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正在推动着产业变革,促进着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型,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网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的跨界融合,催生了一系列新技术、新业态、新经济,正在深刻改变着传统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发展网络经济已成为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抢占发展战略制高点的重大选择。
一
网络经济是以社会的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通过网络形式组织起来的经济形态,是经济网络化的必然结果。由于知识与信息在作为技术变量被引入网络经济的同时,拓展了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使其权重日益提高,所以它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相较有如下特性:一是网络经济具有高度信用化的特征。它以现代信息技术等高技术为基础,在经济活动中,交易的各方一般是互相不见面的,交易的商品和服务,最多的形式是以“图像”方式虚拟存在,所以网络经济实质是强化的信用经济。二是网络经济是全球化的经济。网络经济可以全天候运行,很少受时间因素制约,也能够突破空间以及国界的限制,使经济活动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三是网络经济以实体经济为依托。虽然网络经济在互联网上的活动可以是一套虚拟的符号体系,但它必须与实际经济相对应,必须有一定的实体经济基础,不能成为子虚乌有的皮包公司。四是网络经济具有高度个性化的形态。在经济活动中,主要体现为个人化、客户化、个体化和特定化,即个人化代替了效率,个体化代替了大规模生产,客户化代替了客户支持,特定化代替了大规模销售,不再是传统经济的规模化概念。
基于上述特性,网络经济有如下一些功能:一是推动了经济的自由化。传统经济活动的一大制约是信息不对称。而在网络经济下,互联网上的信息既快捷又完全,大大削弱了信息的垄断和封锁,为经济活动提供了重要条件。由于网上提供的信息基本上是完全的,减少了经济活动中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市场失灵,所以网络经济能够降低成本、促进竞争、提高经济效益。二是它使边际收益由递减变为递增。在网络经济的成本构成中,网络的建设成本和信息传递成本,因与入网人数无关其边际收益为零;网络的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制作成本,因与入网人数关系密切,网络规模越大,入网人数越多,其边际收益就越大,所以网络经济的边际收益呈递增发展态势。三是它能大幅提升传统产业的信息化程度。互联网技术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对传统产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够使信息服务业迅速向传统产业扩张,提升传统产业的信息化程度,这对制造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可以使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四是它对农业和中小企业发展,以及提高公共服务等都将产生重要影响。互联网能够为农业和中小企业建立供应链、扩大销售网络提供便利条件,有效解决小规模、分散型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的对接问题;能够推动公共服务供给创新和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广泛运用于健康医疗、教育、交通等民生领域,大幅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普惠水平,使公众能够享受到更加公平、高效、优质、便捷的服务。五是网络经济的价值升值空间和潜力惊人。互联网的特性就是能够实时的、超越时空地进行联结,这种互联互通特性在网络时代能产生令人震惊的结果。麦特卡夫定律告诉我们,互联网的价值同网络用户数量的平方成正比,即网络节点数在以算术级数增长时,网络价值则以指数方式增长,它能够使网络经济产生的价值像滚雪球一般地增大,产生令人震撼的“蝴蝶效应”。
二
网络经济具有完全不同于传统经济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它需要以互联网为依托,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为前提,需要由政府提供相应的产业政策支持,需要通过电子商务这个特殊载体和平台进行运作等。
信息技术和网络支撑方面。网络经济发展的基本依托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我国之所以把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着意发展网络经济,这一方面因为它是一个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制高点,我们必须积极抢占。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在发展网络经济方面也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不能错失良机。如我国原来使用的第一代互联网基于IPv4协议,可以提供大约40多亿个IP地址,但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这一地址目前已分配殆尽。我们正在布局的下一代互联网,使用的是IPv6地址协议,采用的是128位编码方式,网址资源极为充足,任何一个电器都可能成为一个网络终端,而且基于IPv6的互联网要比现在的互联网快1000倍以上,这就使未来5年互联网将改变很多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方式,直接成为产业生态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可以依托下一代互联网,大力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创新,进而实现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
