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以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 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健康快速发展

《中原智库》(2017)  郑永扣2019-11-26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一篇指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我们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指明了前进方向。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力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出思想、出理论、出人才、出大师,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

  一、高校各级领导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积极支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明确自身述学立论、资政育人的责任担当

  哲学社会科学既是知识体系,更是价值体系;既是科学,更是意识形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沿阵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具备敏锐的政治意识,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以当代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紧密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将马克思主义指导体现到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各个方面。要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干部的目标管理考核。

  二、对哲学、历史学、文学等人文学科及社会学、政治学等社会科学学科,要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特别支持,扭转这些学科萎缩的趋势

  学科建设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繁荣的基础和依托,要以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在高校建设中的地位,积极扶持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使其成为哲学社会科学新的生长点,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在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不断丰富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思想和理论体系,着力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和科研方法的创新,努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统筹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切实重视人文学科的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包含两类学科:一类是人文学科,着重认识与解决人的精神问题,一类是社会科学,着重认识社会发展规律与解决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国家相关主管部门要对文、史、哲等传统人文学科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给予实质性的关注和支持,大力推动人文学科研究与推广的时代化、集成化、国际化和大众化,使之为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科教结合,相互促进,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应着力构筑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价值引领、立德树人功能,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诸要素有机融合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和规划中,打通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之间的联系,形成有机的教学科研共同体。

  三、以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为抓手,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切实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规范化建设,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扩大学科影响,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的优势学科,构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核心、以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为支撑的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意义十分重大。

  四、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教师的教育培训,提升他们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做到打铁还要自身硬

  哲学社会科学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主力军,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根本所在。应切实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教师的思想教育引导,提高他们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自觉性。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拓宽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途径,着力解决教师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努力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发展平台。

  五、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服务社会创造条件、开辟渠道,利用好高校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充分发挥其资政育人、教化社会的功能

  要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提倡和鼓励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开展应用研究,参与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事业的科学决策,承担为党委和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的课题,直接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各级党委、政府要建立畅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渠道,高校要加强与决策部门、实际工作部门和企业之间的联系,通过一定的形式规范研究成果上报和反馈的方法,以及成果横向输送和反馈的方法,使高校与决策部门、实际工作部门和企业之间形成经常性的能量、信息交流。有条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可以有组织地分离出一部分力量,通过兴办信息咨询产业等中介机构,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推向市场,发挥市场机制促进成果转化的作用。

  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离不开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我国高校聚集了80%以上的社科力量、近半数的两院院士,以及规模庞大的研究生本科生队伍,学科门类齐全,学术积累深厚,对外交流广泛,具备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良好条件和独特优势。要发挥高校学科齐全、人才密集和对外交流广泛的优势,推进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建立高校咨政研究核心人才库,建设一批哲学社会科学专题数据库和实验室、软科学研究基地,推动高校智力服务能力整体提升。

  六、改革哲学社会科学的管理方式方法,特别是人才、成果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科研立项及资助办法、经费使用办法等,营造有利于出人才、出精品的良好学术环境

  研究成果是研究水平的集中体现,是判断研究人员、项目、团队、机构绩效和水平的根本依据。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要坚持以研究成果为主要评价对象,大力推行优秀成果和代表作评价等各种有益做法。要针对人员、项目、机构、成果等不同评价对象,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等不同学科领域,建立健全符合哲学社会科学特点的分类评价标准体系,把解决国家重大需求和推动学术发展的实际贡献作为核心标准,针对应用研究成果逐步建立以政府、企业、社会等用户为主的评价机制,加强绩效评估。要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和透明原则,坚持异地、匿名的同行评议制度和结果公示制度,严防和严惩评审过程中的腐败行为。

  哲学社会科学以追求真善美为根本目的,相关研究和创新需要长期的知识积累、冷静缜密的思考、宽松的制度和舆论环境、充足的工作时间和自由的思想碰撞,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应以充分保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激励他们执着坚守、潜心向学为目标。

  (作者系郑州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