,就投资进行试验,推进产业化,目的是追求利润。企业家是技术创新的需求侧,拉动、支持技术创新。没有企业家对创新成果的投资,科技人员的发明创造、专利就缺乏市场需求,专利就会被束之高阁,这就是改革开放以前公有制、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的科技成果利用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要使创新活动蓬蓬勃勃发展起来,就必须给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动和企业家对创新成果的鉴别能力以足够的经济激励,就是让具有商业价值的创新成果发明者和鉴别、支持该成果市场化的企业家获得应有的报酬,对社会贡献越大,获得的报酬越多。能否切实保护合法产权,是创新活动能否持续进行的法律底线。如果创新者和支持创新活动的企业家获得的报酬得不到切实保护,企业家就不可能安心支持创新活动,只能用脚投票,逃之夭夭,创新成果就缺乏市场需求,创新人员就没有创新的经济动力。各级各方面都应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7·26”讲话,知道“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大方向问题已经明确,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消除大方向不明确的不安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3月4日在全国政协民建和工商联联组会上的讲话,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以及最高法有关企业产权的判例,切实保护合法产权,营造合法产权神圣不可侵犯的社会环境,让科技人员和企业家放心、安心,有信心、有恒心进行创新、支持创新,不再用脚投票。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扩大开放,集全中国全世界的创新资源为我所用
科技创新具有偶然性,不是想创新马上就能出创新成果的。屠呦呦发明青蒿素就经历了几百次试验才摸索出低温萃取的成功方法,也有很多科学实验失败多次仍然不能成功。科技创新风险大,成本高,科技创新方面由跟进转向引领,需要诸多方面的改革和转变,切实回答、化解李约瑟之谜和钱学森之问。作为发展中省份,河南自主创新能力还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必须在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的同时,着力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充分利用省外创新资源以弥补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杀手锏之类的核心技术引不来,不等于民用先进技术也引不来。由于国内市场广阔,这方面的空间还是很大的。我国每年到国外旅游的消费量高达数千亿美元,从奢侈品到日用品疯狂购物,我们应该通过引进技术和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应该进一步总结、完善、推广中原内配、淅川减震器、双汇集团等企业的开放创新经验,把开放创新推向一个新高度。在互联网已经基本普及的创新20时代,创新已经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专门的研发机构、专业人员走向企业全体员工乃至社会大众,使得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企业以外的创新资源加快创新进程,提高创新效率。高手在民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社会,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让广大民众、私人资本用到科研及其成果转化上来,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好局面。我们应该加大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建设力度,大幅度拓展科技创新空间,加快科技创新民主化进程,营造人人皆可创新的社会氛围。
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社会氛围
要克服创新驱动发展的思想障碍,通过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理论合法性支持,让社会大众认识到科技创新人员和支持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企业家发财致富是合理的,科技人员、企业家通过发明创造、生产新产品满足大众的需求而获得利润,也是“通过为大家服务获得利益”的一种形式,并且合法利润越高,说明对社会贡献越大,进而营造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舆论环境。
(作者系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