相关政策支持方面。有力的政策支持是网络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为了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要求,2015年1月,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指出发展云计算,有利于分享信息知识和创新资源,降低全社会创业成本,培育形成新产业和新消费热点,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3月份,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7月份,国务院颁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网络经济的一系列举措,促使我国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加快推进,网络众包、个性化定制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11月份,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又提出,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党中央之所以高度重视发展网络经济,是因为它不但是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优化,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动力转换、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新引擎;而且是促进生活方式变革,为公众提供更加公平、高效、优质、便捷服务的新平台;还是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加大市场开放力度,调动市场主体和社会各界积极性,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的新途径。
载体和平台建设方面。网络经济以电子商务为平台和依托,电子商务的发育程度决定着网络经济的发展程度。电子商务的形式包括电子货币交换、供应链管理、电子交易市场、网络营销、在线事务处理、电子数据交换、存货管理和自动数据收集系统,以及商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广告商、消费者、中介商、物流配送等,是发展网络经济的主要载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能够使公司内部、供应商、客户和合作伙伴之间,实现企业间业务流程的电子化和电子业务信息共享,提高企业的生产、库存、流通和资金等各个环节的效率。电子商务可以使买卖双方不谋面而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综合服务活动,是网络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发展网络经济须臾离不开电子商务。
三
推进网络经济发展,是事关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加紧推进。
首先,要明确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要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为抓手,重点围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创业创新、先进制造、现代农业,及环境、交通、养老、医疗等领域,大力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等的创新发展,强化信息网络、应用服务、创新驱动、人才智力等方面的支撑,积极发展体验经济、社区经济、分享经济,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努力推动本地成为国内“互联网+”发展的热点地区。要在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的前提下,强力推进“联”,实现平台互通、系统互联、数据共享;努力促成“大”,通过云计算技术把数据集中处理,实现信息的广泛整合、深度分析、综合利用,形成开放共享的数据平台体系。
其次,要进一步强化电子商务建设。把加强电子商务建设放在发展网络经济的突出位置,建立完善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系统,规范交易行为,建立和完善交易平台,提供良好服务。要坚持示范带动,着力建设一批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园区,力争把本地打造成具有强大辐射力的电子商务中心、互联网金融中心和智慧物流中心。要努力解决农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瓶颈问题,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不断拓展互联网与其他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加速现代物流发展。要努力在电商进农村进社区、跨境电商及网络交易监管等环节上开拓创新,加大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力度。要借助“互联网+”,对如何创新运用金融平台、土地平台和人力资源平台取得突破。
其三,要以实施大数据战略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支撑。发展网络经济的有力武器是大数据和云计算,通过这些武器可以对那些含有意义的大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从而可得出有规律性的或有重要价值的东西。我们要积极实施大数据战略,做好资源的汇集、挖掘和应用工作。要进一步加强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商务大数据建设和应用,推进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现代化、营销服务网络化建设,推动产品与装备制造向智能、绿色、服务、安全方向发展。要发展云工程云服务企业,推进光网、无线宽带、云设施建设和下一代互联网大规模商用,大幅提高城市和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拓展便捷普惠的网络社会服务,努力实现无线局域网覆盖重点乡镇以上所有公共服务场所。
其四,要进一步强化政府支持服务。政府部门要积极制定相关政策,努力培育形成新的产业和消费热点,使买卖双方不需谋面就可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交易、金融活动顺利进行。要不断创新管理服务,对当前出现的创客空间、创新工厂、创业咖啡馆等加大支持力度,多为他们组织一些培训服务、创业服务,开展一些高峰论坛、路演活动、创新创业大赛活动等,支持他们的创业发展。努力解决他们在初创注册、银行开户时遇到的困难,扶持他们能够顺利创业。进一步加大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建设一批网络经济人才教育基地,广泛开展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出台相应政策措施,发展第三方支付、股权众筹,推广网上办税服务和电子发票应用等,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服务支持。要规范市场秩序,创建公平竞争的创业创新环境和规范诚信的市场环境,培育网络经济行业组织,建立良性商业规则,促进行业自律、健康发展。
(作者系省社科联副主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