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加快推进河南自贸区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中原智库》(2017)  李庚香 何白鸥 王喜成2019-11-26

  河南自贸区自2016年8月底获得党中央、国务院审批以后,成为我省五个重大国家战略规划之一,这也是我省收获的又一重大成果。加快推进自贸区建设,是河南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配置全球资源的需要,是努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接轨国际市场的需要,也是为河南更加出彩构建新的战略支点的需要,为我省探索内陆地区开放新模式,拓宽开放广度,提升开放高度,拓展开放深度提供了良好契机。今后应如何加快推进实施?我们有如下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科学规划设计

  实施的良好基础在于能绘就科学的蓝图,拿出缜密的顶层设计。我省应广泛吸收借鉴上海、广东、天津、福建等自贸试验区的规划和建设取得的成效,尽快研究出台与自贸区建设相关联的配套政策,科学确定河南自贸区的目标任务、功能定位、方法措施等。在规划设计中,一定要准确体现我省自贸区的功能和特色,突出改革创新的要求等,为中西部地区建设自贸区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应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充分体现中央的指导思想,加快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要强化如下几个方面的谋划:向东如何密切与长三角等地区的经济联系,向西如何密切与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的经济联系,向南如何加强与长江中游地区以及珠三角地区的经济联系,向北如何密切与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联系等,打造对外开放大平台、大市场、大流通体系。二是要牢牢把握国际通行规则,研究设置使自贸区加快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三是要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引进国际先进经验,提高服务业能级和水平。四是要根据推进情况以及产业发展和辐射带动需要,逐步拓展实施范围和试点政策范围,形成与河南经济、贸易、金融、物流中心建设的联动机制。

  二、加强法规研究

  国际上自贸区建设通常是以外向型为主的,国内设立自贸区以后,我们原来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适用性必须有重大变化,这是需要加强研究的,否则会处处受到掣肘。要对涉及自贸区业务的法律法规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梳理;如何调整国家《外资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规定中有关行政审批的要求;如何研究出台新的法规政策等,要在最短时间内构建起“自贸区法律保障体系”。要加快形成符合自贸区发展需要的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由河南省或有关省辖市通过地方立法,建立与试点要求相适应的自贸区法律法规制度。如可拟定《自贸区特殊条例》,建立与自贸试验区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同时结合各相关职能部门在自贸区内实施的创新制度以及监管经验,出台与各监管机构相适应的工作条例,如《郑州自贸区海关监管条例》等,细化各领域的监管规范。

  三、加强政策研究

  各国自贸区管理的经验证明,同适用法律法规相类似,国内适用自贸区的政策规定也将会有重大不同,如何制定自贸区的相关政策也事关重大。由于在自贸区内强调的是贸易自由,我们必须一方面在关税及非关税壁垒(资金、外汇管制等)方面有特殊政策,如转口贸易、离岸贸易、离岸金融优惠等。另一方面贸易与税收、金融关系密切,我们也必须加强税收政策研究,探索建立与自贸区相配套的税收政策体系。譬如,要研究如何实施促进投资的税收政策,包括对在自贸区内注册的企业或个人股东,如何缴纳所得税问题;对自贸区内企业以股份或出资比例等股权形式给予企业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奖励,如何缴纳所得税问题,等等。研究如何实施促进贸易的税收政策,包括对在自贸区内注册的国内租赁公司,如何享受相关税收政策;对设在自贸区内的企业生产、加工并经“二线”销往内地的货物,如何纳税;在现行政策框架下,对自贸区内生产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进口所需的机器、设备等货物如何免税,等等。还要研究如何在符合税制改革方向和国际惯例,以及不导致利润转移和税基侵蚀的前提下,如何完善适应境外股权投资和离岸业务发展的税收政策,等等,既要放得活,又不能够失控。

  四、加强管理研究

  自贸区管理对我们是一个崭新课题,加强管理研究刻不容缓。在管理上,由于自贸区开放度非常高,对监管者和政策制定者都是严峻考验。我们既必须达到与国际接轨和科学管理相统一的要求,不符合国际惯例不行;又不能没有自主管理、有效管理。比如离岸金融,人民币离岸业务的开展,这项业务既有利于分流境内资金,降低通胀压力,但同时也容易形成人民币大量外流的洗钱风险。如果我们稍一疏忽,就有可能形成人民币流出的漏洞。因此,自贸区相关政策必须配套,尤其是金融领域的政策要稳步推进。要研究如何对自贸区进行分区、分级、分类管理,可研究借鉴上海自贸区实行的“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的管理方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我们的管理办法。首先,要着重研究如何按照国际化、法治化的要求,探索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推进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先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其次,要研究如何提高行政透明度,完善体现投资者参与、符合国际规则的信息公开机制。其三,要研究如何建立集中统一的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体系,在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管、知识产权、工商、税务等管理领域,实现高效监管,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其四,要研究如何完善投资者权益有效保障机制,实现各类投资主体的公平竞争,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国投资者自由转移其投资收益。同时,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援助解决机制,切实保护知识产权。

  五、加强创新研究

  改革创新应该是自贸区建设的最大特色,必须加强研究,大力推进金融创新、贸易创新、服务创新等,使自贸区充满生机和活力。要充分发挥自贸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加快在促进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等方面改革创新,切实建立起符合国际化和法治化要求的跨境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要积极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和权力清单制度。政府应以清单方式明确列出禁止和限制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和业务等,对清单以外的,各类主体均可依法平等进入。要研究提出有力的创新举措。如,抓紧推动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规模化运营,尽快形成国际网购物品集散分拨中心;建立大通关机制,加快推进电子口岸建设,实现对进出口企业、生产制造园区、物流基地的通关流程全覆盖;全面建成电子口岸,加快开展郑州机场口岸签证业务;争取开展支付机构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业务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业务,推动大型跨国企业在郑州建设国际结算中心等。要研究如何实现管理创新,可借鉴引入“安全港”的概念,实行以监管单位与受监管企业的相互信赖为根本,建立分类风险管理机制。要构建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推行招商引资项目全程代办和并联审批制度,健全招商项目跟踪服务机制,探索建立投资环境量化评价体系,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外商投资管理服务体制等。

  六、加强信息平台建设

  因自贸区的管理模式主要是事中、事后监管,所以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必不可少。首先,需要在自贸区内整合涵盖注册备案管理、行政许可管理、日常监管、应急管理、稽查执法、信用评定等信息系统,建立打通海关、质检、工商、税务、外汇等各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其次,要建立企业基础数据库,动态记载各监管部门对自贸区注册企业经营情况的信息,通过运用信息平台的公示制度,从源头上有效规避企业违规经营风险,有利于监管科学化、精细化和信息化目标的实现。第三,要建立一口受理、综合审批和高效运作的服务模式,完善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不同部门的协同管理机制。建立行业信息跟踪、监管和归集的综合性评估机制,加强对自贸区内企业在区外经营活动全过程的跟踪、管理和监督。第四,各部门要制定信息共享工作规范,明确信息采集、加工、传递、应用、反馈等环节的工作职责,健全信息共享长效机制,定期召开各部门联席会议,研究、探讨监管信息平台的改进措施。

  此外,鉴于河南自贸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欧班列、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等,均有大量涉外事务,建议有关部门研究探讨在郑州设立外国领事馆事宜。现在国内其他一些地方如广州、武汉、成都、沈阳等,都设有外国领事馆,如果郑州也能设立,将大大方便河南的涉外事务,提高河南的外向度。

  (作者分别系省社科联主席、党组书记、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